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車豆子賠12.8萬。
作者 | 國君
來源 | 咖門
(ID:KamenClub)
今年咖啡行業開年就是“地獄模式”。
咖啡豆價格持續瘋漲,有貿易商“因有鎖價協議,一車豆子賠12萬,賣一車賠一車”,有烘焙商“被豆商坐地起價,2個多月賠了300多萬”。
有資深從業者表示“一大批烘焙公司將面臨生死危機”。
開年咖啡豆價格連續上漲後,第一批“受害者”已經出現。
生豆暴漲48%
咖啡產業進入“魔幻時刻”
“今年春節,咖啡人沒睡一個好覺。”
“睜眼就看價格,越看越心慌。”
咖啡豆從去年12月份開始漲價至今,很多咖啡人直呼“誇張、離譜、50年未有、70年未見”。
抱著觀望心態,很多人以為已經達到高點,開年第一週卻迎來當頭一棒,“天都塌了”。
咖啡豆期貨價格持續走高,生豆價格已從去年11月份的270.72美分/磅,上漲到402.69美分/磅(2月8日價格),漲幅超過48%。
大宗商業豆暴漲之下,巴西之外的雲南、埃塞、哥倫比亞、幾內亞等產區也紛紛漲價,精品豆價漲幅超過30%。
“一杯咖啡的成本直接上升1元~1.5元”,有行業人表示。多位從業者感慨:“今年是從業以來最難的一年。”
從咖啡店老闆紛紛收到漲價通知開始,這場漲價風波逐漸傳導到產業鏈的每個環節,甚至造成“咖啡產業大洗牌”。
採訪了多位從業者,我感受到國內咖啡產業進入“魔幻時刻”,破產故事和創富神話同時上演。
一車豆子賠12.8萬
烘焙和生豆商成直接“受害者”
“去年年底已經有多家小型烘焙商倒閉,按照現在的局勢,未來會有更多烘焙商撐不下去。”
“朋友圈的烘焙裝置、掛耳機到處在賣。”有從業者告訴我。
“今天一天(2月7日),埃塞豆商違約坐地起價生豆10餘元/kg,雲南方面豆子被處理廠賣掉無法交貨,哥倫比亞交貨期貨量不足延遲交貨,生產成本劇增,往年從未出現這麼多不可控因素。”
“一批原價不到200萬的豆子,多付了40多萬才取到貨。”國內中型咖啡烘焙商Tamper |坦伯咖啡主理人王哲凝無奈地說。
他告訴我,其實這批豆子已經到港,但其他客戶出價更高,豆商支付違約金後依然有可觀利潤,但他們放棄這批豆就會無米下炊,只能加價購買。
“被卡脖子了,沒辦法。”
最難的是,大部分烘焙商都有比例不低的鎖價客戶,雖然上游豆商違約加價,但對下游品牌客戶必須履約,有烘焙廠表示:“目前一公斤賠2塊,2個多月已經賠了300萬。”
王哲凝算了一筆賬:把現有生豆庫存賣掉能掙幾百萬,但烘焙後再賣只能賺幾十萬,但現在只能放棄短期利潤維護客戶。”
生豆商也都苦不堪言,專注生豆貿易的森宇咖啡,為國內多個大型連鎖供貨,其董事長陳俊先說:“因為有鎖價協議,一車豆子賠掉12.8萬,賣一車賠一車。”

朋友圈內烘焙師吐槽
“去年雀巢在雲南的收購均價是34元,今年漲至60多元,採購價格比之前銷售價還高,工廠處理一公斤生豆利潤只有0.15元,現在一公斤就賠一兩元。
對很多從業者來說,不漲價扛不住,漲價客戶扛不住,難死了。“大家都想鎖價,但其實鎖不住,價格下跌時合同是有效的,漲得話就不行了。”
上游產地接連違約,下游的品牌客戶卻不敢得罪,生豆商和烘焙商成了“夾心餅乾”。
“要麼違約賠錢,要麼直接破產”,有從業者預估,接下來有一批烘焙廠商會死掉。
咖農成最大受益者
“平均收入最少翻了三倍”
全球各地的咖農成了此次漲價風波的最大受益者,以雲南咖農為例,一個又一個創富神話在流傳。
比如有咖農的一批豆子年前陰差陽錯沒賣,春節忐忑無比,沒想春節後出手直接多賺20多萬。
“今年孟連的車行生意很不錯,賺了錢的咖農紛紛開始買車。”雲南一從業者反饋。
雲南咖啡成了搶手貨,價格也水漲船高。
去年,全紅果採購價約3元/公斤,今年70%成熟度的鮮果價格漲到9.4元/公斤,全紅果價格飆升至15元/公斤。
雀巢在雲南的收購價,有史以來首次突破60元/公斤,高出所有人的認知,讓很多咖啡人直呼“又一次見證歷史”。
普洱森宇咖啡董事長陳俊先告訴我,“咖農平均一畝咖啡的收益最少翻了3倍。”

森宇咖啡準備發貨的生豆
這場價格風波的影響,也傳導到咖啡產業鏈的最上游“種植環節”。
