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鋼鐵行業的低碳轉型或將減少超2000萬噸對山西焦炭的需求
文|鄭慧
編輯 | 韓舒淋
河北鋼鐵產業的低碳轉型,正在影響山西焦炭產業最重要的市場,讓本就陷入產能過剩困難的焦炭行業,面臨更長期的遠憂。
山西、河北是北方工業大省,分別是全國最大的焦炭、粗鋼生產基地,產量在全國佔比均在20%左右。兩省山水相連,在產業鏈上下游也形成了緊密的供給關係。據山西省焦化行業協會,山西有近七成焦炭外銷往省外,其中河北省為第一大銷售區。而河北省受產能置換、環保等政策的影響,有近一半的焦炭需要外供,其中山西是最主要的來源地。
鋼鐵行業在全國碳排放總量中佔比約15%,是製造業中碳排放最大的行業。在全國碳市場計劃覆蓋的八大高碳排放行業中,鋼鐵行業的碳排放量排名第二,僅次於發電行業。焦炭則是傳統長流程鍊鋼的主要原料之一,鋼鐵行業的減碳離不開冶金工藝路徑的轉變,這種變化將在未來降低對焦炭的需求量。
近日,來自山西和河北兩省的多家環保機構釋出《晉煤冀鋼,標本共治》報告(以下稱《報告》),提出“雙碳”目標指引下河北鋼鐵與山西焦炭協同降碳的必要性。
據《報告》測算,若河北省鋼鐵行業低碳轉型進展與國家層面政策要求相符,即2030年電爐短流程鍊鋼佔比達到20%,那麼河北鋼鐵行業將減少超2200萬噸焦炭需求,同時可以避免超70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而鑑於前述兩省產業間的高度協同,這將對山西焦化產業產生較大影響,給那些高度依賴焦炭經濟的地市帶來巨大轉型壓力。“山西焦化行業或將因此失去約1775萬至2264萬噸焦炭市場,相當於山西第二大焦炭產地長治,或第一大產地呂梁全年的產量,山西必須為此提前做好準備”,參與撰寫報告的山西派可思專案負責人趙沛表示。
2023年山西省焦炭產量為9571.6萬噸,以此計算,上述減少的需求約佔山西焦炭產量的18.5%-23.7%。這一影響在實際落地中或許會有折扣,但長期來看,鋼鐵行業低碳轉型趨勢是確定的,焦炭行業需提前為此做好準備。
下游低碳轉型給山西帶來的“遠慮”是全國焦炭行業的一個縮影。而產能過剩、需求疲軟及經營虧損則是焦炭行業面臨的“近憂”,生存是發展的前提,這也是當前諸多行業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遇到的困境。

河北謹慎推動鋼鐵低碳轉型
鋼鐵行業目前的冶煉工藝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鐵礦石、焦炭等為主要原料的“高爐—轉爐”長流程鍊鋼;另一種是以廢鋼為主要原料的短流程電爐鍊鋼,幾乎不需要用焦炭。目前中國鋼鐵行業以長流程鍊鋼為主。而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測算,2021年中國長流程鋼鐵企業噸鋼碳排放約為1.8噸,全廢鋼電爐鍊鋼企業噸鋼碳排放約為0.36噸,降碳效果顯著。
提升短流程電爐鍊鋼比重,是推動鋼鐵業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2022年6月,工信部等部門聯合釋出《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要大力支援電爐短流程工藝發展,2025年和2030年,全國短流程鍊鋼佔比分別提升至15%、20%以上。2024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釋出《鋼鐵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底,廢鋼利用量達到3億噸,電爐鋼產量佔粗鋼總產量比例力爭提升至15%。
考慮到地方客觀情況,河北省在這一方面提出的目標較為保守——到2025年,電爐鍊鋼佔比達到5%-10%,到2030年,電爐鍊鋼佔比達到15%以上。
一方面,河北作為傳統鋼鐵大省,短流程鍊鋼的基礎數值較低。據參與《報告》撰寫的環保機構綠行太行統計,截至2024年10月,河北省電爐短流程鍊鋼產能佔比僅3.9%。另一方面,轉型至短流程鍊鋼,將對相關就業產生較大影響。《報告》調研了一家從長流程鍊鋼轉型為電爐短流程鍊鋼的企業,其就業人數減少超70%。
此外,由於廢鋼資源緊張、電爐短流程鍊鋼成本更高,缺乏實質性補貼,下游不願為低碳產品溢價買單等原因,企業層面推動低碳轉型的動力也有限。據《報告》作者在河北地區的調研,當前河鋼集團、首鋼股份等國有鋼鐵企業已有明確的低碳轉型計劃,而大多民營企業仍在觀望,希望國企率先走出一條路後再跟進。
即便是率先轉型的國企,也面臨不少壓力。“綠色之後,誰來買單呢?”北京首鋼股份有限公司低碳管理中心主任杜斌在交流中提到,很多客戶都非常關心產品是怎麼變綠的,但往往到了談價環節就難以推進。他表示,氫冶金也是當前探索的主要方向,未來鋼鐵脫碳要實現革命性的變革,有賴於氫能的便利化、可持續化。
長期來看,隨著納入全國碳市場、歐盟CBAM等國內外政策的實施,鋼鐵行業低碳轉型的壓力將越來越大,而未來冶金技術的突破也將進一步加速鋼鐵脫碳,並減少對焦炭的需求。寶武鋼鐵低碳轉型路線圖顯示,2035年往後,富氫碳迴圈高爐、氫基豎爐等氫冶金技術將逐步實現推廣。
落基山研究所部門主任李抒苡提到,根據公開資訊,國內提出相關碳達峰、碳中和及階段性目標的鋼企,其規模體量已經佔到國內粗鋼產量的三分之一。
綠行太行負責人李飛表示:“低碳轉型在宏觀層面的一個微小調整,可能會帶來連鎖且深遠的影響。比如鋼鐵行業僅一個地區幾個百分比的調整,背後可能涉及千萬噸級的鋼鐵產能調整。而它的影響不僅發生在當地,也外溢到關聯區域,如千萬噸級的焦炭需求減少,以及與之相關的稅收、就業等等。”

