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五年,我把以色列當做第二故鄉

● ● 以色列生活 | Life in Israel

從武漢到以色列:一段遠行的開始
我來自湖北武漢。我在以色列打工五年,2001年11月到2006年期滿回國,把以色列當做第二故鄉。那個時候我40幾歲,正當年又是省舉重隊出來的,湖北省舉重隊的業餘運動員,年輕有勁。
我是小學五年級畢業,升初中的時候,全區開運動會,我拿了兩金一銀牌,所以從那以後,有游泳隊、標槍隊,還有長跑隊的都找我去,後來我就跟了舉重隊。那是1979年,我們當時還有補助,不叫津貼,叫補助,每個月八塊錢,20斤糧票。訓練以後正準備轉正的時候,受了點傷就回來了,沒繼續下去,但是力氣練起來了。
2001年,我透過武漢市建築集團公司海外部的建築考試去的以色列。我出國花了7萬塊錢。當時福建人去的時候是花了10萬。我記得,武漢市是第一批2001年7月去的是28,000人民幣,第二批過去變成了52,000人民幣,我過去的變成了7萬。我是第三批過去的,我帶隊,帶領30多個人。
自2017年中以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和以色列國內政部關於招募中國工人在以色列國特定行業短期工作的協議》 ,工人向試點合作的勞務公司繳納的服務費不應超過1000美元或約3677.42新謝克爾(約7000元人民幣)。https://www.chinca.org/cica/info/17120615335211
第一次踏上異國工地:一切從新開始
耶路撒冷巴士總站門口
首先從武漢坐火車到北京,再乘坐飛機到以色列,我們是第三批大約30人左右,武漢市建築集團公司海外部的高經理讓我帶隊說安全帶到以色列就行,我們互相幫助安全到達以色列,下飛機就由福建人駐以色列公司負責人兼翻譯(化名:林向飛,陳炳)接管我們。
由他們給我們安排到以色列老闆工地工作,他們安排大家從本.古拉國際機場乘坐巴士,把我們送到了耶路撒冷,耶呼達菜市場後面的住宅老區,房子不大。給我們每個人發三百謝克爾用於生活費用,以後從工資裡面扣除。
託布魯家附近中國工人駐地旁的小型兒童遊樂園
幾天後大家陸陸續續分配到各個以色列工地,第三天,把我和幾個武漢工友分配到耶路撒冷一個很大的工地,記得工地在耶路撒冷北邊,是主體施工,從基礎施工看以後是很高的樓房,第一次在外國工作,任何事情都很新鮮,有一個以色列青年坐在很高的位置,聲音很大,呼喊(呀啦我第一次知道希伯來語呀啦就是快點的意思
2002年耶路撒冷下雪了。阿拉伯管工說,我們來耶路撒冷工作,給耶路撒冷帶來了一場大雪,感謝我們中國人。他們說很久沒有下雪了。
五年磨礪:從建築小白到全能工匠
我的老闆是猶太人,那時他住在耶路撒冷。我的管工是巴勒斯坦人。我工作期間,猶太工人、巴勒斯坦阿拉伯工人、羅馬尼亞工人、保加利亞工人、土耳其工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工人,還有中國工人,我們都非常和諧的在以起共事,工作期間互相幫助
我的阿拉伯工友
我可以用希伯來語簡單的溝通。雖然我的希伯來語發音不標準,但是我們互相可以聽得懂。以色列建築工地上的事,我全部都可以做,包括看圖紙、扎鋼筋、穿模板,樣樣都會,也包括那個石膏該位置就是石膏板隔斷,油漆塗料、管道工和水電工我都會,在以色列幹了五年,什麼都會了。在國內的時候,我只是幹主體,但後來以色列後,什麼都會了。
