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極速財訊
2022年,陸正耀重回咖啡賽道,創立庫迪咖啡,開啟他的“復仇計劃”時,或許也沒想到在3年後,他的低價飛行策略,會遇到一個新挑戰。
這是因為這年出現了最魔幻的金融產品——咖啡豆。
美國紐約洲際交易所的阿拉比卡咖啡價格,把K線圖玩成了過山車——每磅價格飆到430美分,創下47年新高,近一年漲幅達118.57%。漲幅多離譜?倫敦市場現貨黃金2024年全年漲幅為27.22%,黃金看了沉默,比特幣看了流淚。
此時此刻,咖啡產業鏈上的每個角色都在上演“魷魚遊戲”:生豆商猶豫要不要加貨,倉庫裡堆的不是豆子,是金條;連鎖咖啡品牌表面價格戰打得歡,還是得思索降低成本的方法;打工人慾哭無淚, “咖啡自由” 成了泡影。現在最大的懸念是,卷生卷死的9.9咖啡還能持續多久?
01
咖啡豆漲價,有咖啡商利潤降60%
“利潤降了60%”,從事咖啡行業10多年的老楊開門見山。他開了一家咖啡店,既賣咖啡,也給其他咖啡店批發咖啡物料,業務都受衝擊。他從烘焙商手中買咖啡熟豆,30塊錢一斤的豆子漲到了45塊,對方稱“原材料漲價了,沒辦法”。進價漲了,但老楊不敢漲賣價,“一漲價C端客戶就會跑了”,這導致“原本中間有15塊的利潤,全沒了”。
咖啡店他就更指望不上了。因為瑞幸、庫迪的9.9價格戰,咖啡店的咖啡也壓縮到了10多塊,現在咖啡豆上漲,一杯咖啡的成本又上漲了5毛到1塊錢。
這不是老楊一個人的崩潰。
春節剛過,浙江上下咖啡烘焙有限公司向客戶釋出產品調價通知函,稱“僅咖啡原材料一項,在過去的一年時間內,價格上漲了超過150%。對於咖啡熟豆價格,做出上調決定,拼配豆在現有基礎上每磅上調10元起。”

中游的烘焙商也難,不少烘焙商為了留住下游客戶,都簽了鎖價協議。上游豆商違約加價,但對下游品牌客戶還得按合同履約,這一來一回,烘焙商成了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的 “夾心餅乾”。
這次咖啡豆價格暴漲,是一場“全球氣候發瘋+資本賭場狂歡”的混合雙打。
全球咖啡豆產地兩大“扛把子”都遇到了“雪崩”——巴西2024年先旱成撒哈拉,再暴雨下成水簾洞,阿拉比卡豆直接減產12.4%;越南更絕,三年旱災+颱風兩連擊,1月份羅布斯塔豆出口量暴跌40%。與此同時,資本聞到血腥味,把咖啡豆當賭場籌碼,投機性持倉暴增,致使價格波動堪比加密貨幣。
這讓咖啡店老闆叫苦連連。瑞幸庫迪的9.9元大戰把市場價焊死在低位,老楊表示,現在咖啡店只能靠配售其他商品賺錢,咖啡豆一漲價,利潤只能進一步壓縮。大家都不掙錢,他們現在賣給其他咖啡店老闆的物料,更賣不上價格。
咖啡豆漲價潮加速行業分化,中小商家缺乏議價能力,利潤空間正在被進一步吞噬。
02
9塊9咖啡的生存大考
外界最關注的還是瑞幸、庫迪掀起的9.9咖啡戰是否還能持續。
之前庫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穎波曾拆解過庫迪單杯咖啡豆的成本,大概在2-2.5元之間,加上牛奶或其他風味創新,以及外包裝,一杯成本為5.5元左右,不過這一數字還未算人力和房租成本。
這與老楊的經驗相符。老楊對極速財訊表示,咖啡不論是9.9元的,還是十幾塊的,門店用的咖啡豆大都是50塊到80塊一斤的,價格差距不大,折算下來一杯咖啡的咖啡豆在2-3塊錢。他估算,咖啡豆漲價,一杯咖啡的成本會上漲5毛到1塊錢。
在他看來,不同於他們這些小咖啡店,這些擁有供應鏈和集採優勢的大品牌,目前受衝擊還不會很大。
為了應對上游漲價,瑞幸在2024年年底向巴西下了一個大訂單——在2025年至2029年這5年內,瑞幸將向巴西採購24萬噸咖啡豆,價值100億元,這是瑞幸迄今為止最大額度的咖啡豆採購計劃。
同時,瑞幸還宣佈下調了原料供貨價,從2025年1月1日開始生效,涵蓋咖啡豆、椰漿、牛奶等80多個產品,其中咖啡豆的價格降幅達到了16.8%。
庫迪也表現出了同樣的“淡定”,李穎波對媒體表示,“咖啡豆上漲這個成本對整杯咖啡的成本並不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大宗期貨的鎖定也幫助我們降低了咖啡豆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我們還是會堅持9.9元策略,不會有任何漲價的動作。”

