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豆芽
“我決定,做第一個公開袒露自己「完整絕經經歷」的女性。”
三八婦女節前夕,主持人李靜在社交平臺“公開剖析自己絕經過程”,並進一步探討“更年期為什麼難以啟齒”,一條影片,收穫了超過20萬的點贊。

3月8日當天,由李靜發起的紀錄片《看不見的更年期》在抖音正式釋出。在多數時候,「更年期」只是一個模糊且曖昧的名詞,存在於影視劇的調侃中、現實生活的自嘲裡。李靜倡導公眾消除對「更年期」三個字的恥感,用科學的方式積極面對,呼籲企業給予更年期女性更多關懷。
如今的李靜,不再只是一名主持人,而是成為了一名關注40+女性健康問題的KOL。
她走訪醫學界知名專家、閱讀大量健康類書籍,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並圍繞“主動健康”這一主題,透過短影片、直播、播客、線下沙龍等形式持續輸出。當下她在抖音最紅的一條影片,是回顧自己“與減肥交手的20年”。
5月17日,李靜正式擔任中國營養學會“2025全民營養周宣傳大使”。

縱觀行業,明星向網紅、個人IP轉型的案例不在少數,但像李靜一樣,真正能實現IP價值升維的並不多。
據娛樂資本論瞭解,李靜的新媒體轉型、包括紀錄片《看不見的更年期》背後的操盤公司,是抖音排名第一的健身營養垂類MCN——當紅不讓。
這個團隊核心成員,全部是有著一二十年經驗的資深傳媒人、資深網際網路人。其中,CEO辛豔有著湖南廣電多年的從業背景,加盟當紅不讓之前,她曾任抖音集團副總編輯,既有平臺視野,又有豐富的內容實戰經驗。
5月16日,當紅不讓北京分公司、以及健萌健身北京概念店正式啟動,李靜與當紅不讓CEO辛豔共同提出“主動健康”的理念。與絕大多數MCN不同,當紅不讓背靠長期深耕體育產業的健萌集團,立足“主動健康”賽道,致力於為更多明星、名人、專家找到從內容到產業的更多可能。

其實,社交媒體發展至今,從達人到MCN,行業梯隊基本形成,在內容供給接近飽和的當下,李靜的健康內容為何能突出重圍?當紅不讓如何讓明星IP在社交平臺升值?當紅不讓在“主動健康”領域如何差異化佈局?
為了探討這些話題,娛樂資本論與李靜、辛豔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話。
整個訪談過程,我們清晰地感受到李靜對於此次轉型的興奮、對主動健康的探索熱情。“我終於又一次感受到了做內容的意義感。”李靜坦言:“每天早上起來就看相關的書,太想學習了,比我上學的時候還有動力。”
辛豔則歸納出了李靜轉型成功的兩大心得——優質內容+事件營銷。“做明星/名人IP絕不是純粹去做泛娛樂、做自有品牌,而是關注TA用什麼樣的方式影響別人、具體影響的是哪些人,然後我們再去思考內容和商業怎麼做。”


從抗拒到擁抱,李靜從主持人到個人IP的轉型背後
“很多MCN公司都找過我,但大多數都只談流量、講玩法,甚至說沒必要做這麼好的內容,越粗糙越有人看。”
時至今日,李靜都不知道這些“理論”從而何來,因此最開始李靜選擇“不與之為伍”,即便是有心轉型,終究是放不下對內容的堅守。
“我不服,為什麼要用這麼粗糙、這麼不負責任的方式做內容。”
直到一次機緣巧合下,李靜與當紅不讓團隊因減肥結緣,“見了面才知道他們不像'那些MCN',他們是一群和我一樣的內容人”。
感受到整個團隊對內容的尊重後,李靜選擇與當紅不讓攜手推出紀錄片《看不見的更年期》,並最終開啟了深度合作。
面對此前同為電視人的辛豔,李靜調侃:“我們像不像是傳統媒體人下崗再就業?而且,我們給自己的目標是再幹10年。”

意外的是,全面擁抱網際網路之後,李靜反而因為足夠真誠、絕對利她,久違地找到了做內容的意義感。
“我分享減肥、更年期,都是因為自己遇到了這個問題,並努力去解決。今天我們並不是貼著新玩法走,我願意做這件事的前提是我喜歡、且有意義,現在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在審片,我很享受創作的過程。”
如今在飛機上、在旅途中,李靜常常遇到40+的女性,不少都熱切地表示“自己正在跟著李靜吃”、“看了紀錄片後決定去醫院去做更年期的檢查和諮詢。”
“當你真正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時,就會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李靜表示,之前很多人說“喜歡你”,但現在第一次有人跟我說“感謝你”。

