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國頂級山水,在旅遊界火了幾百年的桂林,早已深入人心。“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確實,有喀斯特地貌的地方,很難不美。
喀斯特地貌的專業說法,其實是「岩溶地貌」,即
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
。
聽起來繞口,但具體到我們旅行中所能遇到的風景,那些足以令我們為之驚歎的峰林、天坑、溶洞、地下河、瀑布等等,多數都是由這種地貌所造就,特別是在廣西,高度發育的喀斯特地貌永遠是絕對主角。
這幾年,隨著旅行者腳步得以更加深入,大家發現,在大半個自治區都被喀斯特地貌所覆蓋的廣西,比桂林更絕的山水,其實還大有「山」在!
曾因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中的「烤豬眼」而成功破圈的百色,擁有靖西、樂業2大地質奇觀聚集的區域,堪稱除桂林之外,廣西「喀斯特三巨頭」中最令人驚豔的一處。
靖西縣中,因地貌而形成的瀑布數量之多之美語言難以描述其萬一,更重要的是,這裡的多數風景,都不要門票!
愛布瀑布群是最值得期待的一處。瀑布上源是龍潭河及鵝泉兩河匯流後成為靖西最大河流難灘河,由於山勢多變、地形落差大、灘多水急,在愛布一帶沿河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瀑布群。
主體是愛布、馬屯、惠澤等幾處秀麗壯觀的大瀑布,相距僅在600米之間,層次感分明,奇美非凡。
通靈大峽谷也是靖西最知名的自然風光之一,峽谷由通靈峽、念八峽及地下暗河、隧道貫通連結,行走其間大有探索未知世界之感。
峽谷原來是一個盲谷,受地質運動影響,盲谷頂部陷落,形成了一個大天窗,四周懸崖峻峭,氣勢壯觀。峽谷內則呈現一派生機盎然的盛景,眾多罕見的原始植物野蠻生長。
落差188米、亞洲單級落差最高的瀑布——通靈大瀑布驟然出現,巨大的水勢又在山體中漸漸消失,神秘且震撼。
另外,「石井洞天」
也是峽谷的一大特色,一谷之中就可以見識到舉世罕見的古崖葬、古石壘、洞中瀑布、地下河、峽谷溪流,以及形狀奇妙的鐘乳石和地下湧泉等景觀,堪稱喀斯特博物館。
從通靈大峽谷駕車去往舊州的路上,會遇到三疊嶺瀑布,這個被古人稱讚有著「星漢流珠落九天」之姿的瀑布,如同條條玉帶從空中散落下來。
在雨季水足時,瀑布聲震數里,濺起飛沫如煙似霧,飄至百米以外,不過它的美仍然以「秀」為亮點,更為難得的是,將車停在路邊就可以遠遠看到三疊嶺瀑布全貌,這樣的奇景出現在公路旁,就已經十分令人驚喜。
在山中的二郎瀑布,多層級的瀑布群又呈現出了另一種不同的美感。二郎瀑布比起愛布瀑布落差略高,但水流更緩,在上游水量不同的時期,會呈現出不同效果。
瀑布位於兩座山中間,上方還有一座龍門石拱橋,橋下水面稍開闊,水流依然不慢。
在兩側茂密植被的覆蓋下,水面湍流泛起白光,使得這裡大有人間秘境之感。
位列西南三大名泉之一的鵝泉,不僅有著絕美水色,還對廣西有著重要的意義。
鵝泉是亞洲第一大跨國瀑布——德天瀑布的源頭,發源於這裡的河流,也成為了多處瀑布的重要水源。當然鵝泉本身,也是極美的存在。
平靜無風時,遠山、樹木、白雲都在鵝泉中顯出倒影。
而泉水之清澈也令人驚歎,水清可見底,水草、魚類的遊動也清晰可見,遠觀又呈現出喀斯特地貌也特有偏藍色調,鵝泉的山水之美實在值得受到更多關注。
在喀斯特地貌組成的群山之間,人工修建的水庫湖泊也可以擁有無比的美。
渠洋湖就是這樣一座人工湖,湖中錯落大小獨峰10多座,周圍環繞著綿延起伏的山峰,環湖則是新修建好的騎行車道。
馬蜂窩使用者@婷仔_dinhoidinh形容這裡「湖裡碧波萬頃,岸上農田百畝,空中雲海翻騰」。
湖水、農田、村莊、喀斯特山丘,以及將一切串聯起來的公路都是這幅畫的組成部分,缺一不可,哪怕只是站在湖畔發呆,也對得起時間的流逝。
