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白手起家,她用一根叉子撬動美國市場,打破關稅圍剿

作者:吳垢
1991年3月,浙江溫嶺松門鎮的街頭,寒風裹著海腥味撲面而來。
28歲的江桂蘭站在一間剛租下的廠房前,破舊的鐵門吱吱作響,她手裡攥著剛借來的2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打算自己辦個小塑膠廠,當老闆。
這筆錢不是她的積蓄,而是從親朋好友處七拼八湊借來的,其中不少還是高利貸,利息高得讓她夜不能寐。
她不過是個不起眼的農家女,身後是靠種地維生的父母和年僅6歲的兒子。結婚6年,僅有高中學歷,無資金、無技術、無背景,甚至市場調研都沒有做,連她自己都不敢想,這一步邁出去能走到哪。
旁人指指點點,丈夫起初也勸她收手,唯一讓她感到欣喜的是——命運總算掌握在了自己手裡。

● 江桂蘭
她給廠子取名“富嶺”,寄託著讓溫嶺鄉親共富的樸素願望。
站在這間不起眼的小廠前,她渾然不知,“富嶺”將成為她人生的分水嶺。
後退一步,她仍是那個早早下崗的塑膠廠女工,困於溫飽線,每天為柴米油鹽苦苦掙扎;向前一步,她卻將這個小作坊的塑膠餐具賣到大洋彼岸,征服美國市場,甚至登上納斯達克交易所敲響上市鐘聲,帶領富嶺成長為年營收20億的全球行業巨頭,書寫了中國製造的傳奇篇章。
別人稱她為“真正意義上白手起家創業致富的模範女性企業家”,可彼時的江桂蘭對這些一無所知。
她只是死死攥著20萬,向命運孤注一擲,她還不知道,這一局,到底是天堂還是地獄。
江桂蘭不是天生的老闆。她出身於台州溫嶺的一個農民家庭,家裡貧困到連供她上學的學費都掏不出。
為了給自己掙學費,江桂蘭邊上學邊跟著別人學編草帽,草草讀到了高中畢業。
高中畢業後,她開始步入社會闖蕩,為了生計,她在縫紉機前踩過布,街頭巷尾賣過糖菸酒,還在小廠裡當過會計。
直到1989年,江桂蘭進入當地的一家塑膠廠上班,日子才算穩定下來,攢下的錢剛夠一家三口餬口。
1991年,她28歲,兒子6歲,日子緊巴巴卻也平穩。
可隨著塑膠廠效益越來越差,江桂蘭一夜間成了下崗工人。
她不甘心,骨子裡有股火,總覺得“人不能一輩子被日子綁死”。
既然給別人打工沒有出路,江桂蘭萌生了自己創業當老闆的念頭。
創業念頭不是憑空冒出來的,她曾在塑膠廠打過工,知道這行門檻不高,在臺州這個“塑膠製品王國”裡,機會多得像地裡的野草。
她借了20萬,租下三層廠房,買了三臺二手的注塑機,招了七八個工人,江桂蘭的富嶺塑膠,就這麼在無人在意的小角落裡開業了。
● 1991年的富嶺。圖片來源:富嶺官網
江桂蘭為這個小作坊做了全面的規劃:一樓幹生產、二樓搞包裝,三樓辦公連住宿,伴隨機器的轟鳴,廠裡生產線幹得如火如荼,但很快,現實就給她澆了盆冷水。
他們第一批的產品是漁民用的冰盒,簡單粗糙,可銷路卻堵得死死的。
江桂蘭意識到一個問題——在臺州生產塑膠製品,機會固然多如牛毛,但也存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問題,而富嶺,在強敵環伺中壓根沒有競爭優勢。
賣不動怎麼辦?她改,改成衣架。可週圍小廠多如牛毛,價格壓得比紙還薄,利潤薄得連工人工資都發不起,江桂蘭急得夜夜睡不著。
她一咬牙,決定走出去,將目光放在浙江以外的市場。
那幾年,江桂蘭揣著地圖冊和郵政黃頁,跑遍上海、北京、天津、廣東。
住10塊錢一晚的旅館,吃路邊攤的饅頭鹹菜,每篩選出合適的單位,她就順著郵政黃頁挨家挨戶上門推銷,硬是把自己活成了“摳門”推銷員。

