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常芳菲
編輯 | 金匝
運營 | 泡芙
這個春節檔,無愧“史上最強”的稱號。
上映第一天,18.06億的票房創中國影史單日票房新高,而初二的票房也超過13億。
電影院重新變得熱鬧起來。早上九點,北京豐臺區的一家影院裡就站滿了人。臨近中午,取票機前排起長隊,就連影廳旁邊的付費按摩椅上都坐滿了人。影院經理發現,很多場次都是滿座。貓眼專業版的資料顯示,大年初一上映的6部電影中絕大部分的上座率都超過50%。影院經理已經很久沒見過這樣的場面,一時忙中出錯,有的場次甚至延遲了十分鐘才開始放映。
經過兩天的鏖戰,兩部電影也基本鎖定了票房冠亞軍。截止發稿前,根據貓眼專業版資料顯示,《哪吒之魔童鬧海》累計票房接近10億,反超此前的預售冠軍《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領跑春節檔。許多影院經理把放映版本統一調成了2D,“(否則)按照這麼高的上座率,我3D眼鏡都來不及擦”。而《唐探1900》上映兩天的票房超過8億,成為目前的亞軍。
這場戰役之所以激烈,也因為這個檔期匯聚了最多大製作的電影。
《哪吒之魔童鬧海》製作週期長達5年。導演餃子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用解數學題來形容視效鏡頭的難度。團隊只能一次次嘗試。其中,哪吒剔骨削肉的場面,製作用時超過3年。而陳思誠執導的《唐探1900》,花了9個月時間,在山東德州搭建出了“舊金山唐人街”。
瀰漫著硝煙的春節檔裡,並不是每部電影都能成為贏家。
《蛟龍行動》也在置景上花了大價錢。劇組一比一複製了四艘潛艇,希望還原真實的潛艇質感。其中“龍鯨號”長達120米。電影製片方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在很多場合提及,這是今年整個電影市場投資最大的專案。
顯然,這次點映搶跑,希望能複製前作《紅海行動》的逆襲。但這一次,口碑沒有改變電影的命運。上映2天,排片佔比仍然墊底,累計票房僅為1.3億。而以現在的票房來看,就連收回成本都非常困難。
戰爭、玄學、續作,這3個關鍵詞,構成了史上最強春節檔的一個側面——多方爭奪中,6部電影如何排兵佈陣,贏下這場戰爭。

爭奪排片

“這就是一場戰爭。”
張帆是四川縣城一家影院的經理,他在影院工作近10年。這次,他第一次用“戰爭”來形容今年春節檔的競爭烈度。戰局中有粉絲、電影公司、發行方參與,為了打贏這一仗,每一方都掏出壓箱底的真金白銀。
粉絲充當了先頭部隊,展現了超強的“鈔能力”。1月19日,預售剛剛開啟,肖戰主演的《射鵰英雄傳》(以下簡稱《射鵰》)就飛速重新整理了各項紀錄。

▲ 肖戰主演的《射鵰英雄傳》。圖 / 劇照
在張帆的電影院,粉絲們貢獻了超過80%的預售票房,開一場買一場,“已經買到了大年初三”。
粉絲們對鎖場、填場的流程也相當熟練。在大粉的直播教學裡,“拉路人進場”總共分三步——首先,找到自己所在城市排名靠前的影院;第二步,查詢排片比例,如果高於競爭對手,就換一家影院,如果低於競爭對手,就需要填場;選擇黃金場次,直到填滿20%的上座率。最後,為了“防止競爭對手偷票房”,粉絲們也約定要提前取票。許多影院經理都因此感受到“粉絲的專業”。
粉絲們的努力,是為了提升《射鵰》的排片佔比。橫向對比來看,《射鵰》的排片始終在16%左右徘徊。而第一梯隊的《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唐探1900》(以下簡稱《唐探4》)和《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以下簡稱《封神2》),排片佔比都超過20%。
粉絲們說“自己的錢不是大風颳來的”,但面對這場逆風局,他們不能放棄。重新整理預售紀錄的目標仍然在滾動更新。1月25日,距離《射鵰》正式上映只剩72小時,粉絲們仍然在為衝擊2.38億預售票房努力。燈塔專業版資料顯示,一旦達成,這部電影將成為影史預售榜上的第8名。
另一邊,競爭對手同樣拿出了自己的籌碼。《哪吒2》雖然沒有票務平臺參與發行,但作為一部打磨5年、前作票房超過50億的爆款,光線傳媒顯然把希望寄託在了這個IP上。同處在第一梯隊的《唐探4》,背後發行方有貓眼坐鎮,排片比例僅次於《哪吒2》。貓眼的平臺優勢,也許能為它打贏逆風局助力。去年,貓眼發行的《飛馳人生2》儘管熱度不及頭部電影,但排片佔比卻和《熱辣滾燙》不相上下。