剛到以色列時,我是做主體的,老闆看我也能幹細活,就叫我專門幹那個室內裝修,我室內裝修都乾的蠻好,做得非常漂亮,老闆特別喜歡。
所以說每次都是室內裝修,如果室內裝修沒有活的話,再回地做主體。因為,當時在以色列是這樣的,按工時賺錢,這裡沒活了,老闆就安排到另外地方做。就這樣,老闆每天保證你做10個小時的工時。
安裝游泳池冷熱水供水系統
我剛開始學鋼筋,大概七八天我就自己施工,不要人帶了,到了一個月,我自己看圖紙自己施工。我在國內不會貼瓷磚的,我在國外學會了貼瓷磚,我先跟瓷磚工打打下手,幾天我就跟在後頭貼。大概十天我就可以單獨貼瓷磚了,幹長了以後自己看圖紙施工。
我可以這樣說,以色列建築工地上的事,我全部都可以做,包括看圖紙、扎鋼筋、穿模板,我樣樣都會。包括該。那個石膏該位置就是石膏板隔斷,油漆塗料啊,包括管道工,水電工都會,在以色列幹了五年,什麼都會了,在國內吧,以前都是幹,也是幹主體,後來在以色列什麼都會了。你不會的,就學,蠻簡單。
託布魯家附近,工地住住宿
與猶太老闆的特別關係
*我不懂英語,也不會寫希伯來語。在這裡我所提到的我的猶太老闆、阿拉伯同事、朋友等的名字都是記憶中我們日常的稱呼。戴維是我在以色列第一個老闆的名字,出於懷念十多年後再學習希伯來語我選擇“戴維דוד”作為我的希伯來語名,武漢戴維。
我的老闆是猶太人,他叫戴維·郭恩這個老闆怎麼說呢,我上班中午吃飯,他把我的飯搶過去吃,然後給叫他的秘書給我去買午餐。他就想跟我們中國人打成一片,就這樣,你想想。
有一次灌混凝土,那天大概灌到七點多鐘吧,工人都蠻累,還有一車混凝土要灌,要打漿,還有一兩車要打漿,打漿我就跟老闆說,我叫他買吃的。老闆沒聽我的,他當時就買了兩箱啤酒,一人一份,就是就我們國內說的肉夾饃一類的吧,就這樣東西給我們每個人一份兒。
耶路撒冷中餐廳,當時看見中國字很親切。
戴維是相當有名的一個老闆。這個老闆蠻隨意蠻好。估計他也退休了,他比我年紀還大,我今年57了,他估計都60多了。他從來不拖欠工資,就是有一次,在我打工期間,推遲了一個星期給工資,我們工人包括我們中國工人、羅馬尼亞工人、阿拉伯工人一起,他跟每個人都說對不起,公司財政遇到困難,晚一個星期發工資,後來工資發到每個人手上,給每個人一個信封,親自發到手上,握個手,說:對不起(I'm sorry)啊。就這樣,你看一個外國的董事長能夠做到這一點,這還是資本家國家。
特拉維夫雅法街頭
我們的管工們
戴維·阿布蘭是戴維·郭恩是弟弟,也是老闆。戴維·託布魯好像是他的一個堂弟,他是管工。我還記得,特布魯家的倉庫建在靠山的地方,每次下雨時,雨水都會滲進他的家裡。很多人幫他做過防水處理,但還是有滲水的問題。有一次,他叫我到他的倉庫裡,問我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我說可以,但必須讓我把整面牆處理一下,全部重新做防水。我大概在他家裡忙了十天,都是在下班以後去做的。後來我把牆面全部修整,並給他做了兩層防水。自那以後,倉庫就再也沒有漏過水了。託布魯逢人就誇我,說“吾熬不到豆腐”(意思工作紮實、解決問題徹底)。

這是羅馬尼亞人,我們關係蠻好,我們一起合作,他叫格德林。

我們有一位阿拉伯人管工,他是管所有阿拉伯的管工,他有很多工地,耶路撒冷也有好多工地。他是阿拉伯的最大的管工,相當於二老闆,他叫:阿姆沙班。他非常親切,每次我們累了,就叫我們休息,因為我們中國人做事蠻自覺,就這樣,不停地做,他每次累了就讓我們休息。他親自給我們泡咖啡,叫我們喝。還有一個阿拉伯管工叫:穆斯噠法羅馬尼亞猶太籍移民以色列的管工叫:阿爾本,我們的管工們都對中國工人非常好。