山西焦炭的遠慮近憂
《報告》指出,沒有任何單一行業能夠大規模取代鋼鐵行業在焦化市場中的地位。一旦鋼鐵行業大幅減少對焦炭的需求,許多焦化企業可能將面臨消失的風險。
焦化行業是山西的支柱產業之一,一些地方對焦化產業的依賴度較高。以長治市沁縣為例,煉焦行業佔到其工業總產值的78.01%。“遺憾的是,我們在調研過程中尚未看到山西焦化企業對此做出積極回應。”李飛指出。
太原理工大學副教授寇靜娜提到,山西並不是不想改革和轉型,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轉型需要鉅額資金支援,但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當前都面臨一定的困難。
“我們已經深深地感受到了這種壓力”,山西焦化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楊霞表示,這些年企業一直圍繞著保生存努力,在鋼鐵行業轉型關鍵期之前,希望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層面能給焦化行業明確轉型路徑,做好技術儲備。
焦炭企業當前面臨更迫切的問題是產能過剩及虧損。中國煤炭資源網分析師告訴《財經》,自2018年起,受環保政策及產業升級影響,焦化行業開始淘汰4.3米焦爐,新建大型化焦爐。目前新產能已經處於過剩狀態,而截至2024年底,全國仍有6550萬噸在建產能。
參考申萬行業分類,焦炭上市公司在2024年前三季度普遍虧損:陝西黑貓、美錦能源淨虧損約8億元,雲煤能源、安泰集團、寶泰隆淨虧損約3億元,雲維股份淨虧損約0.1億元,僅山西焦化淨利潤約2.49億元,但該公司去年同期盈利約12.76億元。
“焦化企業前幾年賺到了錢,不少企業在過去一年即便虧現金流也選擇硬撐,但今年以來企業對虧損的敏感度已經大大提升。”前述分析師表示。
根據華泰期貨研究院測算,2024 年1月-10月鋼鐵使用的焦炭消費量同比減少2.9%,全年預計同比減少2.3%。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預測,2025年中國鋼材需求量為8.5億噸,同比下降1.5%。不過,華泰期貨預計,考慮到政策轉向後的刺激力度,鋼鐵供需改善將帶動焦炭需求提升,加上下游補庫預期,2025年焦炭累計消費量或將同比增長1.5%。
在綠色發展方面,要求更為明確、強制的超低排放改造和績效評級是焦化企業當前努力的主要方向。《報告》提到,焦化行業在超低排放改造上已經投入鉅額資金,對企業經濟效益有所影響,而績效評級則與生產直接相關,未達標企業將面臨限產要求。
《報告》建議,山西首先需要摸清本省焦化行業產能家底,夯實轉型基礎;其次需加大監管力度,加快過剩產能出清,嚴禁新增焦化行業產能;第三,需加強對產業鏈下游省份需求變化的關注和調研;同時,在推動焦化行業低碳轉型的政策制定上,儘快明確路徑和時限;第五,兩省需加強跨區域政策制定與資訊共享,同步推進低碳發展;最後,雙方均需佈局社會和資金支援體系,鼓勵各自轉型所需再就業培訓。

責編 | 王 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