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各位科研工作者:
您好!
為加速中藥現代化研究與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天津中醫藥大學現代中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聯合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院、浙江大學藥學院以及 Molecular Devices,將於 2025 年 4 月 12 日在天津中醫藥大學舉辦“第四屆中醫藥多學科交叉技術沙龍”。
我們誠摯邀請您撥冗蒞臨,共襄盛舉。透過深度對話與思維碰撞,攜手推動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發展。
期待與您相聚海河之畔,共繪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新藍圖!
掃碼註冊參會

會議日程

2025 年 4 月 12 日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院

08:45-09:00
開幕致辭:第四屆中醫藥多學科交叉技術沙龍
張俊華 副校長/教授 天津中醫藥大學
胡翔宇 總裁 丹納赫集團生命科學平臺

09:00-09:40
類器官晶片構建及其在中藥研究領域的應用
姜勇 教授 北京大學

09:40-10:20
破壁·共生——學科融合視角下的中藥化學守正創新
李寧 教授 瀋陽藥科大學

10:20-10:30
茶歇

10:30-11:00
創新引領,AI 賦能:新一代高內涵成像分析系統加速科研與轉化
周旋 全國技術服務經理 美谷分子儀器(上海)有限公司

11:00-12:00
海河實驗室參觀

12:00-13:45
午餐

13:45-14:10
3D 生物列印肺泡類器官的中醫藥評價應用研究
楊劍 研究員 天津中醫藥大學

14:10-14:35
多組學融合視角下中藥複方的新藥優效性解析
楊揚 研究員 上海中醫藥大學

14:35-15:00
丹參奈米囊泡的構建、多維度表徵及其靶向調控 iPSC 誘導血管類器官動脈粥樣硬化時空動態機制研究
安勝軍 教授 河北中醫藥大學

15:00-15:25
複雜類器官構建及其疾病應用
冷泠 研究員 北京協和醫院

15:25-15:50
應用人源腫瘤類器官篩選抗腫瘤活性中藥
曹治雲 研究員 福建中醫藥大學
會議嘉賓

姜勇
教授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藥學院新體制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天然藥物學系主任。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負責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首席專家;兼任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肉蓯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中藥協會沙地中藥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藥學會藥物分析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等。
長期致力於“中藥藥效物質及其作用機制研究”、“中藥的質量控制與評價”,以第一和通訊作者在國際權威雜誌發表 SCI 論文 120 餘篇,授權發明專利 30 餘項。先後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國自然聯合基金重點專案 20 餘項,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 項及省部級科技獎勵 9 項。
上下滑動閱覽

李寧
教授 瀋陽藥科大學
教授,博導,現任瀋陽藥科大學中藥學院院長,“基於靶點的藥物設計與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遼寧省重大慢病中藥創新藥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藥學學科主席。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省百人層次,省教學名師,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天池英才”。
主要從事傳統中藥重大疾病防治的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8 項、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和省部級課題 15 項。近五年研究工作以第一 / 通訊作者發表 SCI 論文 142 篇,獲授權發明專利 36 項,編寫專著 22 部(英文 5 部)。獲施維亞青年藥物化學獎,省級科技進步獎三項,省自然科學成果獎等多項科研獎勵。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委員,中藥化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藥製藥工程分會常務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分析專業委員常務委員,中國藥學會中藥和天然藥物專業委員青年委員,遼寧省藥學會中藥和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連續 2 年入選全球前 2% 頂尖科學家榜單。
上下滑動閱覽

周旋
全國技術服務經理 美谷分子儀器(上海)有限公司
Molecular Devices 全國技術服務經理。十多年來一直從事於顯微成像及高內涵成像的應用技術工作,熟悉目前各種細胞學成像技術,包括共聚焦、雙光子、超分辨以及 Light Sheet 等。希望能夠為廣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幫助。

楊劍
研究員 天津中醫藥大學
上下滑動閱覽

楊揚
研究員 上海中醫藥大學
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員。“青年科學家工作坊”實驗室主任。主要負責細胞生物學及藥理學相關的科研技術支撐和實驗技術培訓工作。研究方向與自身免疫疾病和腫瘤免疫相關的藥理研究,以及基於線粒體功能失調的代謝性肝病研究。
主要承擔學校實驗平臺的技術支撐和年輕研究者的孵化工作,同時也從事新藥臨床前的藥效評價及免疫、腫瘤和代謝相關活性化合物的體外篩選工作。透過整合自身的實驗平臺優勢,並交叉科研與臨床的多學科資源,目前正在致力於中醫藥研究方法學的開發。
上下滑動閱覽