1995年,嘉興一家外貿公司給了她第一張出口單,她攥著合同的手都在抖——這單要是成了,富嶺就活了。
雖然光靠這點錢連高利貸的利息都還不上,卻讓江桂蘭看到了曙光——
自己的產品是有市場的,富嶺是有希望的。
拿下第一筆訂單的江桂蘭信心大增。同年,她聽說廣交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是外貿的“金礦”,可這裡擠滿了大企業和大老闆,以她的資質,是絕無可能獲得參展資格的。

● 第76屆廣交會展館外景。圖片來源:中國對外貿易中心
她不服,拉著樣品在會場外磨展位,挨個展位求人容她參展,從第1個攤主一直磨到第125個,終於有個溫嶺的同鄉被她打動,以4萬元的價格讓出了1/6攤位。
江桂蘭擠進去,在不足1.5平米的角落裡談成兩筆生意,一筆香港,一筆歐洲,賺的錢剛夠參展費。可她眼裡放光:國際市場的大門,開了條縫。
可這縫夠她鑽過去嗎?她抬頭一看,老外滿口英語,她卻連句完整話都憋不出來——這生意,還怎麼談?
為了跟老外談生意,江桂蘭翻出了中學英語課本。她丈夫忍不住吐槽:“你連普通話都說不利索,還學英語?”
她不理會,買了本《外貿英語》,走到哪唸到哪。
2002年,39歲的江桂蘭走進上海金茂大廈的英語培訓課堂,與一群大學生和高管同桌學習。
她覺得自己有些基礎,便選了大班課程,先透過電腦自學第一模組,隨後接受老師的統一考核。
她一邊鑽研英語,一邊兼顧公司事務,勤奮得讓人咋舌。
半個月後,在2000多名學員中,她成了唯一未能透過面試的那一個。
江桂蘭哭了。
“那次對我的打擊太大了,人家都那麼聰明,你怎麼這麼笨。”
可浙商的字典裡,從來沒有“認輸”兩個字。
哭完第二天早上5點,她又爬起來背單詞,用半年時間完成了外教主持的五級面試,為真正走出國門開拓美國市場打下了基礎。
2002年,又一屆廣交會,江桂蘭的攤位前來了幾個金髮碧眼的老外。
她遞上名片,用磕巴英語聊了幾句,散場時對方拿走十幾張名片,她沒當回事。
幾個月後,一封從北美傳來的傳真抵達富嶺塑膠,內容簡單:“能生產西式快餐的塑膠刀叉勺嗎?”
江桂蘭毫不猶豫地回覆:“能”。
當時的她並未察覺,這封傳真的背後是全球頂尖快餐連鎖之一——肯德基的供應商。
這家美國公司因成本高昂,開始探索外包路徑。
新產品開發需先試製樣品,但高昂的打樣費用讓許多廠家望而卻步,通常得先收費才肯開模。
這家供應商輾轉多家工廠未果,最終敲開了江桂蘭的門。
天大的機會砸來,她自然不願放手,卻未料這筆生意險些讓她一敗塗地。
客戶來電要求江桂蘭試產塑膠刀叉勺,條件苛刻:產品需透過美國FDA認證(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對藥品、食品、生物製品等產品進行的認證),廠房要符合肯德基驗廠標準,生產流程得嚴格遵循GMP(良好生產)規範。
換句話說,一旦投入巨資升級裝置和流程卻未能達標,所有心血都將付諸東流。
江桂蘭心知風險巨大,但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拿下這單,富嶺就翻身了。”
她咬牙決定放手一搏,主動放棄打樣費,向銀行貸款300萬元,在松門鎮東南工業園區建起一萬多平米的新廠房,又購入50多臺高效注塑機,還請來專家按食品級GMP標準培訓員工。

