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被乙流燒乾了

文 | 緩緩君
首發 | 緩緩說
上週五整個人昏昏沉沉、食慾不振,我就懷疑自己中招了。
第一時間下單了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結果為陰性,這讓我稍稍安心。
然而睡前一量體溫才發現,竟然已經燒到39.1度。
於是趕緊拿上枕頭和被子,把自己隔離到別的房間,以降低家庭傳播的風險。
當時我並沒有真正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

因為一直以來我在抵抗呼吸道疾病方面有比較強的自信,之前家人得新冠啊、甲流啥的,我都是不做任何防護就硬扛過去的。
我以為這回也不會有多大的事。
當天晚上,我甚至連退燒藥都懶得找,就躺下了。
然而,病毒很快就開始教我做人的道理了。
半夜兩點,燒得渾身發燙,把我給燒醒了。
但家裡既沒有布洛芬,也沒有對乙醯氨基酚,好不容同從家庭醫療箱的箱底找到一盒快過期的“快克”(25年8月過期)
放在平時,我一般不會去吃這種複方製劑,但大半夜也沒選得啊,有啥吃啥了。
一顆快克下肚,總算睡安穩了。
第二天上午,體溫38.5度。
我決定去小區附近的診所做個檢測呼吸道多聯檢測,看看到底是不是甲流(突然燒到39度以上,我起初判斷甲流的可能性大)
結果顯示乙流為陽性。

看到這個結果,我還挺慶幸的。
因為無論甲流還是乙流,48小時內都可以吃特效藥控制病情。
這次醫生給我開的是奧司他韋。
但同時血常規的結果不太好,超敏C反應蛋白和血清澱粉樣蛋白(SAA)都超標了,醫生懷疑可能合併有細菌感染。
(比較無語的是,這醫生給我掛了個兒科,我一39歲中年人竟然給我掛了兒科)
於是又開了頭孢和對乙醯氨基酚。
明確了病原體,也開好了藥,我一度以為後面會比較順利。
沒想到苦日子還在後頭。
第二天晚上,繼續燒。
吃了藥,熬一熬。
第三天下午,退燒了。
當時心想,嘿嘿,特效藥果然有效。
結果晚上體溫又燒起來了,還越燒越高,燒到39.5度。
蘑菇小姐說看我整張臉都燒紅了。
更要命的是,我竟然覺得冷。
大夏天+高燒,身體竟然覺得冷……
事後我用deepseek查了一下,說這是機體對抗病毒的正常生理反應。
因為人在生病以後,體溫調節中樞會把體溫的“調定點”從正常值(如37℃)提升至更高水平,如果當前體溫低於這個新的設定值時,身體就會透過減少散熱、增加產熱來追趕目標溫度,從而產生寒冷感。
除了高燒+畏寒之外,這三天下來胃口都極差,基本啥都吃不下。
但我還是逼著自己喝了點粥,加一點蔬菜、水果和雞蛋,來維持營養攝入。
第四天,體溫繼續反覆。
低的時候37度多,但有時候一覺睡醒又是39度,反反覆覆。
這個時候我開始有點擔心了,為啥吃了特效藥還是好不了,怕除了乙流之外,還疊加有別的病因。
第五天,睡醒38.5度。
吃了早飯,去醫院複查。
到醫院的時候體溫降下來了,血常規各項指標基本正常,肺部也沒有溼囉音啥的,鬆了一口氣。
但醫生關照,退燒後的72小時很關鍵,有些病人就是在這72小時內出現了併發症(比如病毒性心肌炎等等),這個階段要尤其注意休息。
其實從第四天開始,我就已經出現了腿痠、全身無力的症狀,身體變得非常虛弱。
大多數時間都處於臥床休息階段,而且躺著就很容易睡著,你讓我不要休息我也做不到啊……
第六天,體溫總算徹底正常了,一直在36度多,回到了我熟悉的溫度。
但人真的很疲憊。
感覺自己就像一條蚯蚓,全身軟綿綿的。
直到今天,即退燒後的第四天,我也依舊感到疲憊。
但至少已經能夠坐在電腦前,斷斷續續地把這段經歷寫下來了(如果是昨天,我根本沒有精力去寫東西,腦子也昏昏沉沉的)
經過了這一茬,也算是真正體會到乙流的威力了。
現在回想起來,第一天的處理並不理想。
還是太掉以輕心了。
雖然第一時間做了新冠抗原檢測,但卻沒有及時測量體溫。
如果早一點發現自己高燒,完全可以在第一天就去醫院把呼吸道多聯檢測做了,早一天開始吃藥。
如果早一點發現,也可以早一點和家人進行隔離。
其實從我發燒第三天開始,家人都出現了症狀。
蘑菇小姐和家裡阿姨是頭昏、乏力、咳嗽,小鹼低燒、煩躁、沒力氣、總是要抱抱,大酸症狀相對輕微,時不時咳幾下,算是家裡最堅挺的人了。
後來去醫院一查,家裡人果然也中招了。
好在他們用藥及時,不至於像我這麼嚴重。
這就是乙流。
它會讓你高燒、噁心、乏力、畏寒、昏昏沉沉、毫無食慾。
連著幾天下來,你會感覺人都要被燒乾了,身體要被掏空了。
經歷過這一次,我開始在家裡常備甲乙流的呼吸道檢測試劑,奧司他韋和常用退燒藥了。
有些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接觸到病毒,但可以嘗試第一時間把它識別出來,第一時間用藥,第一時間和家人隔離。
這樣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負責。
寫到這裡,人又感覺到昏昏沉沉了。
身體還是虛啊。
緩緩君:985高校工科男,時代華語圖書籤約作者。有一些故事,也有一些觀點;有一點理性,也有一點溫度,已出版《我就喜歡這樣的你》。公眾號:緩緩說(huanhuanshuo5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