對沖基金大佬熱議這個關稅公式,特朗普的公式錯了4倍,也解釋了美股的大跌

華爾街大佬警告,特朗普最新關稅政策基於一個存在嚴重計算錯誤的公式,將其他國家的關稅水平放大了四倍。
華爾街知名投資者Bill Ackman、Daniel Loeb和Jim Chanos集體發聲,這一錯誤可能導致不必要的貿易戰,並已對全球股市造成顯著衝擊。

華爾街大佬集體發聲,警告"數學錯誤"引發市場動盪

央視新聞,美東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佈美國對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某些貿易伙伴徵收更高關稅。
但知名對沖基金經理Bill Ackman在社交平臺X上警告,特朗普政府用於計算關稅的公式使“其他國家的關稅看起來比實際大四倍”。

在轉發對沖基金大佬、Third Point創始人Daniel Loeb釋出的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分析文章時,Ackman強調:
特朗普"不是經濟學家",因此依賴顧問進行這些計算以確定政策。
全球經濟正因糟糕的數學而陷入困境,
總統的顧問需要在4月9日前承認錯誤並糾正方向,避免總統基於錯誤數學做出重大錯誤。

關稅公式的致命缺陷:錯誤計算放大了貿易壁壘

根據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分析,目前美國政府誤把貿易逆差等同於他國 “關稅壁壘”。
美國政府認為,對某國的貿易逆差(進口>出口)是因為該國對美國商品徵收了高關稅,於是用 “逆差 ÷ 進口額” 算出他國 “隱性關稅”,再減半作為美國的 “互惠關稅”。
但現實是貿易逆差由資本流動、儲蓄率、產業結構等多種因素決定(比如美國長期逆差因美元作為全球貨幣,其他國家用美元儲備購買美債,導致美國必須進口多於出口),和他國關稅沒有直接線性關係。
即使美國對某國是貿易順差(出口>進口),仍要徵 10% 關稅,這根本不是 “互惠”,而是單邊貿易保護。

且美國政府在具體計算時犯了低階錯誤。政府公式中用了兩個彈性引數:
  • 進口需求彈性(ε=4):假設進口需求對價格變化敏感;
  • 關稅傳導彈性(φ=0.25):假設關稅僅 25% 反映在進口價格上(即進口商承擔 25%,消費者承擔 75%)。
但研究顯示,關稅幾乎 100% 傳導到進口價格(φ≈0.945),政府錯誤地用了 “零售價格” 而非 “進口價格” 的資料,導致他國 “隱性關稅” 被高估 4 倍。修正後,多數國家的關稅會從 30%-50% 暴跌至 10% 的最低線

關稅戰略可能是"極限施壓"而非精確計算

值得注意的是,在Daniel Loeb的社交媒體帖子下,眾多評論者指出,這一公式可能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科學計算而設計的,而是作為對貿易伙伴的"極限施壓"策略。
這些評論認為,特朗普團隊可能有意使用這一誇大的公式,以創造更強的談判籌碼。

著名做空者Jim Chanos在評論中表示,這一關稅公式錯誤正是近期美股大跌的邏輯基礎,並指出"進口實體必須透過降低利潤來'承擔'部分關稅,這或許可以解釋拋售的劇烈程度。"

對投資者而言,關鍵問題在於這一關稅公式錯誤是否會在4月9日前得到糾正。如AEI所言,"如果糾正錯誤,由此產生的貿易自由化將為經濟提供急需的提振,可能幫助我們避免衰退。"
如果特朗普堅持原有公式,投資者可能需要準備應對更廣泛的貿易戰和全球供應鏈重組,這將對多個行業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依賴國際貿易的科技、製造業和零售業。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