陳俊先從雲南咖啡種苗商瞭解到,今年賣出的咖啡種苗數量已達30多噸,每公斤種苗大約能種6畝,經過沙床育苗、移栽後,如果全部種植成功將會有20多萬畝。
據云南省農業農村廳釋出的《2022年度雲南省咖啡產業發展報告》,雲南咖啡種植面積為 127.34 萬畝,相當於此次擴大的咖啡種植面積,超過了種植總面積的15%。
這意味著,3年後,雲南咖啡的產能將進一步擴大。
價格不敢漲,品質不敢降
咖啡店老闆滿世界找對策
去年12月的那次漲價,很多咖啡門店還有餘力支撐,那時大品牌有保價協議,小連鎖有一定的庫存,精品小店的售價高可以承受成本浮動。
但豆子價格瘋漲至今,已經沒有一個品牌可以置身事外。
畢竟再縝密的鎖價協議,也抵不過沒有豆子可賣或者合作伙伴破產。
一些在年前還有底氣的連鎖品牌,也都開始坐不住了。
“採購不斷向大廠詢價,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啊”“價格一會兒一漲,懸了幾個月的心,根本放不下來”。
有連鎖品牌創始人告訴我,萬不得已也只能提高終端售價。
事實上,咖啡店的壓力一點不比烘焙商小,懸在頭上的價格戰還未結束,原料成本一漲再漲,內卷如斯,終端售價不敢漲,咖啡品質也不敢降,拼的都是家底兒。
採訪多位從業者得到,目前本質上沒有好的解決方案,大致都是在透過“降低萃取克重(咖啡粉)、調整出品杯量、更改拼配配方”三種方式應對成本上漲。
未來,一杯咖啡的毛利會進一步降低,是不爭的事實。
各個品牌只有打起精神,一方面透過“咖啡+”的方式彌補利潤;另一方面則要低成本開店,精益化管理,消滅更多“看不見的成本”。
咖啡豆的價格到頂了嗎?
拐點何時到來?
這個問題,我問了每一位採訪物件,但大家的預判都相對悲觀。
多數從業者認為“價格還沒有到頂,而且沒有拐點。”
“價格還會上漲,可能會漲到450或者480(美分/磅,下同)未來會在400~ 460之間起落,低於400的可能性不大。”一生豆貿易商預估。
“以雲南產區為例,會繼續漲到64元/公斤左右(雀巢收購價),以後可能會穩定在這個高位,很難大幅降價。”
“這個高位會維持3年左右,等新種植的咖啡掛果進入產季,鮮果多了,才會有一定的降價空間。”陳俊先表示。
還有少量從業者認為,今年三季度後或許迎來拐點。
“短時間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原本認為破300就很可怕,現在已經過了400 ,到450的可能性很大,或許9、10月有一個轉折點,因為咖啡在全球算民生飲品,市場規律到了一定程度就會下降。”
該從業者進一步分析:這次期貨上漲,一方面是天災,但很難排除人為炒作,所以還有一個風險是,一旦價格下降,可能會快速下跌。豆子一般3~5個月才能到貨,假如豆商是在高點買進的,下跌時再賣會更慘。
咖啡產業或將迎來大洗牌
這場漲價風波,很可能是一次“咖啡產業的大洗牌”,產業鏈條的每一環都很難置身事外。
昨天,有咖啡裝置生產商告訴我,他們已經感受到市場的寒意,認為此次漲價風波即將波及裝置銷售。
他分析,咖啡豆漲價,大型連鎖有足夠議價能力,售價不會上漲,小連鎖和獨立店生意會越來越差,直至關店。
這種情況下,一方面開店的人不敢開了,裝置賣不出去;另一方面關店潮讓更多二手裝置出現,裝置生產廠家的銷量勢必受影響。
全球一盤棋之下,沒人獨善其身。
2020年前後,同樣作為農產品的大豆也遇到了原料瘋漲危機,此後食品行業集中化加速,中小企業被頭部企業兼併。
汽車行業,石油價格暴漲迫使企業研發新能源車,推動了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市佔率。
類似地,咖啡行業會不會在此次危機後,加速技術創新,如培育耐乾旱/霜凍等品種,同時加速供應鏈資源的全球整合,如雲南、東南亞等更多產區種植合作。
喝咖啡的人不會減少,一天喝的杯數也很難降低,對咖啡行業來說,此次豆子瘋漲既是挑戰也可能是催化劑,或許會推動咖啡產業進一步轉向精細化運營、全球化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