這是我的阿拉伯工友,我們關係很好
阿拉伯管工的守護:文化差異中的善意
我們有一位學問高的阿拉伯管工叫:海勒,他是專門做格維斯,格維斯石膏板隔斷的。有些巴勒斯坦工人常欺負我們,他是希伯來大學畢業,是個讀過書的人,文化修養非常高,他每次都跟阿拉伯人說,不要欺負中國人。他說我們來自很遠的地方,在這裡沒有家人,他讓他們不要欺負我們。他每次泡好咖啡,首先給我們中國人,他很理智,是有文化的人。
我與阿拉伯工友在耶路撒冷的合
海勒對我們很好,但他畢竟一個人力量有限。我的手機和錢都曾被巴勒斯坦工人偷過,但當時不敢聲張,因為大家都怕他們的報復。
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們在幹活,巴勒斯坦工人在一旁玩耍。突然老闆來了,我們並不知道,但他們透過對講機互相通知,隨後搶走我們的工具,叫我們去休息。當老闆到場時,他們假裝在工作,而我們卻顯得像在偷懶,結果老闆認為是我們沒有認真工作。
我和阿拉伯工友的合影。左邊那個叫阿里,剛開始去的時候專門欺負我們中國人,後來時間長了以後成了好朋友。我跟他打過一架,兩個人打個平手,從那以後就是好朋友了,說是打出來的朋友。有其他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欺負我們,他就跟他們扯皮,不讓欺負我們。
我們的關係改善是在大管工出面之後。他們叫大管工“二老闆”阿姆沙班,因為他在公司有股份。有一次,他邀請我們參加他親戚的婚禮,我們還送了禮。從那之後,巴勒斯坦阿拉伯工人就不再敢欺負我們了。
有幾個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不是偷是明搶,聽說大管工“二老闆”俺布沙班把他們開除了。聽說阿姆沙班從小就在戴維家工作,戴維的父親也是個老闆,阿姆沙班在阿拉伯工人中非常有威望,是一個受尊重的人。
另外,隨著我們逐漸學會語言,情況變得更好。後來,我們能夠直接用語言和巴勒斯坦工人對話,當他們偷錢時,我們會指責他們,告訴他們我們中國工人辛辛苦苦掙的錢不能隨便拿。隨著我們語言能力的提升,他們漸漸不再欺負我們了。掌握語言後,我們可以和老闆、管工、甚至巴勒斯坦工人順暢溝通,壞人也就不敢再欺負我們了。起初我們不懂語言,所以總是受欺負,但只要你敢用語言與他們對話,他們就會害怕。
機智三錘:讓人心服口服的管工
有一個無錫的小趙,他後來被調到我們工地。他以前也是個帶隊翻譯,應該是北京的大學畢業,學爆炸專業的。大學生嘛,基本上英語都說得挺好,所以他被派到以色列做翻譯。他原先在另一個工地,後來不知為何,林向飛就把他調到我們工地,跟我們一起上下班。
我與猶太管工戴維·託布魯的合影
有一次我們在清理工地時遇到了一塊特別大的石頭,必須把它打碎才能搬走。我們幾個中國工人圍著那塊石頭,砸了好久,還是沒能砸開。後來猶太管工戴維·託布魯走過來說:“這塊石頭我三錘子就能砸破。”小趙不信,開玩笑地說:“你要真能三錘子砸開,我們賭兩百謝克爾。”具體賭的是兩百還是三百謝克爾,我也記不太清了,大概是兩百吧。管工託布魯圍著石頭轉了幾圈,仔細觀察了半天,找到了石頭的裂縫。然後,他三錘子下去,真的把石頭砸開了。當時小趙輸了錢,管工託布魯就笑著讓他去買吃的,大家一起開心一下。不過,管工還給了小趙一百謝克爾,最後我們用那一百塊錢買了東西,當時另一位阿拉伯管工也在場,大家一起吃了一頓。