與當紅不讓的合作,不僅僅是內容調性的考量,更是“互相成就”的長期視角。早期轉型創業過程,李靜更喜歡單打獨鬥,從樂蜂網到孵化美妝品牌,李靜都親力親為,從團隊搭建、研發,甚至質檢都是深度介入。
“我發現,人必須在自己擅長的地方生根,我擅長做內容、傳播,以及對使用者的洞察,但與之相關的運營、產業、零售需要一個專業團隊。”當紅不讓正好承接了這部分的工作,在大健康領域及IP孵化上的長期深耕,讓當紅不讓充分具備了後端產業鏈優勢、以及前端對內容的把控。
網際網路上的創作自由,實際上放飛了李靜的內容想象力。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就是創作的自由度很高,所以我們一定要大膽嘗試。但也很燒腦,尤其當內容的變化要與我本人發生關係時,如果我的知識、資訊、能力不進步,也會被透支,這是我的危機感。”
這個過程中,李靜負責在內容上提出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當紅不讓則負責做背後那隻“往回拉一拉的手”。
他們會分析資料、做更精細的內容落地規劃,也會管理預期。“就是告訴靜姐,想法都很好,但現階段最應該做什麼。”辛豔說。

目前,雙方已經碰撞、規劃出了很多圍繞“主動健康”的內容計劃。辛豔表示:“我們是工作室的建制,靜姐是實際負責人,生產什麼樣的內容、用什麼形式表達,肯定還是交給靜姐。”
脫口秀,就是李靜極力想與更年期結合的模式。
“更年期是一個很好的自嘲方式,不能只停留在科普層面,接下來脫口秀、短劇都可以去嘗試”。有想法之後,李靜已經開始與脫口秀演員交流,重新閱讀《李誕脫口秀工作手冊》,“還做了一大堆的筆記”。
另外,當紅不讓也會以李靜為核心,連結專家、達人、作家資源。在紀錄片《看不見的更年期》裡,李靜極力推薦的《炙熱的你》已經從冷門變成了暢銷書,一些出版社發現之後,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合作。
“我接下來還要做一個靜姐讀書會,帶著女性朋友解讀健康類書籍,並邀請作者做線下沙龍或者全球連線。”
提到未來的內容規劃時,李靜眼裡閃著獨屬創作者的光,如“獵犬找到獵物”般熱情、清晰、充滿野心。
“我們還會打造一系列的專家對談,做深度的內容,希望更多專業醫生,透過我的推薦走向臺前。”
李靜還希望嘗試飲食上的創新。“我希望跟很多黑珍珠的餐廳合作,因為我們烹飪方式是炒,但是否有更多蒸、煮的方式,可以做出好吃又健康的東西,這需要有人研發。”
“扎進去了之後就發現,能做的事情特別多,包括出書、做大綜藝。我們是一個解構者,更會是一個建構者,未來我們會成為一個媒體矩陣。”

回顧李靜的職場之路,這並非首次轉型。此前李靜就曾將時尚雜誌搬上了電視,推出了引領大眾時尚的《美麗俏佳人》;之後李靜又跨界零售,創立樂蜂網;如今李靜以健康內容,開始全面擁抱社交媒體。
雖然看似風牛馬不相及,但每一次跨界的背後,都是李靜從個人興趣到大眾需求的一次精準洞察。
“當我遇到一個問題後,作為媒體人的直覺,我就會思考它是否有更大的市場需求、能不能變成內容、如何做傳播”,李靜表示,“需求和內容成立之後,商業化就自然會來。”
此次關注到更年期,也是因為李靜切身經歷了初遇“更年期”的錯愕、自我懷疑,甚至是對結束職場的思量。為了“自救”,李靜才逐步開始瞭解更年期背後的身體秘密。同時也意識到,社交平臺上健康內容不少,但針對40+女性的大健康問題相對邊緣。
“我是邊做邊想、跟著直覺走的人,今天其實不是我想象、規劃到的,但又是很順其自然的結果。”

