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經濟全球化,迎來歷史轉折點。
01
誰是外貿依存度最高的城市?
外貿依存度,通常以“進出口總額/GDP”來測算,衡量的是一地經濟的外向度。
外貿依存度越高,說明國際化程度越高,與國際市場聯絡越緊密,但受全球政經、地緣局勢波動的影響也越大。
整體來看,外貿依存度最高的20個城市:
崇左、舟山、儋州、金華、深圳、東莞、防城港、廈門、蘇州、上海、寧波、銅陵、北京、珠海、中山、惠州、大慶、威海、青島、日照。
其中,崇左、舟山、儋州、金華、深圳、東莞、防城港、廈門等8地的外貿依存度超過100%。

崇左、金華則是“唯二”出口依賴度、外貿依存度雙雙超過100%的地區。
這些城市,普遍位於東部沿海地區,基本都以製造業為主,集“外貿大市+工業大市”於一身。
這也不難理解,全球化時代,誰靠近海洋,誰擁有港口,誰就更接近國際市場,這是沿海城市經濟集體崛起的重要邏輯。
令人意外的是,外貿依存度最高的不是滬深蘇,而是名不見經傳的廣西崇左市。
崇左雖然GDP總量只有千億級別,但外貿總額超過首府南寧位列廣西第一,外貿依存度更是連續多年蟬聯全國第一。

同樣令人意外的是,躋身前列的不只是沿海經濟強市,還有一眾三四線城市,乃至東北和內陸城市的身影。
黑龍江大慶、安徽銅陵,一個地處東北,一個位於內陸,共同點都是進口遠遠超過出口,且均以資源型商品進口為主,前者是原油,後者是銅礦。
類似的還有北京,北京外貿總額高居全國前三,但進口占了80%以上,主要來源於央企的大宗商品進口,僅原油就佔了40%以上。
所以,同樣是外向型城市,但有的依賴出口,有的側重進口,有的以東北亞為物件,受到的影響截然不同。
02
外貿20強市,誰的外向度最高?
中小城市的外貿走勢關乎的更多是自身,但萬億城市卻有著影響全域性的重要性。
從規模來看,我國外貿10強城市分別是:深圳、上海、北京、蘇州、寧波、東莞、廣州、廈門、青島、金華。

其中,深圳、上海外貿總額雙雙突破4萬億,合計佔全國1/5左右;而10強市外貿合計佔比高達49.4%,佔了半壁江山。
如果從視角放寬到20強市,外貿總額合計高達28.2萬億,其中出口合計15.3萬億,分別佔到全國的64%、60%,可謂舉足輕重。
類比“經濟大省勇挑大樑”的提法,這些城市堪稱大國對外貿易的“壓艙石”。
從外貿依存度來看,外貿20強市普遍不低,最高的金華、深圳、東莞、廈門均超過100%,蘇州也高達98%。
單看出口依賴度,金華是唯一超過100%的重點城市,而深圳、東莞、蘇州、廈門、寧波均超過50%。
金華之所以高居榜首,在於其下轄的義烏,既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也是我國電商經濟的中心,素有“世界超市”之稱。
與之對比,南京、重慶不足30%,在主要城市中相對較低,而一向被視為外貿重鎮的廣州,對外依存度也僅有36.2%。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外貿20強城市中,出現了成都、重慶、鄭州等內陸城市的身影,成都更是首次突破8000億元,離前十隻有一步之遙。
這背後,主要得益於中西部產業轉移、大基建大投資的雙重助力,中西部地區得以藉助中歐班列、航空物流、陸海通道躋身外貿強市之列。
藉助中歐班列,成渝的電子產品能透過鐵路,經行中亞直抵歐洲,而不必再輾轉數千公里從上海港、廣州港等地出海。

不難看出,即使內陸強省會,也已深度嵌入全球市場,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03
國內大迴圈戰略,越來越有含金量了。
在《中國為何不怕打科技戰》一文,我提到,形勢的快速變化,再次驗證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判斷,凸顯國內大迴圈、國家戰略腹地、關鍵產業備份等戰略的前瞻性。
早在2020年,“國內大迴圈”的概念就已橫空出世。國家層面提出“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2023年以來,面對大環境變化,高層會議先後提出“最佳化重大生產力佈局,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 “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關鍵產業備份”,將經濟安全、產業安全置於關鍵地位。

與此同時,重要檔案提出“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中西部產業大轉移再次加速。
從“國內大迴圈”到“國家戰略腹地”,既是區域協調發展的必然之舉,也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難以避開的選擇。
如果說國內大迴圈的重點在於內需,在於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人口眾多、消費市場強勁的地方最受益。
那麼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的重點在於產業安全,腹地相對於沿海和前沿地區而言,經濟較強、工業完善、區位一流的省市最受益。
當然,“內迴圈”戰略地位的與日俱增,並不意味著國際大迴圈不再重要了,更不意味著對外開放戰略面臨調整。
事實上,中國早已變成經濟全球化最大的捍衛者。
全球化越是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越是甚囂塵上,中國越是強調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
我國不僅已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而且推動電信、網際網路、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擴大開放,單方面免籤更是覆蓋38個國家。
可見,無論世界如何變化,中國都有相當的戰略定力,國內大迴圈、國際大迴圈仍舊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