● 圖片來源:富嶺官網
一切就緒後,她迅速投入模具開發和樣品生產,成品從溫嶺運往美國,再與“美國製造”的餐具一齊打包送至肯德基。
首批試單送出的那晚,她緊張得徹夜難眠。
遠在大洋彼岸,肯德基總部收到貨後發現了一幕奇景:供貨商的貨箱中,有的刀叉擺放得整整齊齊,有的卻雜亂無章。
一查才知,整齊的是來自中國富嶺塑膠,凌亂的卻是美國本地貨。
總部當即拍板,派專員飛往富嶺實地考察,6大項59條標準逐一評分——只要過關,富嶺就能攀上肯德基這棵金光閃閃的參天大樹。

● 肯德基專員飛往富嶺實地考察
300萬貸款砸下去,富嶺早已脫胎換骨:裝置全是頂配,員工按GMP規範練就一身硬功夫,江桂蘭信心滿滿。
然而,首輪驗廠卻以失敗告終——她壓根沒料到,生產幾把塑膠刀叉竟要過這麼多關卡。
好在肯德基給了她一線生機:一週後複查。
她帶著工人夜以繼日整改,廠內燈火徹夜不熄。7天后,59項全部達標,每項得分超80分,完勝美國同行。
肯德基高層瞠目結舌:這個不起眼的小廠,竟藏著驚人實力。
2003年底,12個集裝箱試單順利運抵美國,驗收通過後,肯德基甩來1200萬美元的大單。
廠內機器晝夜轟鳴,江桂蘭親自守在產線,絲毫不敢懈怠。
2004年,江桂蘭忙得腳不沾地,生產的刀叉裝滿整整600個集裝箱,全年沒停過。

● 江桂蘭(左)在車間檢視產品
這筆生意不僅讓富嶺成為肯德基中國大陸獨家供應商,還敲開了迪士尼、麥當勞的大門,連美國餐具巨頭SOLO也主動找上門。
站在溫嶺碼頭,目送貨輪駛向遠方,江桂蘭不由地想:“一根叉子,真能撬動整個世界。”
肯德基的訂單像一針強心劑,富嶺徹底活了。
2003年,溫嶺外貿團隊赴美參加拉斯維加斯禮品與日用品展。
簽證難辦,原本額定8人的高管團最後只有江桂蘭一人拿到了簽證。
交易會上,她憑藉自學的那點英語,單刀赴會,硬是談下了價值數十萬美元的訂單。
到2006年,富嶺的規模日益壯大,年出口額達2000萬美元,她一躍成為台州塑膠行業的領頭羊。

● 富嶺股份旗下產品。圖片來源:富嶺官網

此刻,江桂蘭面臨抉擇:
一是滿足現狀,做代工和貼牌,賺點穩當錢卻受制於外貿商;
二是放手一搏,自建海外銷售體系,深耕美國市場,打造屬於富嶺的品牌與文化根基。
她不滿足於給別人當“打工妹”,心裡憋著個夢:“我要讓全世界記住富嶺,哪怕是一根吸管。”
她決定分兩步走。
第一步,去美國建銷售網。
2006年起,她在美國搭起銷售、倉儲、物流體系,挖來本地團隊,拿下漢堡王、賽百味、溫迪、麥當勞,外加肯德基,富嶺牢牢攥緊了五大快餐連鎖品牌,產品一度90%銷往美國市場。
第二步,海外建廠。
2014年,她在賓夕法尼亞開廠,成了當地第一個中國老闆;2018年,墨西哥蒙特雷建廠,將運貨時間從1個月砍到2天,運輸成本大幅降低;2020年,印尼工廠投產,躲開貿易戰關稅。

● 富嶺位於賓夕法尼亞的工廠。圖片來源:富嶺官網
2015年,富嶺登陸納斯達克,江桂蘭站在紐約敲鐘,發行價5美元/股,她在臺上意氣風發,臺下掌聲雷動。

● 富嶺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圖片來源:富嶺官網
這是她人生的高光,可她不知道,敲鐘聲剛落,危機就悄悄埋下了伏筆。
納斯達克敲鐘後,富嶺沒迎來想象中的狂歡。
上市首日即告破發,股價從5美元的發行價一路滑落,長期徘徊在2美元左右。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2020年國內“史上最嚴禁塑令”出臺,波及美國市場——5州停用吸管,歐洲推廣可降解替代品,這道“緊箍咒”讓90%業務倚仗美國的富嶺如履薄冰。
同年底,江桂蘭果斷止損,以2.35美元/股的價格推動私有化退市,揮別納斯達克。
幸好,新茶飲行業的崛起為富嶺提供了轉機。
2022年12月,富嶺試水為霸王茶姬供貨,次年便躋身其前五大客戶。

