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成了我的學習搭子、朋友、同事

從去年開始,我越來越多地把 AI 融入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
它不是某種高大上的概念,也不是遙遠未來的“威脅”,而是每天陪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一起寫文章的搭檔,甚至是我生活中“最不嫌我煩”的朋友。
這篇文章,我想分享三個部分:我對它的一些看法、我日常使用的真例項子,以及它帶給我的感受和變化。

一、我認同的幾個觀點

  1. 1. AI 是能力放大器。 用得好的人,會變得更快、更清楚、更有創造力。
  2. 2. 不是每個人都要會程式設計,但每個人都應該會用 AI。
  3. 3. 會提問,比知道答案更重要。 在和 AI 的互動中,我學到最多的,是如何定義問題、講清背景、拆解需求。

二、我最常用的使用方式(你也可以直接試)

1. 創作小夥伴

1.1 內容最佳化

我在寫公眾號文章時,一開始是讓它幫忙修改語病、錯誤的標點符號以及不通順的地方。
有段時間它改得太不像我的文字了,我就開始跟它說:不要大改,要求保留我的風格,不要浮誇,要真誠。
最近,我發現寫文章的動力多了一些。因為只要我把初稿寫出來,AI 就能幫我潤色改進,然後我再來回討論哪些地方可以新增細節。就像一個有求必應的朋友,讓我覺得寫文章不再是一件難事。
我跟 AI 的一些真實對話記錄:
我是一個公眾號博主,名字是 xxx。這是我寫的初稿,你看看我哪裡還可以改善呢?想要真誠,不浮誇。我修改了下這個結尾,你看看有沒有不能 make sense 的?這是修改後的內容…什麼標題好呢?我希望標題有畫面感,但不能浮誇。
最近,我還發現它非常適合用來整理會議紀要類的文章。我上傳啟發星球的會議指令碼,附上模板和寫作要求,文章初版很快就出來了。
👉 示例文章:《啟發星球EP12
示例-生成會議總結類文章

1.2 生成封面圖

之前我用 PPT 也可以做簡單文字封面圖。現在用 AI,三步就能搞定:
  1. 1. 命令 AI 生成 HTML 程式碼
  2. 2. 在本地建立 .html 檔案
  3. 3. 用瀏覽器開啟並截圖即可
  4. 這是我生成的啟發星球EP12總結文章的封面圖
你可以這樣問它:
你是公眾號封面的設計專家。我想設計一張公眾號封面圖,要求如下:900×383 畫素,比例為 2.35:1,第一行主標題為“啟發星球EP10!”,第二行副標題為“我很強大”,標題居中,要求字型時尚、有設計感,背景色要求大氣簡約,柔和的花紋。所有程式碼需內聯到 HTML 程式碼中。

2. 工作夥伴

AI 讓我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我最常用的主語是"we"或者"us",因為我真的把它當成了我的同事
我現在遇到一個問題,會嘗試了幾個方向後說:
Great, you are genius! Then we need to add one more parameter for this "map-style" field to constructor xx, we have yy and zz, I’m thinking wrapping an object for extensibility. What do you think?
或者直接請它補充測試邏輯:
Now let’s write a unit test for complex case where the query is long.
它不只是幫我寫程式碼,更讓我學會如何表達、拆解問題、組織邏輯。

3. 生活小助手

前段時間我膝蓋受傷,我讓 AI 幫我看看 MRI 結果,它真的很厲害。
MRI結果截圖
它還幫我制定了康復訓練計劃。雖然知道和做到是兩回事,但用來參考和學習非常有用,去找康復理療師聊時我就多了很多知識儲備。
我曾問它“內扣和內旋有什麼區別”,它告訴我:
  • • 內扣:膝蓋往內走 → 壓力在 MCL
  • • 內旋:小腿在扭動 → 壓力在 ACL
非常好理解,是不是。

三、回應一個常見質疑:“AI 會不會讓人不思考?”

我經常被問這個問題。我的感受是:它不會讓人變懶,而是讓我們用新的方式去思考。
它處理的是表層加工,比如組織結構、潤色表達;但判斷、選擇、反思,仍然是我自己做的。
而且我經常刻意去觀察它是怎麼“想”的——怎麼組織語言、怎麼列角度,這些都是我可以學習的地方。
你可以把它當成“思維陪練”。它的存在,反而讓我更願意去比較、拆解、做出自己的判斷。

四、我的變化和感受

過去我總覺得“寫不出來”“理不清”。
現在,我不用再一個人死磕所有細節,做一件事的門檻低了太多。AI 不會取代我,但它幫我省下了時間精力,讓我專注於真正重要的部分。
它讓我更加篤定:表達力、判斷力、提問能力,是我永遠可以帶走的“不可替代能力”。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普通人也能擁有“超級助手”的時代。
樹挪死人挪活,人也可以透過學習不斷生長。只要保持敞開的態度,我相信,我們都能從 AI 身上學到很多。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是怎麼用它的。是寫作?生活決策?工作資料?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