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IT之家
作者:泓澄
博主 David Huang 對搭載 Strix Point 銳龍 AI 9 365 處理器的筆記型電腦工程機進行了測試,簡要分析移動 Zen 5 核心的效能。

處理器引數
據介紹,Strix Point 系列首發 HX 370 和 365 兩個 SKU,均僅支援 FP8 封裝。首發時僅支援 LPDDR5x 記憶體,本次測試的平臺為 LPDDR5x-7500 32GB。
Strix Point 採用原生 12 核心設計,並且由非對稱的兩個 CCX 組成:
-
CCX0:4 個 Zen 5 青春版大核心,搭配 16 MB L3 快取
Zen 5 青春版大核心:相比桌面 / 伺服器的完整版 Zen 5,其最高頻率從 5.7 GHz 降低到 5.1 GHz,SIMD 吞吐減半,對應的 L1 向量 load 頻寬也減半。
-
CCX1:6 或 8 個 Zen 5c 小核心,搭配 8 MB L3 快取
Zen 5c 小核心:使用與大核完全相同的微架構,在後端物理設計層面繼續降低 Fmax target 以縮減面積,頻率不超過 4 GHz。
該博主實測 365 小核頻率為 3.3 GHz,HX 370 的具體頻率配置則有待後續具體測試。
效能實測
SPEC CPU 2017
在 SPEC CPU 2017 rate-1 測試中,由於部分子項會撞溫度牆,限制至 4.8GHz 進行測試的結果如下:

與前代 Phoenix 7840U 處理器上的 Zen 4 核心相比,Strix Point 的 Zen 5 核心實現了 9.71% 的整數 IPC 提升,Zen 5c 核心則為 10.47%,具體子項來看:
-
500.perlbench_r 的提升較大,達到了 24%
-
525.x264_r 幾乎沒有效能提升
-
531.deepsjeng_r 甚至發生效能下降
Geekbench 5 / 6
在 Geekbench 5 / 6 測試中,Zen 5 的 IPC 提升為 15.28% 與 17.66%,好於 SPEC CPU 2017 int rate 的提升,更符合 AMD 官方宣稱 16% 的提升。




關鍵詞
效能
核心
頻率
測試中
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