距離靖西縣城8公里的舊州,是山水田園景觀的一道縮影,這裡是有「壯族活的博物館」之譽,也是繡球之鄉,當地的男女老少,幾乎全會做繡球。
漫步在舊州古鎮內,兩旁是獨具壯族特色的房屋,青灰色的磚牆,木質的圍欄,屋簷之下紅燈籠高高掛起。
鎮子外有片金色的花海,半人高的向日葵背後,喀斯特山體彷彿更溫柔了一些。
世代依山而居的人們,離不開梯田,廣西不止有桂林龍脊,還有中越邊境線上的這座八澤梯田。
比起龍脊梯田,八澤梯田更為婉約,也不是所有山峰谷底全由梯田組成,而是低地作為梯田,周圍喀斯特山峰保持原貌的景觀。
梯田的收穫季節在9-10月,當然能早去儘量早去,過了十一假期,梯田幾乎就都完成收割,景觀也大打折扣了。
讓我們把視線從瀑布密佈的靖西移到樂業,這座以「天坑」著稱的小城,20平方公里內密佈著28個天坑奇觀,放眼世界範圍,也沒有敵手。
作為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天坑赫然出現在眼前時,你一定會震驚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當然,如果看天坑的機會只有一次,那麼大石圍天坑群不能錯過。
主角大石圍天坑深613米,坑口東西走向寬600米,南北走向寬420米,罕見的地貌使得天坑底部形成了特有的「海底雲」。
下到天坑底,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原始森林就在此地,無處不散發出未知世界的神秘與美感。
穿洞天坑也在大石圍天坑群的範圍內,也是樂業唯一一座可以透過溶洞進出坑底的天坑。
穿洞天坑呈多邊形,由6座山峰圍成,是大石圍天坑群中峰體最多的天坑,西南側有一個直通坑底的溶洞——穿洞,天坑也因此而得名。
坑底西南端的廳堂式洞穴頂部有一個小天窗,如月牙鑲嵌在洞頂,光柱自108米高處射下,映襯洞廳的寬大與空曠。
大石圍天坑群中已經完成開發的,還有這座羅妹蓮花洞。
羅妹蓮花洞洞長約970米,最窄處約10米,最寬處50米左右,高約15—20米,洞底面積約20000多平方米。
它的名氣即使在廣西,也並不算大,但洞內大小「蓮花盆」共計296個,是世界上最大的蓮花盆群體,洞中的「蓮花盆之王」長約9米,堪稱世界之最。
火賣村是一座建在半山腰的小村子,村子裡只有34戶人家,但卻成為了樂業這座戶外天堂的一處標誌。
得益於「一山兩天坑」,火賣村附近的風子蕩天坑和大曹天坑是吸引很多戶外愛好者慕名前去的天坑,風子蕩中「一洞三天坑」的景象十分難得。
而大曹天坑底部的紅玫瑰大廳則是世界第二,中國最大的地下溶洞大廳。
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專業的戶外向導帶隊進入天坑底部來一次深度探洞,成立超過20年的「飛貓探險隊」是當地最知名的戶外團隊。
廣西「喀斯特三巨頭」中,也一定不能少了河池。這裡針對喀斯特地貌景觀的開發也許有待進一步發展,但「東巴鳳」地區和大化、天峨、南丹等地的山水景觀,依然稱得上世界頂級。
同樣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在河池小三峽遇到的遊客卻屈指可數
,甚至有機會獨享這份幽谷景色。
乘船經過喀斯特地貌所形成的山谷,遊玩時間約一個半小時左右。
兩岸綠水青山,航行中能看到三處「峽谷」景觀、鐘乳石景觀、還有壯族村寨,寨子依江建在「弄」裡,三五漁船停在岸邊,宛若世外桃源。
三門海地處「東巴鳳」中的鳳,也就是鳳山縣。
它被世界洞穴協會確認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水遊天坑的景區,這裡發育有七個岩溶天窗,並以坡心地下河出口洞段形成的數平方公里面積的明湖和暗湖串在一起。