安勝軍
教授 河北中醫藥大學
河北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生理學會會員 (APS) ,歐洲心臟病學會會員 (ESC) ,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會員 (ISSCR) 。河北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副理事長,河北省神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河北省神經科學學會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承擔國家自然基金面上專案 2 項, 發表 SCI 及核心期刊文章 60 餘篇。現任河北省植物生物反應器製備技術工程實驗室主任、河北省生物治療臨床轉化創新中心主任。
申請並透過美國 NIH 的 ClinicalTrials 臨床試驗,“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herapy in Parkinson's Disease”,臨床試驗編碼為NCT03550183。
上下滑動閱覽

冷泠
研究員 北京協和醫院
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後)導師。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獨立 PI,疑難重症與罕見疾病全國重點實驗室獨立 PI,兼任中國醫學科學院準長聘教職。青年長江學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科學中國人》封面人物和 2024 年度科技新銳人物,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人物獎”和“首都前沿學術成果獎”獲得者。
研究方向 1. ECM 與幹細胞命運和組織修復;2. 複雜類器官構建與應用。近五年來,以通訊作者身份在 Nat Commun、Cell Rep、Adv Sci、Protein Cell、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等雜誌發表多篇高水平研究性論著,7 篇文章受邀雜誌封面和 F1000Prime 亮點推薦 。先後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中央軍委、北京市科委前沿創新專案、中國醫學科學院創新工程領軍科技人才、中央高水平醫院臨研專項等多個專案。
擔任 Nature 系列、Cell 系列等多箇中科院一區雜誌獨立審稿人,Cell.organoid. 副主編,中國毒理學會類器官與器官晶片毒理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抗癌協會類器官與器官晶片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慢性病防治與健康教育研究會感染性疾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預防醫學會衛生檢驗與實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感染專業委員會常委。
上下滑動閱覽

曹治雲
研究員 福建中醫藥大學
中西醫結合臨床博士,福建中醫藥大學研究員,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西醫結合防治惡性腫瘤,臨床主要進行腫瘤患者的中醫食治及食養的諮詢和建議工作,現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杜建全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第二代傳承人兼校“杜建學術思想傳承工作室” 負責人、腫瘤研究所所長,福建中醫藥大學 “中西醫結合腫瘤研究導師團隊”成員,福建省“中西醫結合高峰學科”腫瘤方向後備帶頭人,福建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福建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實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西醫整合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作為第一發明人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 2 項,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 2 項,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 3 項及衛生健康委員會、教育廳等多項課題。第一及通訊共發表論文 40 多篇,其中 SCI 源論文 20 篇,論文獲陳可冀中西醫結合發展基金優秀論文二等獎;研究成果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及三等獎、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及二等獎、福建醫學科技獎三等獎等獎項;主編專著 1 部,參編專著 6 本。
上下滑動閱覽
會議註冊
此次會議免註冊費;差旅、住宿、餐飲需自理。
掃碼註冊參會

會議住宿
推薦住宿天津體育學院國際交流中心酒店(天津市靜海區團泊新城東海道 16 號),電話:022-68261998。
會議交通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
01
計程車:約 1 小時,約 140 元。
02
公共交通:2 號線濱海國際機場進站、靖江路轉地鐵 5 號線、京華東道轉津靜線,團泊醫學園地鐵站 C 口出。
天津南站
01
計程車:約 25 分鐘,約 50 元。
02
公共交通:589 路公交天津南站公交站上車,天津體育學院新校區下。
天津站
01
計程車:約 50 分鐘,約 90 元。
02
公共交通:3 號線天津站津灣廣場進站、營口道換 1 號線、下瓦房轉 5 號線、京華東道轉津靜線,團泊醫學園地鐵站 C 口出。
天津西站
01
計程車:約 50 分鐘,約 90 元。
02
公共交通:6 號線西站進站、腫瘤醫院轉 5 號線、京華東道轉津靜線,團泊醫學園地鐵站 C 口出。
會務組委會聯絡人
天津中醫藥大學 安老師 13693330627
浙江大學 餘老師 18868117165
主辦方:
天津中醫藥大學現代中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
承辦方: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院
浙江大學藥學院
協辦方:
美谷分子儀器(上海)有限公司
掃碼註冊參會




關於美谷分子儀器

Molecular Devices 始創於上世紀 80 年代美國矽谷,並在全球設有多個代表處和子公司。2005 年,Molecular Devices 在上海設立了中國代表處,2010 年加入全球科學與技術的創新者丹納赫集團,2011 年正式成立商務公司:美谷分子儀器 (上海) 有限公司。Molecular Devices 以持續創新、快速高效、高效能的產品及完善的售後服務著稱業內,我們一直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在生命科學研究、製藥及生物治療開發等領域蛋白和細胞生物學的創新性生物分析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