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應對外部衝擊

2025.04.14
本文字數:1606,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導讀:應對外部衝擊重要的是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外部衝擊是考驗也是轉型平衡發展的機遇。
作者 | 一財評論員
在日前舉行的商務部4月第2次例行新聞釋出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將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堅定不移走好自己的發展路,穩步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工作。更好發揮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共同應對外部衝擊。
具體措施包括,持續舉辦“外貿優品中華行”活動,搭建外貿企業拓內銷平臺,在市場準入、渠道開拓、財政金融、服務保障等方面加大對外貿企業拓內銷的幫助力度,促進內外貿渠道對接、品牌對接、產銷對接、標準對接。
11日,中國商業聯合會聯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百貨商業協會、中國烹飪協會等七家協會發布了倡議書,其中指出,當前拓展國內市場、促進內外貿聯動發展,做好出口商品轉內銷的工作,已成為當務之急。
外貿企業也早已在拓展國內市場上加快佈局。由此,就形成了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外貿企業等多方合力的局面。
超大規模國內市場有能力緩衝外部不確定性帶來的衝擊。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8.8萬億元,在促消費政策的支援下,這一數字還將保持穩定增長的趨勢。
日前國家郵政局公佈的監測資料也充分顯示了國內市場的活力和潛力:截至4月11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500億件,比2024年提前了18天。
更好發揮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還需要重點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是外貿企業要積極轉型,更好適應國內市場需求。
對很多外貿企業來說,由於多年來專注海外市場,自身可能存在對國內市場不熟悉、產品不對路、品牌建設欠缺、銷售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但外貿企業多年來應對海外市場複雜多變特點,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應對經驗,部分業務從外貿轉向內貿的適應過程也會是較快的。
13日,“外貿優品中華行”啟動儀式在海南舉辦,這是國內商貿流通企業與外貿企業開展合作的良好機會。
政策層面上更是對外貿企業積極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援。在3月下旬召開的商務部例行新聞釋出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針對外貿企業對國內市場不熟悉等情況,將培育、強化內外貿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為外貿企業拓內銷提供優質高效的政策諮詢、標準認證、市場開拓、金融保險等“一站式”綜合服務。
同時,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外貿標準認證銜接調查,組織國內國際標準比對,提升國內外標準一致性,打通出口產品轉內銷的堵點,降低企業市場轉換的制度成本。
另外一個方面是,要進一步降低流通等各方面成本,充分釋放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吸納力。
國內統一大市場可顯著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同時帶動國內消費的穩定增長,為外貿企業轉型提供需求方面的空間。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近年來作為一項重點改革任務一直在積極推進中。
最新舉措是《關於完善價格治理機制的意見》釋出,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意見》要求,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促進先進優質生產要素高效順暢流動,有效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這也是為外貿企業轉型提供切實幫助。
另外就是要充分發揮國內已經比較完善的商品銷售和物流體系作用,減少外貿企業轉型中的成本付出。
近日,商務部已組織有關商協會、大型商超和流通企業座談,研究更好發揮各自優勢,幫助外貿企業擴寬內銷渠道的具體措施。同時,機電產品、紡織服裝、輕工傢俱等六大全國性進出口商會以及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等五大行業和流通協會,將在消博會聯合釋出倡議,幫助外貿企業拓展渠道、對接品牌。京東將大規模採購出口轉內銷產品,加快構建出口轉內銷自營體系,永輝超市、華潤萬家等將為外貿企業開通內銷直通車等。
轉型中的外貿企業要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在融合發展中實現多贏。
總之,應對外部衝擊重要的是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外部衝擊是考驗也是轉型平衡發展的機遇。現在,政策等多方面正在透過幫助外貿企業擴寬內銷渠道,外貿企業也要透過自身完善來適應轉型的需要。
微信編輯 | 七三
推薦閱讀

時隔7日,小米SU7再現交通事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