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劉娜
首發公眾號 | 閒時花開

心理學上有句話說:
如果經歷足夠多的人生,你就會發現,一切坍塌,不在你期待之上,也不在你恐懼之下。
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事情的真相,往往不如你期待的那麼好,也不會像你恐懼的那樣糟。
曾一度消失的凱特王妃回來了。
沒有暗殺,沒有死亡,但也沒有康復如昨,健康如初。
凱特患癌了。
▼點選觀看影片
她說:
過去的幾個月非常艱難。
1月份她做了腹部的大手術,當時醫生認為她的病情沒有發展到癌症,但隨後的檢查確診了癌細胞的存在。
醫療團隊建議她化療,目前她正處於化療的早期階段。
這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她和家人儘量私下處理這件事,尤其要讓三個孩子相信,他們的媽媽很好,且正在變得強壯。
她希望公眾能給她時間和空間,也尊重她的隱私。
同時,感同身受讓她對癌症患者,葆有悲憫。
這個影片釋出後,依然有中國網友堅信,這個凱特是Ai合成,不是真的。
如果有一種信仰叫“懷疑一切”,那這種人無疑是最堅定的信徒。
更多善良的中國網友,給凱特王妃送去了祝福,並期待她早日康復。
有懂醫的朋友說:
42歲的凱特正值盛年,從她影片中嚴謹的措辭看,她患得癌症應該比較兇險,而癌症的爆發多和壓力和情緒有關,可見凱特戴著王冠的人生,也隱藏著佈滿暗傷的B面。
恰恰是這個評論,讓我想到了一句話,還有另一個人。
這句話是:
不管國王還是農夫,都必須直面疾病的痛苦。
這個人是:
重慶姐弟墜亡案中,那倆悲慘孩子的親生母親——陳美霖。
陳美霖也剛剛宣佈確診了癌症。


陳美霖確診的是甲狀腺乳頭狀惡性腫瘤,也就是甲狀腺癌。
3月20日,她已做了全切手術。
因為腫瘤長得特別靠後,粘到了喉返神經,術後存在失聲風險,她非常擔心自己將來沒法發聲。
不幸中的萬幸是,甲狀腺癌是懶癌,危險係數很低。
絕大多數患者都能完全康復,術後像正常人一樣享受人生。
但需要直面的真相是:
就算是懶癌,確診癌症和手術治療,都是一場極其恐怖、極有風險的事情。
遙想2020年11月2日,和前夫張波已經離婚的陳美霖,只是把孩子短暫交付張波看管,張波就在女朋友葉誠塵的慫恿下,殘忍地將一雙親生兒女從15樓狠心推下。
2歲的姐姐當場死亡,1歲的弟弟經搶救無效死亡。
禽獸不如的張波,還穿著睡衣裝模作樣地鬼哭狼嚎躺在地上,表演了一番差點矇蔽了全國人民的悲痛欲絕。
最後,一個母親的復仇和一群神探的破案,坐實了張波和葉誠塵這對惡魔的罪行。
被執行了死刑的張波和葉誠塵,如今已在地獄裡相愛相殺。
身為旁觀者的我們,無法想象但能真切感受到的是:
從2020年11月2日案發,到2024年1月31日張葉被執行死刑,身為倆孩子母親的陳美霖,失去了人間至愛,承受了人間至痛,撐起了人間至勇。

而這,也是她患癌的真相之一:
病患是情緒和壓力的外顯,癌症是極端情緒、極限壓力的代言。
在《一輩子不生癌》的秘密中,當過協和醫院的醫生,也出版多本書籍的雜家馮唐這樣寫道:
“得癌症的第一相關因素是基因遺傳,在基因上,眾生從來沒有平等過。
第二相關因素就是壓力過大,大過自己身心能夠消化的能力。”
非常遺憾的是,這兩條陳美霖都佔了。
陳美霖的母親,就是甲狀腺癌患者。
恰恰是母親患了癌症,需要休養,陳美霖當年和張波離婚時,本要把兩個孩子都帶在身邊。
考慮到母親剛做了癌症手術,她才和張波商量,她帶女兒,讓張波和張波媽媽短暫帶一段時間兒子,等陳媽媽康復了,她就把倆孩子都接到身邊。
就這,張波還是在第三者葉誠塵蠱惑下,害死了兩個孩子。
一雙活潑可愛的兒女,以如此悲慘的方式離開人世,殺人者是他們的親生父親,是陳美霖曾經不顧父母反對非要嫁的男人。
這種不忍卒讀的人間慘案,一定讓陳美霖在過去3年多的諸多黑夜裡,夜不能寐,淚流滿面,心懷愧疚。
這種極度的悲傷、自責和愧疚,無疑加速了癌症的造訪。