OGC成主流,名人明星做IP最好的時代?
如果說6年前是素人入局網際網路最好的時代,如今則是名人做IP最好的時代。
早期當紅不讓主要聚焦素人,孵化了@體德校長李維剛、@明星營養師修賢、@運動營養師鹿鹿、@彭果、@體重管理師惠子、@肖姐(明星體重管理師)等多位垂類領域頭部達人,並基於達人100%真實的人設和專業能力,打造了賣瓜助農、讓聾啞夫妻下早班等多個爆款事件,實現了“直播電商+知識付費”為核心的商業化。

在素人孵化的過程中,當紅不讓曾透過幫助何潔、杜海濤等藝人減肥,推爆了達人,立住了專業背書。此前“何潔瘦了近70斤話題”引全網超10億曝光,杜海濤分析“瘦30斤秘訣”成為熱議話題,江映蓉減脂也吸引了很多網友對科學減脂、健康審美的關注。與這些藝人健身話題一同出圈的,還有背後的專業教練@明星營養師修賢、@體德校長李維剛。
這種聯動效應,以及整個網際網路內容向更深度、更專業變革的大趨勢下,當紅不讓敏銳地捕捉到了“主動健康+名人IP”的機會。
與李靜的合作也意味著當紅不讓開始向“名人明星IP”升維進階,並透過深度合作,摸索出了一整套“名人明星IP”的升值鏈路,凝練出了清晰的方法論。
明星藝人的個人IP打造與素人最大的區別,就是無法批次複製,尤其是“主動健康”的賽道,需要雙方都能高度投入,有強烈的主動意願,IP升值本質是創作、而非消耗。
“我們更傾向於與有主觀意願,且對於主動健康有需求、能與我們的賽道匹配的人合作”,辛豔表示,“我們跟藝人聊,也是基於對藝人本身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有所瞭解,合作一定是一個雙向奔赴的過程。”
在矩陣上,當紅不讓也是基於“人群覆蓋”為思路去尋找意向合作伙伴。
“我們不會同質化地批次籤人,而是基於年齡層和受眾的差異,儘量覆蓋更多群體,例如往上拓展到55+的姐姐,往下到35左右的女性,這樣整體的內容生產效率才會更高。”辛豔說。

接下來的重點就是,如何提煉IP標籤,確定內容風格。
“我們不會去打造標籤,因為這不是從0到1的素人孵化,標籤一定是自己在原賽道里積累的優勢,用新媒體使用者能接受的表達方式拿出來。”
在辛豔看來,與名人合作的另一原則是“不急著商業化”,“我們一定要找到藝人最舒適的表達方式,找到她最信任的產品”。
嚴格來說,當紅不讓不想做常規意義上的MCN,而是希望透過聚焦主動健康、專注名人IP,打造一個頭部內容公司,“用品質內容去影響那些我們想影響的人”。
因此,當紅不讓目前的運作模式是工作室建制,即根據藝人、或達人的定位,匹配差異化的團隊。
“比如靜姐我們相當於是搭建了一個小小的電視臺,內容創意屬性更強;修賢的內容專業屬性更強,種草帶貨的電商屬性會更凸顯;李維剛則擁有更強的泛流量屬性,粉絲基礎更大,團隊配置主要是短影片、直播等公域的運營。”

反映在商業上,也是找到與藝人定位相符合的路徑。“基於平臺所有變現方式都可以做,並不會簡單粗暴地去接廣或者帶貨。”
以李靜為例,除了公域的品牌合作、自有品開發等,團隊還搭建了超10萬人的私域。“這也是李靜的優勢,她覆蓋的是真正對健康有需求的群體,她的私域群現在更像是科普群,當真正建立起與核心使用者的粘性後,商業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很重要的一點是,即便是圍繞名人IP做內容,也需要有事件營銷思維,才能快速成為爆款。
與李靜的合作中,辛豔意識到迅速提升影響力的模式,一方面是做更有品質的內容,“品質內容不代表長,而是從立意到表現方式都更有品格”;另一方面是有大事件的策劃思路,“《看不見的更年期》我們就選擇了在婦女節用‘李靜公開袒露更年期經歷’這樣的話題去推。”
基於過往成功經驗,當紅不讓內部也在促成名人IP與達人IP的協同,即匹配藝人需求與的達人專業。“用藝人流量賦能達人,讓達人的專業加持藝人。”