▲ 與《射鵰》競爭的有貓眼坐鎮的《唐探4》。圖 / 《唐探4》劇照
張帆同樣接到了發行方光線和貓眼的排片要求,《哪吒2》首日排片佔比不能低於15%,《唐探4》佔比不能低於10%,否則,“發行方會暫停影院的購票許可權”。也就是說,使用者在購票平臺將搜尋不到這家電影院。
同樣有影院經理透露,今年春節檔,各部電影對排片的爭奪都非常兇猛,都“在25%左右”,幾部電影相加,早已經超過100%,如果達不到要求,“會暫停未來6個月的新片發行合作”。
戰爭仍在繼續。對影院來說,不論發行方、粉絲怎樣強勢,他們仍然在等待正式上映後的口碑,“那才是觀眾的選擇”。
口碑,也成了《蛟龍行動》的救命稻草。這部電影排片在六部電影中墊底,僅有7.8%的排片佔比,甚至低於《熊出沒·重啟未來》。而這部博納影業“最高投資”,押上了“全部現金流”的電影同樣禁不起失敗。
於是,1月24日晚上9點,《蛟龍行動》決定“主動出擊”,臨時向影院釋出通知,兩天之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城市開啟IMAX版本點映。補貼開啟之後,票價最低只需要19.9元。這部電影也成為春節檔中最早跟觀眾見面的電影。顯然,博納希望能靠影片質量,吸引更多觀眾進場,也給到影院經理信心。

玄學商戰

2025年,開年第一梗,就由春節檔貢獻了。
早在預售開啟前,這場玄學商戰就已經打響了。熱度最高的幾部影片,包括《哪吒2》《封神2》《射鵰》,幾乎都遭遇了一輪魔法攻擊。
最開始,只是一張截圖流傳,有“風水大師”說過年不能看《封神2》,因為《封神榜》裡,“財神趙公明被打死了”。
很快,封神的粉絲們就找到了反駁的證據。更早以前,《封神2》就正式宣佈和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成為了戰略合作伙伴。這裡不僅是二郎神楊戩的“老家”,更重要的是,財神爺趙公明歸隱的地方趙公山,就是青城山的最高峰。粉絲們立刻宣佈,電影已經搶先拿到了財神爺的聯名。除此之外,在小說《封神演義》裡,伯邑考的靈魂被封為紫微大帝,而第二部的主角姬發是他的親弟弟。可見,看《封神2》“不止能迎財神,還能在紫微星保佑下學業順利”。

▲ 封神的粉絲們靠“春節看姬發,今年一定發”來吸引觀眾。圖 / 網路
《射鵰2》也被傳要在過年期間避開,因為“射鵰”的諧音是“蛇凋”,看完一整年都會凋零。就連幾個主角加入丐幫,也“對財運不利”。
馬上就有人同樣用玄學反擊——2025年是乙巳蛇年,也被叫做木蛇年,本來就象徵著福氣和好運。雕在五行中屬金,金克木就可以轉化成財運。看這部電影不止“順風順水順財神”,還能“提升個人事業運”,總之百利無一害。
就連《哪吒2》也不是沒有忌諱。新的一年,屬龍、屬蛇的人不能去看這部電影,因為“會被哪吒剝皮抽筋”。
有網友因此開玩笑總結:“好髒的商戰。”看到戰局這樣混亂,粉絲們徹底坐不住了,各自下場發起物料。圖片風格主打簡陋而不失喜慶,口號必須朗朗上口又直擊人心。《封神2》的粉絲喊出,大年初一看姬發,新年一定發發發;《射鵰》用上了諧音梗,郭靖最知名的絕招降龍十八掌這回用在了宣傳戰。總之,“十八漲”讓財運、健康、學業都能漲;《哪吒2》的粉絲也沒有落後,“哪吒氣場一米八,腳踩火輪發發發”。

▲ 《射鵰》用上了諧音梗。圖 / 網路
樸實的商戰從線上一路蔓延到線下,幾部電影就連海報高度都要一較高下。這一次,《封神2》沒有選擇通用的海報尺寸,而是訂製了更高的展架,有影院經理開玩笑:“這是把IMAX版本多出的26%的畫面內容,在海報尺寸上具像化了。”而《蛟龍行動》也訂製了超寬幅的專屬海報。
這場看似荒謬的玄學商戰背後,反映了電影行業對觀眾的激烈爭奪。

