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yings:
如果你看過文章封面圖上的這部美劇,大約能猜到,今天我們要聊的是什麼。
圖片來自美劇《西部世界》。整個故事發生在一個主題樂園中,樂園裡的 NPC 都是人工智慧機器人,為人類服務,供人類取樂。直到有一天,其中部分機器人開始意識覺醒,決心向人類反抗,奪回自己的“人”生。
這是我們在很多科幻故事裡會看到的主題。面對越來越發達,越來越接近於人的 AI 技術,人類的焦慮和恐慌從來沒有停止過——
AI 算是智慧生命嗎?AI 會取代人嗎?
AI 藝術算是藝術嗎?AI 會取代藝術嗎?
AI 文學算是文學嗎?AI 會取代寫作嗎?
但到了 2024 年,有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已經出現了——尤其在文化和藝術領域,AI 的創造力已經足以被看作一種獨立的存在,具備嚴肅討論的價值。
而我們需要的,是一次正面討論它的契機。
數月前,為探索人工智慧的創新應用,開展跨學科交流,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人工智慧金融學院主辦了“AIGC 之夜:人與 AI 的新生”活動。
我們採訪了出席本次活動的 5 位嘉賓,希望與他們瞭解AI在藝術創作中的角色和影響。他們是——毛尖、邵怡蕾、吳冠軍、嚴鋒、王玥婷。他們將從文學、影像、藝術、科幻、政治學等不同專業視角展開討論。
我們聯合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人工智慧金融學院,共同發起了一次關於 AI 與藝術的討論,我們期待透過討論和共創,推動藝術在新的時代不斷煥發生命力,拓展人類精神對美的享受與追求。
以下是他們的對話實錄:



這個問題其實不是問題了。
如果這個還是問題的話,就說明人類太自我中心主義了。AI 會有一個作者性產生,這已經不能說只是工具或媒介了。

原來我們看見藝術,只是說你今年畫了 10 年,美院畢業了。那是你的肌肉時間,但現在你能夠把你的思考時間,能夠把你整個感受世界(的過程),包括你的經歷全部傳達在人工智慧藝術的作品當中,我覺得這也是非常非常打動人的。
速成不等於速朽。AI 作品可以是藝術。

(Sora)就短短的一句話,它得生成 60 秒鐘的連貫性的影片。這意味著它對物理世界所有互動的理解。
舉個例子,你走在江南小鎮上,一片柳葉飛過來,它是直接穿過我身體而去,還是說直接從我肩頭“啪”彈開,還是在我肩頭輕微地停留 0.2 秒鐘,撫摸一下,然後滑下去?如果說它直接穿過我身體,那很恐怖的對吧?一個柳葉直接把你殺死了。
它(AI)是個物理學家吧?它(AI)是個歷史學家吧?它(AI)是一個人類學家吧?它(AI)甚至還得知道我們所有的世界的既有的和可能的,甚至不可能的。

虛擬是人的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能力。正是因為人有虛擬的能力,才把我們跟動物區分開來。
你沒有虛擬化能力,你就缺少計劃,想象,把世界進行拆散重組。這是什麼?這是虛擬化,這也就是藝術,所以藝術它就是虛擬。
我覺得這個過程就從幾萬年前,我們在自己的洞穴上畫了第一個巖畫,我覺得這就是虛擬化的一個開始。那麼 AI 是這個虛擬化過程當中的最新的一個環節。

我自己覺得 AI 作品其實是一門藝術了。
因為藝術本來其實就是人類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及人類表達的體現。而 AI 本來就是人類智慧的產物。它的創作同樣也可以承載人類的情感,也可以承載人類的思想和美學價值。
所以我認為 AI 無論作為一個工具也好,還是人類創作的夥伴也好也已經是在幫助人類表達自己的內心的想法。

我從來不認為 AI 是個工具。如果它只是一個工具,不會有一個藝術家願意刷一萬張圖。它是你的一個 companion,是跟你一起在做創作的人。
很多藝術家都非常有想法的人,但是他的手畫不了畫,但是 AI 解放了他。我覺得 AI 是一個外化的器官,所以你能夠調動它和你成為一個整體去創作。
藝術沒有一個定義說,這個藝術是 AI 藝術的標準。藝術的標準是通用的,就是打動人心。所以至於 AI 畫的還是人畫的,不重要。