在方法論之外,李靜也分享了一個更具成長性的轉型思路。
“我現在做的這個賽道,恰恰不是我以前做的內容,健康這件事我也不是專家,但我自己有訴求,所以我很主動地學習並且把過程分享出來。轉型不一定是從優勢資源去轉,也可以從自己真正渴望成為的領域去轉,不用一直沉寂於我會什麼,而是想一想我願意為夢想和興趣去做真正的改變嗎。”

現在來看,在與李靜合作的這片試驗田中,當紅不讓收穫了精耕細作方式帶來的內容熱度和商業回饋,也提煉出了高效率升值名人IP的方法。這套方法論可以高效複用於後續簽約者身上,批次打造出一個個名人IP,實現強有力的矩陣化輸出和泛人群覆蓋。
值得關注的是,李靜在其中也起到了很好的溝通和串聯作用。辛豔用“超級資源連結器”來形容李靜,“她是一個超級槓桿,透過自己連結到所有的專家資源,名人資源”。
同時,作為擁有豐富經驗、人脈和強溝通能力的主持人,李靜可以助力當紅不讓更順暢的瞭解“哪些與大健康相關的名人值得挖掘、深耕””,為MCN合作其他名人創造更多便捷空間。

從名人IP到產業,當紅不讓如何撬動大健康賽道?
這兩年,大健康成為全民關注的話題,去年國家衛健委等16個部門聯合提出了“體重管理年”的活動。
健康理念已經滲透各個年齡層的人,很多年輕人也開始探索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前在社交平臺流行的“新中式養生”正是這一大背景下的衍生趨勢,旺盛的需求也是當紅不讓及背後的健萌集團為什麼堅持聚焦主動健康賽道的關鍵原因。

正是這種大健康發展的前瞻視角,以及在行業中的多年實踐,決定了當紅不讓與其他MCN的底層差異,以及能在主動健康領域實現名人IP升值的實力和底氣。
首先當紅不讓的“正規軍”團隊背景,奠定了其對內容調性的堅持。“我們是有內容尊嚴的,知道什麼內容是好的,是真正有大眾需求的。”辛豔道。這正是名人做個人IP最為重要的,即IP升值是在內容端的創新和品質堅守。
其次就是團隊的新媒體運營思維,辛豔經歷過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的變革,也具備豐富的IP孵化實戰經驗:“我來自平臺,對於打造賬號非常清楚應該怎麼做”。李靜也感慨道,“如果現在辛豔是從傳統電視臺出來我們一起做,肯定還是要走很多彎路。”
另外很關鍵的一環是,背後健萌集團在健身產業上長達10年的積累。健萌集團創立於2016年,發展出了集健身教培、健康服務、健康食品研發、內容製作、數字科技於一體的大型體育產業發展版圖。背後的硬資產如自有供應鏈、自建芒果臺標準直播體系等,都能很好地賦能到當紅不讓的運營中,也形成了堅實的品牌護城河。

從內容、運營到產業的“三足”,託舉起了當紅不讓在健康垂類MCN的行業地位。
據瞭解,目前當紅不讓內部有10位以上主動健康領域的專業達人,全網60多個賬號,精準覆蓋超過3000萬有體重管理需求的時尚都市女性。
回到整個健萌集團的大健康產業佈局,當紅不讓的發展和升級也與其他業務高度耦合,MCN機構的發展,有其他業務版圖提供的充裕資金和線下背景支援,線上內容也能賦能整個健萌集團的健康產業拓展。
最典型就是,透過名人IP的升值和大健康領域的內容影響力,有助於提升健萌品牌在健身行業的知名度,“當你在行業裡有更強影響力的時候,在拓店上也會更有效率。”辛豔說。
這種線上線下的聯動,恰恰是健萌集團長期發展的獨特優勢,即藉助業務之間的協同效應,在健康領域探索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多業務組合態。
當前,雖然MCN行業進入高飽和狀態,但更專業的健康內容領域仍然是一個很大的缺口,透過《看不見的更年期》,李靜撕開了關於「更年期」的口子,當紅不讓“主動健康+名人IP+產業聯動”的發展模式,或許會開啟一個又一個健康話題,讓全民健康真正走向專業,並開拓出從內容到產品的全新健康場域。
話題互動:
你關注了哪些健康KOL?
如需商務合作後臺回覆【商務】
如有轉載需求後臺回覆【轉載】
更多文娛產業背後的經濟邏輯,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