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驚心動魄的總統大選,見證美國民主的“程式公正”

美國華人


1919篇文章
民主選舉制度的目的不是保證選出最完美的領導人,而是保證選民有權在不同的候選人中選擇。只要程式公正,一個不合格的人即使被選上,四年後還可以把他選掉。結果是一時的,程式是長久的。美國民主是程式公正而不是結果公正。這正是美國人對自己的民主制度的信心所在。
正文共:1562字
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撰文:張小彥
新澤西南部Camden縣數郵寄選票現場。(圖片截圖自https://whyy.org)
科學重證據,民主重程式。2016和2020年兩次選票接近的總統大選讓我們見證了美國民主的程式公正。
2016年希拉里雖然贏得位元朗普多兩百萬的公民選票,但仍因微弱票差(不到八萬張選票)失去密歇根、威斯康星和賓夕法尼亞三州,導致選舉人票低於特朗普而敗北。儘管當時民主黨的支持者都義憤填膺,成千上萬的人們湧向街頭示威遊行,但最後大家還是恢復理智,接受了選舉結果。
今年大選拜登以幾萬票差贏回了密歇根、威斯康星和賓夕法尼亞三個戰場州的選舉人票,擊敗了特朗普成為美國第46位總統。目前特朗普的競選團隊要求驗票,但基本大局已定,靠重新數票改變結果的機率近乎零。支援特朗普的選民有些沮喪,一時難以嚥下這個失敗的苦果。但我相信,一旦證明程式的公平,他們中大多數將會理性地接受現實。
由於新冠疫情,今年近一億選票是郵寄投票。為了保證每張選票的認真驗證和記錄,大量的專業人員和義工廢寢忘食,日以繼夜地工作。數票現場有共和黨和民主黨的觀察員和多個錄影檢測鏡頭現場監督。主要媒體也都是現場追蹤採訪,確保選舉和點票過程充分透明。
美國人民視民主程式的公正為神聖。因為他們知道只有程式的公正才能確立結果的合法性,才能建立民眾對民主體制的信心。
2016年7月,特朗普在共和黨初選中勝選。我去中國探親時被朋友們問道:“今年美國是怎麼回事?像特朗普這樣的狂人也會被選上?”言下之意是美國的民主制度是否出了問題,怎麼會選出這樣有人品缺陷的人?這種以某一結果來判定一個制度的思維方式很容易使中國人誤讀美國的民主制度。
民主選舉制度的目的不是保證選出最完美的領導人,而是保證選民有權在不同的候選人中選擇。只要程式公正,一個不合格的人即使被選上,四年後還可以把他選掉。結果是一時的,程式是長久的。美國民主是程式公正而不是結果公正。這正是美國人對自己的民主制度的信心所在。
2016和2020,我們兩次見證了美國人民如何透過民主程式矯正國家的發展方向。四年前很多美國人對建制派政治體系的不滿和對民主黨內極左勢力的恐懼,促使大量選民試圖尋找新的出路。特朗普抓住這個機遇,提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他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挑戰建制派,得到了選民的支援成為總統。四年後,我們看到無法無天的造反派比循規蹈矩的建制派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更大。同時特朗普的施政風格和個人品行也讓人大跌眼鏡。大多數人看清了特朗普是個不稱職的總統,就透過手中的選票和民主程式將他解職。這再次證明人民的權力永遠大於當權者。(The power of people is always greater than people in power)。
我是一個無黨派人士(Independent),歷來主張選人不選黨。我認為美國民主制度的最大優越性就在於保護不同政見,鼓勵獨立思考,這就是護異尋同。左右兩邊的極端分子都要透過宣傳蠱惑來爭取中間的大多數,而沉默的大多數的傾向決定選舉結果。沉默的大多數中不乏具有批判性思維和真知灼見之人。美國的政治名言之一是:你可以永遠矇蔽一小部分人,你也可以一時矇蔽大多數人,但你不可能永遠矇蔽所有的人。
每個選舉和立法的結果都代表了各種社會和政治力量在某個時間點上達到的平衡。因此,每個投票的選民都在行使公民的權力,表達選民的意願,沒有對錯,都應受到尊重。參與才是硬道理。
2020年大選的投票率創歷史記錄,這本身就是一個民主的勝利。它表明美國人民對民主制度的信心。它證明沉默的大多數會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糾正國家的走向。它保證了和平的政府更替,而不是暴力的改朝換代。和平的權力交接是現代民主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大貢獻。
經歷了這兩次有歷史意義的美國大選,我真實地感到一個美國公民手中的權力。我為在“從過客到公民”的道路上邁出的每一步深感慶幸。
作者簡介
張小彥,社會學博士,美國匹茲堡大學客座教授。美國智慧決策研究所所長。美國多彩軟體公司董事長兼資料科學家。1996年建立凱特智慧決策公司,將社會科學與現代資訊科技相結合開發社會管理和決策支援軟體系統。曾先後為美國聯邦政府和二十幾個州政府設計、建立了毒品濫用預防活動管理資訊系統。2007至2010年,被美國衛生部聘為國家級顧問。2012年以來多次回國交流並做了有關大資料、資料視覺化、資料科學的專題演講併成為財新網站“決策智慧”專欄作者。
撰文:張小彥
編輯:Ji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