像很多年前,他們也說有聲片會殺死藝術,聲畫同步會殺死藝術,包括彩色電影會殺死藝術,一直是有。藝術是在被殺的過程中越來越強大的。如果沒有東西出來殺死藝術的話,那藝術也不會再往前版本更新的。
因為人類有很多東西是 AI 沒有具有的。AI 缺少進入人類幽暗地帶的能力。AI相對來說它不知道該怎麼犯錯誤。
整體來說,因為 AI 是一種敞開性的過程的描述,就這裡畫一筆,那裡畫一筆。但是 AI 缺少那種這裡不畫一筆,那裡不畫一筆的能力。人類很多時候是那種突然就靈機一動,但 AI 沒有這種靈機一動的東西。
人類有墮落的可能性,但是 AI 沒有墮落的可能性。這個墮落的可能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只有墮落,才有其他願望的發生。

藝術這個詞來自於古希臘語,有一個詞叫 Poiesis。今天我們的 poetry(詩)就來自它的詞根。Poiesis 是什麼意思呢?To make. To make something. To make a deference.
所以雅克·朗西埃說,我們人真正的平等不體現在表面的一些話語裡面,而是在我們具體的做事和方式上面。當我們還有一種叫藝術家是藝術家,而且排擠 AI 藝術家,這就是一種我們叫做權力的最集中的體現。我們都要做這個努力去平權它。

AI 的入局實際上是讓我們也可以反過來看藝術史,甚至也是倒逼我們來問這樣一個問題:藝術是什麼?
我們在說一個什麼是不是藝術的時候,其實我們往往有一個固定的模型,而且這個模型可能是非常個人化的,甚至是可能比較狹窄的。但是其實藝術已經遠遠突破了這些範疇。
尤其是到了 20 世紀以來,藝術的邊界在不斷地擴大。在新技術新媒介,包括現在 AI 加入之後,藝術疆界被擴張和打破的過程我覺得是被大大加速了。



我其實非常歡迎技術進入,和時代纏鬥一會。
雖然現在可能 AI 作品還沒有那麼輝煌,沒有那麼多的打入肺腑的東西,但是未來我覺得 AI 絕對有智商產生出自己的一個願望和它自己幽深的東西,來和人類搏鬥。

我知道現在很多作家已經開始用 AI 進行頭腦風暴。
因為文學說到底就是體驗不同的人生,就是虛擬,就不光是隻寫我知道的東西,我還要寫我不知道的東西。那這個時候,AI 真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寶庫。AI 為虛擬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一個工具、手段、可能性。

我覺得在 AI 盛行的這樣一個年代,人的創作的價值和獨特性其實沒有被剝離,反而是因為 AI 的加入得到了更大的擴充套件。AI 藝術也促使人們能夠重新去審視和定義什麼是藝術,什麼是創造力的概念,也推動藝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AI 它是一個新的一個推力,一個新的玩家。入局了,但這個局早就開始了。
我也不知道未來藝術會是怎麼樣,AI 藝術會是怎麼樣。但是我還是希望藝術正如同它曾經的那樣,是文明的一個紐帶,一種基石,讓我們能夠生活在一個現實裡面,讓我們能互相看見,互相聽見,能夠相互地共情。

我們說到未來,其實未來本身是不可想象的。想象追問的是“can be”,不是“be”。
所以如果說未來真的有什麼最最美好的事情,它不是你想象的內容,而是想象本身。



晚禱時刻:
回顧過去 200 年的歷史,我們就能發現,人類世界在不同階段都在進步。每年的變化可能並不明顯,但是人類的壽命的確更長了,生活的世界更安全了,暴力也漸漸減少了。在過去 200 年中,人類世界每年都有一點兒改善和進步,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雖然平均下來每年進步的幅度都不到 1%,但重點在於 200 年間進步從未停止。從這個規律看,未來也將會繼續進步,這就是人類發展的方向。
——凱文·凱利 《5000 天后的世界》

創造力的源頭,
永遠是人本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