目前已開放並可供遊人參觀的有三個天窗,有自然通道可乘船入內,乘船緩緩前行,進洞後可以看到大量的生物巖洞和垂直叢生的鐘乳石景觀,可以收穫到「山中有海、海上有門」的神秘的體驗。
與三門海有著相似的景觀,百鳥巖也是一處必須乘船才能探索的洞穴。
洞中歧洞叉水道不計其數,密如蜂房,不知所向,整個洞彷彿一座裝飾華麗、變幻莫測的水下龍宮。
因為奇特的景象神似桂林蘆笛巖,又因非乘舟不能遊覽,所以這裡還有「水上蘆笛巖」的稱呼。
即使在看過很多溶洞之後,許多人還是會被巴馬水晶宮所驚豔。溶洞中雪絨石毛、捲曲晶針,匯成了世上唯一的非重力水成因的晶花王國,使人倍感晶瑩剔透,故而得名。
欣賞水晶宮並無更特別的遊覽方式,但獨特的是奇形怪狀的溶岩距離遊人很近。
不論是地上發育著鮮活、透明蘑菇狀晶體,還是空中垂懸著白嫩、纖細、蜷曲且神態各異的水晶球、水晶花、水晶草,又或是在天地間瘋長的潔白無瑕通體透亮的玉柱、玉筍,都能清晰地看個痛快。
盤陽河流經鳳山、巴馬、大化,三門海、百鳥巖這風景,其實都與盤陽河關係密切。
這條河流的存在,串聯起了百魔洞、百鳥巖、賜福湖等許多景觀,其實即使只是形式在河畔,這幅經典的喀斯特田園景觀就已經足夠美好了。
在河池,還有這樣一座隱藏更深的梯田。南丹縣北30公里處,巴平村中,這片面積約一萬餘畝的梯田又有其獨到之處。
巴平梯田屬於低海撥低落差梯田,梯度平緩,田梗線條柔美,層層疊疊的梯田,彷彿是一排排海浪款款而來,然後瞬間凝固,成為如今的梯田。
初春3月的油菜花、春末4月灌水後的鏡面田、初夏5月下旬插秧後的翡翠田、初秋8月下旬的金色稻浪,都是這座梯田值得一看的景觀~
最後一位「喀斯特三巨頭」成員,毫無疑問是崇左了。得益於影視取景和德天瀑布的存在,崇左已經有了漸漸火爆的趨勢,而且從南寧自駕出發,崇左還具備不小的交通優勢。
即使已經在靖西見過了那麼多瀑布,德天瀑布的出現還是會讓人眼前一亮。這座亞洲第一大的跨國瀑布地處中越邊境,與越南的板約瀑布連為一體。
70米高的落差,經過山體一波三折的緩衝形成三級瀑布後,水勢相當驚人,是邊境線上的「龐然大物」級瀑布。
當然,只在岸邊看是不夠過癮的,沿觀光路線拾級而下,搭竹筏去往河中間的位置,近距離欣賞瀑布則更令人心神激盪,秀麗與壯闊並存,是德天瀑布最神奇的地方。
其實早在《花千骨》在明仕田園取景拍攝之前,這裡就已經被無數影視劇,特別是TVB劇取景多次了。
明仕田園需要乘船進入,這裡與桂林山水的風景類似,竹筏上有花生和水果,乘船遊覽的50分鐘裡,講解的工作人員興致所至,還會唱起山歌,當然講解了周邊各種山峰奇特的名字與壯族的風情。
沿河流行進,兩岸四季常有花開,到了木棉開放的時候,兩岸全是火紅的木棉花,也是一幅獨特的畫作。
左江自古有「北有灕江,南有左江」的美譽,而大旅行家徐霞客在遊覽左江後,更是親自認證「陽朔山僑瀕江,無此岸之石,建溪水激多石,無此石之奇,陽朔畫山,竟遜一籌」。
整個左江風景區的範圍很大,可以選擇某一塊區域進行參觀遊覽,時間有限的話,上金旅遊碼頭至響水的寶劍峰河段,往返剛好2小時,主要集中了喀斯特地形地貌和江河倒影景色,值得一遊。
左江流域還有一處左江斜塔,又稱歸龍塔,位於崇左市區北2公里處,這座斜塔初建於明朝,幾經重修。
特別之處在於,它是建塔工匠在建塔時考慮到江心風力和地基等因素而精心設計,人為築斜的。
崇左的喀斯特地貌,還是一群「石山精靈」的居所。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前白頭葉猴最主要的分佈區之一。
白頭葉猴營半巖棲、半樹棲生活,體態輕盈、四肢修長、行為優雅,喀斯特山體也為他們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
保護區免費開放,白頭葉猴每天下山覓食,早上和下午4點之後看到的機率更大,如果你也有去觀察這種野生精靈的計劃,記得帶上望遠鏡和長焦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