▲ 春節檔電影的線下海報。圖 / 視覺中國
去年的暑期檔失靈後,春節檔成為全年最重要的檔期,它的成敗甚至可以決定一家公司的生死存亡。而另一邊,觀眾的喜好正變得越來越難以把握。爭取最廣泛的支援,拿到下沉市場最大的票倉,是每個電影公司的當務之急。
過去幾年,春節檔仍然被認為是喜劇型別的天下,只要能讓觀眾笑出來,就能獲得長期的票房回報。5年前,甯浩執導的《瘋狂的外星人》集齊了沈騰、黃渤、徐崢幾位知名度極高的喜劇演員,即便口碑平平,還是拿到了22億元的票房,僅次於當年春節檔票房冠軍《流浪地球》,位列第二。
而到了去年,這個法則失靈了。同樣是甯浩執導的《紅毯先生》,最後倉皇退出春節檔,改檔後的票房甚至不足1億元。資本市場也應聲變臉。《紅毯先生》製作公司歡喜傳媒的股價應聲下跌,一路跌到上市以來最低點0.54港元。顯然,比起去看甯浩對娛樂行業的辛辣諷刺,觀眾更好奇減重100斤後的賈玲,是怎樣的“熱辣滾燙”。資料同樣佐證了這一點,三、四線城市票房佔比已經超過50%,一線城市票房佔比萎縮到不足10%。

續作大年

今年的春節檔,除了《射鵰英雄傳》之外,幾乎沒有新面孔。殺入全年最重要的檔期,每一部電影都想握住最多籌碼。
2019年的盛夏,醜萌“哪吒”點燃了當年的暑期檔。他是一身反骨、站在蓮花上撒尿的熊孩子,是東海龍王之子敖丙的CP,也是拯救陳塘關的英雄。同時,這部電影也打破了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天花板——把《大聖歸來》創造的9.5億票房紀錄,一舉提升了一個數量級,達到50.4億。

▲ 2019年的盛夏,醜萌“哪吒”點燃了當年的暑期檔。圖 / 劇照
就連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結尾彩蛋裡出現、聯動宣傳的《姜子牙》,都在第二年的國慶檔拿到了超過16億元票房,可見這個IP的強大號召力。而5年之後,真正的續集《哪吒2》再次啟用了原班人馬,由餃子導演、編劇。
《封神2》這一次選擇了春節檔。前作《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登陸暑期檔,一開始的戰局並不順利。首先,當時這部電影主演大多是新人,離觀眾有一定距離。更重要的是,當時國內古裝神話的大片幾乎沒有成功先例。觀眾的信心被更早以前的《圖蘭朵》《阿修羅》等電影摧毀。而最後,靠角色的塑造、質子團的戰舞,完成了口碑逆襲。封神的粉絲們甚至給導演烏爾善起了“U23”的暱稱,取了“U(有)二三(部)”的諧音。
而“唐探”系列已經拍到第四部,前三部拿下了接近90億票房,有觀眾基礎。同時,懸疑、喜劇型別已經輻射了最廣泛的觀眾群體。這部《唐探4》依然由陳思誠擔任編劇、監製,與戴墨聯合執導。同時,在聯合出品的名單裡,還有一大批影院資源。包括萬達電影、上海電影、寰亞電影、金逸電影在內的院線都會給出資源傾斜。
“熊出沒”更是一個悶聲發財的老牌IP。在這種激烈競爭中,它既不需要挖空心思衝話題,也沒有大規模參與票補,而是平心靜氣地等待和觀眾們第11年的見面。近兩年,“熊出沒”的票房表現也相當不錯,2024年票房接近20億元,2023年同樣衝入票房前三名。

▲ 2024年“熊出沒”票房接近20億元。圖 / 劇照
這些IP電影集體闖進春節檔,恰恰說明整個行業都不願意再冒險。剛剛過去的2024年,被市場認證過的電影賣座標籤已經集體失效。
比如“大導演”率先祛魅:一直以來,陳思誠被看作最能夠兼顧市場與型別的導演,但他執導的傳記片《解密》最終票房僅為3.3億元;又比如大IP失靈:《異人之下》改編自國漫IP,同樣由烏爾善執導,但最終票房僅為1.2億元;最後是“大製作”也慘淡收場:導演陸川耗時8年,自稱投入6億製作的電影《749局》最終票房3.8億元,不僅沒能收回成本,還成為了群嘲物件。
王繼偉是山東濟南的一位影院經理,他過去一年最大的感受是無助:“好像不論我們排什麼片子,都沒有年輕人想看了。”
年輕人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短劇。據中國網路視聽協會發布的《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達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0%。相比之下,中國內地電影總票房是425.02億元。票房分析師在接受訪問時透露,目前電影院的平均購票年齡已經上升至33歲,這是這一指標首次超過30歲。
經過低迷的2024年,春節檔是新年挽回信心的重要戰役。整個行業拿出了“最有競爭力、最有誠意的電影”,王繼偉說,“大家都知道,這個開門紅必須要拿下”。
(文中涉及人物張帆、王繼偉為化名)
參考資料
1.2025春節檔前瞻:神仙打架的“超大年”,南方週末
2.這沒有爆款電影的一年,第一財經
3.導演餃子:與哪吒“死磕”五年,紅星新聞
4.陳思誠:沒有人會在意真相,中國新聞週刊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如果不標星,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還請點選星標🌟“每日人物”,及時接收每篇新鮮出爐的推文,我們期待與你的每一次見面。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