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方言|帶把“掃帚”去柏林人家裡做客,這是啥意思?

柏林這座城市,不僅有動人的歷史和迷人的文化,還有一種獨特的語言魅力——柏林方言(Berlinisch)。今天,我們選了5個充滿趣味的方言詞彙,快來感受這份獨屬柏林的語言幽默吧!
1
Berliner Mundart
Besuchsbesen
字面意思:拜訪掃帚
別擔心,柏林人不會真的帶著掃帚去走親訪友!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哈利波特對吧?
“Besuchsbesen”其實是指拜訪時帶上的鮮花。比如週末去看望家人或朋友,帶上一束美麗的鮮花,才是柏林人社交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
2
Berliner Mundart
Moppelkotze
字面意思:肥肥的嘔吐物
雖然聽起來不太雅觀,但“Moppelkotze”實際上是指亂燉——在德國北部常見的“厚重”的菜餚,如肉沙拉、土豆沙拉或者其他拌著大量蛋黃醬的燉菜。在柏林,Moppelkotze特指由罐裝青豆和牛肉製成的燉菜。直白、粗獷卻透著一股地道的柏林味兒。
近義詞:Eintopf
3
Berliner Mundart
Sabbelkopp
字面意思:嘮叨的腦袋
Sabbelkopp用來形容那些話多、滔滔不絕聊個不停的人。如果有人被稱為“Sabbelkopp”,那就是ta太能說了!
近義詞:Schwätzer
沒看懂這個meme?
這其實源於一個關於北德人惜字如金的經典笑話:
A:“Moin!”(北德常見的打招呼用語)
B:“Moin Moin!” 
A:“Schwätzer!”(意思是“話癆!”)
而這個笑話又源自於對北德人沉默寡言的刻板印象——兩個“Moin”會讓人覺得你太健談了。在上面的梗圖裡,聖誕老人的經典笑聲裡竟然有三個Ho,肯定要被人調侃為“Sabbelkopp”啦。
4
Berliner Mundart
Wilhelm
在柏林方言中,“Wilhelm”是簽名的代稱。無論是合同、情書,還是一張明信片,當你落筆簽名時,柏林人會說你“寫個威廉”。如果要更正式些,還可以說全稱“Friedrich Wilhelm”。
固定搭配:
seinen Friedrich Wilhelm unter etwas setzen
=seine Unterschrift geben
含義:“在某物上簽名”。但為什麼簽名會用“Friedrich Wilhelm”來形容呢?
這個短語可以追溯到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的統治時期(1713–1740)。這位國王在簽署檔案時,總是會寫下他兩個名字的全拼“Friedrich Wilhelm”,而不是簡單地用縮寫。由於他頻繁地使用這一簽名方式,人們逐漸將“簽名”幽默地稱為“Friedrich Wilhelm”。
左圖為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右圖為其簽名
左圖為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右圖為其簽名
用人名代替“簽名”的說法柏林人並不是個例。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類似的表達卻來源於另一種風格:
美國人習慣說“在檔案上籤上約翰·漢考克(John Hancock)”。這得名於美國革命家約翰·漢考克在《獨立宣言》上的超大、華麗的簽名,他透過這種引人注目的方式宣示自己的立場,至今成為“大膽簽名”的象徵。
5
Berliner Mundart
Knorke
這是一個經典的柏林方言詞,用來表達“很棒”或“超讚”。無論是一輛車、一件衣服,還是一個人,如果你覺得某樣東西特別好,那它就是“Knorke”!(比如說咱們萊茵春天👀)
近義詞:tollprima,klassegroßartig,dufte(最後這個詞也是柏林方言哦!)
Quelle: 
https://www.tip-berlin.de/stadtleben/berlinerische-begriffe-die-ihr-kennen-solltet/
https://www.geo.de/geolino/redewendungen/6525-rtkl-redewendung-friedrich-wilhelm-unter-etwas-setzen
https://www.wn.de/muensterland/kreis-borken/gronau/moin-moin-ist-was-fur-schwatzer-1807829
現在就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開啟你的專屬學習之旅吧!
想要了解更多德語課程、德國留學資訊
歡迎諮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