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挑戰下,外貿企業如何突圍? 2025-04-22 13:43 中國藥聞 來源:新華網 當“世界超市”義烏遇上AI,可以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只需對著鏡頭說幾個字,就能生成多種外國語言介紹產品的短影片,平均每天吸引50多個外國客商找上門看款下單,成單率大大提升——近日,一位義烏老闆娘用科技“玩轉”跨國生意的影片火爆出圈。 直面“市場難測”疊加“市場難做”的形勢,加大研發投入力度、“試水”新業態、“出海”拓市場……不等不靠、積極應對,正是廣大外貿主體搏擊風浪、銳意進取的生動寫照。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甦緩慢、貿易限制措施不斷加碼,全球經貿增長面臨多重挑戰。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前2個月外貿成績單顯示,受工作日減少的不可比因素影響,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小幅下降1.2%。 面對外部壓力,如何逆勢前行、破局突圍?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穩外貿列入今年重要工作任務,並就“穩定對外貿易發展”作出一系列具體部署。 其中,“最佳化融資、結算、外匯等金融服務”“強化企業境外參展辦展支援”“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拓展境外經貿合作區功能”“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等多項舉措涉及外貿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領域,既有針對性也有可操作性,為企業穩訂單、拿新單、擴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進出口貿易中,產品質量始終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從前2個月資料看,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勢較好,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54.5%,積體電路增速達到13.2%,自動資料處理裝置及其零部件增長11.7%…… 既要“大規模出海”,更要“高質量出海”。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國外貿企業持續加大創新力度、加快轉型升級,在提高產品質量、加大科技含量、做優做強品牌以及滿足環保需求等方面下更大功夫,以不斷提升的含“新”量、含“綠”量、含“數”量打造競爭新優勢。 近段時間,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加劇,個別國家揮舞“關稅大棒”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今年前2個月,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銷量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今年企業‘走出去’步伐更堅定。”公司董事長朱華榮說,藉助重慶“渝車出海”計劃等政策支援,企業全球化腳步加快,如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正成為長安“出海”的重點市場。 暢通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物流筋絡,逐步完善拉美國家電商基建,開發非洲、南太平洋島國等市場潛力……為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許多外貿企業更加重視“多條腿走路”,透過主動開拓新的市場、新的銷售渠道模式,努力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其中,推動簽署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協定,積極推動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程序等舉措,有助於進一步拓展國際經貿合作新空間,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業務機會。 與此同時,圍繞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以及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等新增長點,各地各部門也在持續發力。 商務部明確將推動新設一批跨境電商綜試區;中國進出口銀行出臺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專項措施;上海出臺一批政策支援專業服務機構“伴隨出海”,服務本土企業出海經營…… 眼下,很多外貿企業加快了內外貿一體化步伐。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表示,我國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是廣大外貿企業的堅強後盾。在支援企業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的同時,將從組織外貿優品內銷活動、推動內外標準認證銜接、加強內外貿一體化政策支援等方面,幫助外貿企業更好依託國內市場,有效應對外部衝擊挑戰。 愛拼才會贏。儘管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隨著穩外貿政策力度加大,我國外貿企業開拓創新、克難奮進,各方面團結協作、共迎挑戰,中國外貿的韌性將持續顯現,發展動能將更加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