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筷子”遇見“叉子”
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上週日,由北京科技大學德語系與萊茵春天教育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北科德意之夜”文化節圓滿落幕!活動以“品德味·雙語趣玩·贏大獎”為主題,吸引了22級-24級的本科生、MTI研究生同學,以及其他院系對德語文化感興趣的師生們前來參與!
現場既有緊張刺激的熱詞競猜,也有妙趣橫生的語義迷宮挑戰,更有德式點心和音樂的輕鬆陪伴。究竟這場文化盛宴有哪些精彩瞬間?讓我們一同回顧吧!
01
活動致辭
Rhein Frühling


活動伊始,北京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孟濤老師(左圖)和德語系主任李微老師(右圖)分別致辭,強調了語言學習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並肯定了萊茵春天教育在德語教學領域的專業貢獻;德語系劉冬瑤老師、馬嫽老師鼓勵同學們“在趣味中學習,在互動中成長”,希望本次活動能讓大家更深入地體驗德國文化!
02
熱詞競猜大亂鬥
Rhein Frühling

隨著主持人一聲令下,第一環節“熱詞競猜大亂鬥”火熱開啟!PPT上快速閃現當下熱門詞彙的圖片或短影片,同學們需用德語搶答解釋:
躺平

sich flachlegen
摸魚

Fische tätscheln
(沒有參加的小夥伴也可以測測喔!)
03
熱詞解剖實驗室
Rhein Frühling
如果說“熱詞競猜”考驗的是反應速度,那“熱詞解剖”則更注重翻譯的精準與創意。同學們三人一組,抽籤解析指定熱詞,不僅要給出釋義,還要思考如何讓德國人真正理解這些“中式概念”:
如果直譯成“Fische tätscheln”
德國人可能會連發三個問號???

caicai老師便開始引導大家思考下可以用意譯來表達下,比如“faulenzen am Arbeitsplatz”(在工位上偷懶)。此外,caicai老師還給大家補充了更地道的德語表達:“eine ruhige Kugel schieben”。

“畫大餅”(leere Versprechen machen)—— 有小組生動地解釋:“Das bedeutet, jemandem etwas versprechen, was er nicht halten kann.”(承諾一些無法兌現的事情。)

“佛系”(der Buddha-Stil)——這可不只能停留在字面上,有小組很快就作出反應:“Es beschreibt eine entspannte Lebenshaltung, bei der man sich nicht stressen lässt.”(描述的是一種放鬆的生活態度,不讓自己有壓力。)
04
語義迷宮
Rhein Frühling
接下來的“語義迷宮”環節將活動推向高潮!每組兩人搭檔,一人用肢體語言或非答案提示,另一人猜德語熱詞!

“背鍋”(die Schuld auf sich nehmen)、“爺青回”(Meine Jugendzeit ist wieder zurück!)、“我太難了!”(Es fällt mir zu schwer!)、“上頭”(Etwas steigt einem zu Kopf)……這些詞如果是你又會怎麼比劃呢?
05
柏林咖啡館
Rhein Frühling

經過幾輪腦力激盪,活動進入輕鬆愜意的“柏林咖啡館時間”。桌上擺滿了德式點心,背景播放著輕鬆的德語音樂,大家三三兩兩交流著今天的收穫!
06
頒獎環節
Rhein Frühling



最後的重頭戲是頒獎環節!由現場投票選出,北京科技大學和萊茵春天的老師共同為獲獎同學頒發獎項和獎品:
🌟“最硬核翻譯獎”——頒給“熱詞解剖實驗室”中表現最出色的小組
🌟“最佳演技獎”——獲獎同學在“語義迷宮”中用誇張的表演征服全場
🌟“最默契團隊獎”——授予猜詞環節配合最天衣無縫的搭檔

結語
隨著頒獎結束,第二屆“北科德意之夜”德國文化節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在邊玩邊學中大家深刻體會到——語言學習從來不是枯燥的背誦,而是文化的碰撞、思維的拓展和快樂的分享!當“筷子”遇見“叉子”,當中德文化相遇,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差異,更是交流的無限可能。


時光倒流至首屆“北科德意之夜”,當時劉冬瑤老師積極響應學校“國際化年建設”的號召,精心設計組織的這一活動,萊茵春天也有幸見證了首次活動的圓滿成功。而今年更是以獨家冠名的方式繼續支援這一已成為北科大標誌性活動的學生第二課堂經典範例!
期待未來,更多這樣的活動能讓同學們在輕鬆的氛圍中愛上德語,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Bis zum nächsten Mal!(下次見!)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1
德國留學那點事

玩歸玩鬧歸鬧,別報假警開玩笑
德國留學那點事

擴散!報“假警”可是要擔責的!
德國留學那點事

玩歸玩鬧歸鬧,別報假警開玩笑
德國留學那點事




瞭解更多留學資訊,歡迎詳詢我們專業的顧問老師們:

北京/武漢中心
李老師

成都中心
劉老師

南京/上海中心
劉老師

廣州中心
高高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