● 富嶺生產的霸王茶姬紙杯和紙袋
2023年1月,在美國受挫的富嶺轉戰國內,向深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轉戰A股。
2024年上半年,霸王茶姬撐起富嶺17.7%的營收,助其搭上快速崛起的順風車。
歷經兩年嚴苛稽核,2025年1月23日,富嶺股份登陸深市主機板,首日開盤22.22元,收盤23.28元,較發行價飆升339.25%,市值一度突破137億元。

● 富嶺股份深交所成功上市

2020至2024年,富嶺的營收從10億躍至20億,估值增長近10倍。
但從富嶺最新披露的招股書來看,我們必須正視,富嶺的困境也十分明顯。
最新招股書顯示,2023年公司營收18.89億元、淨利潤2.16億元,同比分別回落12.3%和15.3%;2024年第三季度,營收雖有增長,利潤卻未能跟上步伐。

● 圖片來源:富嶺招股書
儘管富嶺在國內一次性塑膠餐飲具行業位列前二,但這個賽道門檻不高,眾多競爭對手虎視眈眈,行業優勢並不牢靠。
更棘手的是,外銷佔其業務超65%,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富嶺,屢屢被貿易摩擦和關稅政策牽絆,是富嶺寫進了招股書的“負面影響”。
而這“負面影響”,更是在前幾天,達到了頂峰。
2025年4月2日,美國關稅新政掀起全球市場風暴,眾多企業股價斷崖式下跌。
在美國“對等關稅”生效後,嚴重依賴美國市場的富嶺股份,無疑是其中受影響最大的企業。
然而,本該陷入絕境的富嶺,卻逆勢騰飛,股價一度漲幅超20%。
截至4月11日,富嶺股份從年初至今漲幅已超197%,位居深股通A股漲幅排行榜第二。
如此依賴美國市場的富嶺,究竟是如何突破關稅壁壘的?
答案藏在江桂蘭的遠見之中。
她早早放眼全球,2014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紮根建廠,2018年揮師墨西哥,2020年落子印尼,編織出一張靈活的生產網路。
當美國祭出關稅壁壘,富嶺迅速調整,將部分產品交由海外工廠生產,以“本地製造”的身份直抵美國市場,巧妙化解高額稅負的掣肘,硬生生在貿易風暴中撕開一道生路。
這便是江桂蘭總結的創業理念——“比別人快走一步。”
別人還在內銷打轉,她已搭上外貿快車;別人依賴外貿渠道,她已在海外自建銷售網路;別人初探海外市場,她已將工廠開遍全球。
這“快一步”,源自她敏銳的洞察和孤注一擲的膽識,更是對命運的硬剛。
她出身平凡,沒有顯赫靠山,只憑一股不認命的倔強;她不懂市場,卻敢以命相搏。
富嶺從一間破舊廠房起家,乘風破浪,最終屹立國際舞臺,市值衝上百億。
這不僅是她的勝利,更是每一個普通人追夢的縮影——命運或許不公,但只要敢向前邁出一步,寒風也能吹出希望的花,平凡之人,亦可撬動世界。
● 參考資料
[1]深氪新消費|浙江台州隱形冠軍造富神話:一年營收超20億,四年估值翻近10倍
[2]觀潮新消費|肯德基的“老熟人”,加入新茶飲的朋友圈
[3]BOSS研究社丨浙江台州下崗女工人,白手起家創業,如今身價42億
[4]當代企業丨62歲女老闆,賣紙杯給霸王茶姬,年入20億
[5]浙江新聞丨刷屏!!!北大教授點贊台州市工商聯副主席江桂蘭
[6]中國婦女報丨江桂蘭:解鎖中國製造崛起密碼
[7]浙江女企業家協會丨副會長江桂蘭:成功就是永遠快人一步
[8]浙江日報丨這家公司從溫嶺出發“塑”造全球工廠
[9]周其仁丨江桂蘭的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