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警醒!上海這家明星AI公司停薪裁員了

上海明星AI公司“瀾碼科技”停薪裁員事件,像一盆冷水澆在了創業者的心頭。
這家曾被視為企業級 AI Agent 行業標杆的公司,在資本青睞、政策扶持下快速崛起,卻在成立一年後因資金困境隕落,創始人賣房還債“苦苦自救”。
瀾碼創始人周健坦言,“既要現金流穩健,又要對標OpenAI的技術創新”——這種雙重壓力讓初創公司難以喘息。更嚴峻的是,大廠憑藉資源和資金優勢加速吞噬市場。
業內人士指出:“當技術路徑逐漸清晰,所有創新都會被巨頭迅速吃掉賽道。”這種擠壓效應下,如何快速建立差異化壁壘,成為生死存亡的關鍵。
我們發現,瀾碼科技的困境也暴露出創業者常見的盲區:
1)過度依賴風口,忽視現金流管理;
2)低估技術落地門檻,高估市場成熟度;
3)團隊擴張激進,管理能力滯後。
4)多位員工指出,儘管企業級AI Agent概念超前,“能和位元組、阿里站在同一起跑線”,但內部運營失誤和資源錯配加速了崩潰。
而創始人對技術理想主義的偏執(如堅持自研大模型)與商業靈活性不足的矛盾,進一步加劇危機。
經緯張穎的忠告值得深思:“創業者需要持續滾動融資,而非亡羊補牢。”AI研發投入大、回報週期長,但資本市場視窗轉瞬即逝。
創業者需畫清風險底線——留下家庭生存保障金,避免 All-in 式豪賭。與其孤注一擲押注“技術奇蹟”,不如在技術路徑、客戶驗證與成本控制間找到平衡點。
儘管行業遭遇寒流,但“智慧化改造”的剛需並未逆轉。
周健的兩次反思直擊本質:“資訊化-數字化-智慧化”無法跳躍進行,“專家知識沉澱”才是企業級AI落地的地基。、、”
當泡沫退去,深耕特定場景(如工業質檢、金融風控)、聚焦垂直領域資料閉環的企業,仍可能跑出下一個獨角獸。
關鍵啟示在於:真正的機會,屬於懂得將硬核技術與商業韌性結合的創業者。

跟大家推薦一下“人工智慧媒體榜單”。
目前《2025年度“人工智慧+”榜單》正在接受早期自主報名。自2023年第一次徵集以來,已有超2600家企業報名。
百度、華為、科大訊飛等龍頭企業連續兩年入選,超100家初創企業第一次報名便入選,入榜企業遍佈金融、醫療、教育、消費、電商、零售、營銷、影視、傳媒、文娛、農業、工業、製造業等20多個產業和領域。
如果你所在的企業是AI領軍企業,或者你所在的團隊正在實踐AI應用案例,歡迎報名參選,為公司和團隊申請下對應的AI榮譽(《2025年度“人工智慧+”企業》或《2025年度“人工智慧+”案例》
注:往屆入榜企業可繼續參選2025年度榜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