庫迪工作人員則對極速財訊表示,“在進入咖啡市場的時候庫迪就已經做了五年的整體規劃,全場9.9元促銷活動做好了三年準備,也可能會持續更久”,不過對咖啡豆目前在一杯庫迪咖啡中的成本、咖啡豆漲價對品牌帶來的影響未直接回應。
星巴克中國、Tims天好中國等咖啡品牌回應媒體時也均表示,未受咖啡豆漲價風波影響。
看起來它們對價格都要頭鐵到底。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提前鎖定訂單還不能解決一切,供應商與品牌客戶會有合同價格約定,但當期貨價格暴漲,意味著未來的生豆交付會出現虧損,不排除供應商減供、拖延交付、直接違約等。咖啡豆暴漲背後的變動風險依舊在。
03
國外品牌“明漲”,國內玩家真能一直撐住嗎?
相比於國內咖啡品牌“按兵不動”,國外咖啡品牌已經集體開啟“漲價狂飆”。
日本味之素AGF宣佈3月起172種產品漲價15%-30%,根據韓媒,星巴克在韓國過去5個月漲了3次價,最近的一次把22種飲料的價格上調了200-300韓元。此外,JDE、PEETS等巴西咖啡烘焙商,以及義大利咖啡製造商卡巴薩也相繼在2025年初提高了咖啡豆及其產品的售價。
最讓外界印象深刻的是,韓國甚至推出了“無豆咖啡”,用大麥、木槿等其他原料替代咖啡豆。
相比之下,國內咖啡品牌對漲價的態度顯得更曖昧猶疑。
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解釋,漲價很難,一個是現在消費者都精打細算花錢,一個是國內咖啡品牌替代品很多,同時和奶茶品牌也有競爭關係。當咖啡漲價,消費者還可以選擇奶茶等其他消費品。也因此,“大家要漲價也是偷偷漲價,不敢率先打出漲價的旗幟”。
但在他看來,咖啡豆是咖啡最重要的原料,漲價必然會對終端帶來影響,這從終端消費者的感受來看很明顯,“大家明顯感受是現在的咖啡優惠力度降低了。”
以瑞幸咖啡為例,2024年,瑞幸就將 “每週 9.9” 從顯眼位置移至二級選單,無法自動點單,且 “每週 9.9” 選單產品數量減少,現在能享受9.9的咖啡產品基本只剩美式、拿鐵和燕麥拿鐵。不僅如此,瑞幸部分產品價格還上調 3 元,如生椰拿鐵從29元漲至 32元,普通拿鐵從26元升至29元。

在王超看來,高階咖啡的毛利率更高,開源節流還可以不從咖啡豆上入手,但平價咖啡利潤本就薄如蟬翼,咖啡豆作為最重要的原料漲價,不可能對終端不產生影響,當咖啡豆大幅漲價,“不透過終端漲價,品牌是很難消化的”。
目前咖啡豆短缺的趨勢還將持續,不過好在農產品的價格上漲也有其週期性,就看各大品牌們能不能撐住這一波咖啡豆的價格衝擊了。

【 熱門影片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