這兩年,我因為陪生病的父母看病,和北京天津幾家醫院的專家多有溝通,也發現了這樣一個殘酷的真相:
好人更容易生病,也更容易患癌。
這貌似有點違揹我們信仰的樸素認知——不是說好人有好報嗎?
好人有好報是真的。
因為愛的能量會傳遞,而我們釋放的所有正向能量,最終也會反哺到我們身上。
但,好人容易患癌也是真的。
因為好人更容易自責、內疚、後悔、過度羞恥和過度反思。
不管是“過度內疚”也好,“過度反思”也好,都是一種巨大內耗。
當激烈的內心衝突和洶湧的精神內耗,超出我們的承受極限時,我們的情緒就會崩潰,身體就會啟動病痛,提醒我們去關注自己的健康。
如果我們沒有及時給自己關注,繼續沉浸於巨大內耗裡,那麼病魔就會襲來。
有句話說:
所有身病,都是心病。
所以啊,親愛的善良的朋友們,不要一遇到事兒,就總考慮別人的感受,就總覺得自己做錯了,就總想為了面子犧牲自己,就總要在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中陷入自我攻擊……
其實呢,想明白了,人世間的事兒,說來說去不過“老三件”:
★別人的事兒,我們盡力就好。
比如父母生病,本質上是父母的事兒。
我們該掏錢掏錢,該找醫生找醫生,該陪護陪護。
接受事實,努力過程,不控制也沒法控制結果。
不要活在過度恐懼的劇情裡,更不要苛責自己。
面對生病的父母,我現在秉持的信念就是:
父母的事兒,需要他們自己去闖關,而我只是陪他們闖關的那個人。
我沒法左右他們的肉體和精神,也對他們的選擇和結果表示尊重。

★自己的事兒,我們努力就好。
以我自己為例。
我是個寫作者,是媽媽,是妻子,是女兒,是公司合夥人。
在多重身份裡,我之前常因無法平衡時間和精力而抓狂,甚至陷入自我懷疑:
是不是我能力不行,我眼光不好,我寫作水平不夠,我在某某方面認知低端?
但現在,我偶爾還會如此,但大部分時間我對自己是接納的。
我每天都念的咒語是:“你很棒了,你很努力了,你夠好了,你要開心呀。”
當我真正做到“結果怎樣都ok,我已經在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後,我發現每天都是晴天。
我們接納了自己,就允許一切發生。
★老天的事兒,我們接受就好。
父母生病,他們很堅強,我們很孝順,但結果還是不好,這是天命——不是誰都能長命百歲,只能接受。
團隊合作,大家都認真了,自己也沒有糊弄,但效益不盡人意,這是天道——沒有誰會一直站在風口,只能接受。
接受,是發自內心的接受。
從事實到情緒的接受,從結果到邏輯的接受,從現在到將來的接受。
真正的接受,才會安心。
心安,則人定,則慧生,則福來,則康健。
這幾年,步入中年的我,目睹了很多悲歡離合,也遇到了很多困難瓶頸。
但恰恰是這些難關,不斷修正著我的心,讓我變得向內看,向內觀,內向修。
不該對難關致敬,但要對自己珍重。
願凱特王妃和陳美霖早日康復。
也願看到這篇文的朋友:
看見自己的好,接納自己的真,擁抱自己的安。
感謝你讀到最後,點個“贊”+“在看”,並“分享”給更多人看。
來源:閒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80後老女孩,情感專欄作家,文藝也理性,溫柔也死磕。新書《見字如面》全網熱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