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26日,南海局勢突然出現戲劇性轉折,美軍F-35A戰機連夜撤出菲律賓,B-2轟炸機也悄然退場。
不少專家冥思苦想之際,西方衛星影像揭開了謎底:中國一款代號“神鵰”的無人機已悄然進駐南海數月,成為這場“隱形戰爭”的終極獵手,而這架全球最大的反隱身無人機,讓美軍隱形戰機優勢蕩然無存!
回望2015年,“神鵰”首次曝光時,外媒還在調侃它的雙機身像“晾衣架”。十年間,這個曾被嘲笑的“晾衣架”,卻成了刺破隱身神話的屠龍寶劍。

或許在很多軍迷的概念裡,“神鵰”無人機還夠不到大國重器的排名,今天隊長要好好聊聊,這世界首款大型無人預警機,到底有多牛?
其一,續航之王。南海面積350萬平方公里,傳統預警機受限於機械掃描雷達和18小時續航,難以全覆蓋。而神鵰的35小時航程,足以繞飛南海三圈,配合衛星和艦載雷達,織就一張“天羅地網”。
其二,高度壓制。“神鵰”無人機飛行高度2.5萬米,遠超F-22的2萬米極限,這個高度如同“站在珠峰頂俯視青藏高原”,恰好是隱身戰機雷達反射面積的“死穴”。以F-35為例,其機背隱身處理較弱,在神鵰的“上帝視角”下,就像黑夜中的螢火蟲一樣顯眼。
其三,雷達黑科技。得益於其獨特的雙體結構設計,“神鵰”無人機裝備了多塊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採用雙波段雷達,這種雷達具備垂直偵測的能力,能夠360度無死角地探測隱形戰機,其探測範圍至少達到500公里。

其四,成本碾壓。翼展50米、機長25米的“空中巨無霸”,尺寸幾乎兩倍於美國“全球鷹”,成本卻不足美軍一架E-2D預警機造價的1/10。用網友的話說:“即使被打下一架?我們還有100架正在排隊升空!”
其五,無人化浪潮。“無人機群+AI指揮”,未來戰爭將進入“零傷亡時代”。從體系對抗角度來看,“神鵰”配合空警-500、殲-20組成“偵-控-打”鏈條,再搭配076兩棲艦,中國將打造“海空天電”四位一體戰場。
“神鵰”的出現,不僅是技術突破,更預示著一場軍事革命。資料不會說謊,美軍核潛艇的突防成功率,從冷戰時期的70%暴跌至18%,而F-35在南海的部署時間,從半年縮減為“敏捷部署”,這背後是解放軍從“單點防禦”到“體系作戰”的質變。

當“神鵰”的雷達資料鏈、反潛巡邏機的聲吶浮標、衛星的紅外監測構成三位一體的感知網路,西太平洋的每一立方公里空間都被納入了數字化戰場,難怪F-35緊急撤出南海,與其被全程直播,確實不如保留最後一絲體面。
曾經,我們仰望別人家的隱形戰機;過去十年,美軍依託隱形戰機和核潛艇構建的“雙刀流”戰術,一度讓區域國家喘不過氣;但2025年的春天,解放軍用兩場技術革命完成了華麗轉身。
神鵰與空警-3000、076兩棲艦構成的“新三位一體”,正在重新定義“區域拒止”的深度,從第一島鏈到關島,從海平面到近地軌道。
中國人用六百年時間完成了一個閉環,曾被堅船利炮轟開的國門,正被自己的技術長城重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