我之所以記得這件事這麼清楚,是因為當時工地的氛圍真的很好。管工、我們中國工人、羅馬尼亞工人,還有阿拉伯工人,大家都相處得很和諧。
不打不相識:與羅馬尼亞工友的和解
我們老闆真好,安排我和武漢老康,還有五個羅馬尼亞建築工人,一起去死海旅遊玩了三天,包個車把我們送過去,食宿他們自理,食宿全部由羅馬尼亞工友安排,最後AA。羅馬尼亞工友購買食材,做成串串,放進保溫箱,加冰塊,吃喝都有了。啤酒不夠他們讓管工阿爾本從耶路撒冷購買送到死海給我們食用,老闆給報銷油費。老闆天天打電話問候我們,需要什麼?非常感人。
我和武漢老康在死海旅遊,我們一起去以色列工作,一直到一起回國。
我們跟羅馬尼亞人都成了好朋友,他們經常幫助我們,所以說我們這個工地的中國人在以色列沒受到什麼氣,因為什麼呢?我們剛開始還不是的跟羅馬尼亞扯皮打架。後來就是我發動他們,就是請他們吃個飯,慢慢慢慢的變成好朋友了。我今天請他,他明天要請我們。一來二往就成了好朋友,不一定非要打架就是什麼事情,就是以和為貴。
在工地,有人指責我們中國人的,他們為我們出頭每次巴勒斯坦工人欺負我們時,羅馬尼亞工人都會站出來幫助我們,因為他們的英語好,而我們中國工人大多數不會說英語,只有少數人能說幾句簡單的。他們不敢欺負羅馬尼亞工人,因為羅馬尼亞人敢還手。
農場中的另一種生活:與泰國工人合作
剛到以色列,幹了十多天以後,重新分配我和沈軍到以色列吉布斯農莊上班,猶太老闆叫;若-A利啦斯,管工是泰國人,叫:莫利,居住生活條件都不錯,大門口的大羅框裡面猶太老闆放進多品種水果,柚子最大最多,說工人隨便吃,從此我們和泰國人一起天天到田地幹農活。和泰國人一起在農田工作,同時學會了很多知識。
我在以色列農場幹了三個月以後,我才知道農場是這樣的,老闆收割的時候,他就跟我們說靠近大馬路旁邊的水果蔬菜,不許收乾淨,必須留一點點留給窮人,還有路邊掛在樹上的,也留給路過的人摘著吃,窮人摘著吃,你看他們那個農莊主就這樣的。
滴灌技術的驚歎:以色列的農業奇蹟
我在以色列農場幹了三個月以後,我才知道以色列是全世界花卉出口第二國,第一大國是荷蘭。荷蘭。第二大國就是以色列,一個小小的國家,花卉出口全世界第二,那個時候啊,是全世界第二。而且還是沙漠佔絕大多數的地方,但是它的滴灌技術,那真厲害。
以色列人發明的滴灌技術強大,讓我非常佩服,管工莫利曾經在臺灣工作過,會說福建方言的普通話,他說澆灌農田的水不讓我們飲用,飲用水隨車帶著、用專用水壺隨車帶著,隨時飲用。從此以後,知道了以色列每個家庭都是兩條水管道,一條是洗漱,澆灌等用水,不易飲用,一條是專供飲用,廚房餐廳食用水。
友善的猶太農場主:讓每個人感到溫暖
當時我的那個農場主老闆,是猶太人,他種葡萄,也有小番茄,還有三個養雞場,它那個雞是白顏色的,好大一個最少有三四十斤的,就這麼大,像火雞一樣的,蠻大。我們每次給他清理養雞場、餵食,就這樣。
最大的是葡萄園,專門做葡萄酒的。還有一個幾個小葡萄園,就是就對外零售的那種水果。他還種好多花,我們給他剪枝啊,剪好了以後裝在這個箱子裡面,然後深加工賣出去。

剛去的時候我的工資是8001000美元。後來就是變成了就是12001800之間美元,我最高的時候,加班拿了2000多美元。
那個反正是我走到哪裡,我幹活就儘自己的力量幹,走的時候,老闆都喜歡我,我們以誠相待。老闆,分別送了我們兩個人一部手機,他自己跑到商場去買的。所以我在以色列第一個手機是那個農場猶太老闆送的。
耶路撒冷老城門口
以色列的生活哲學:勤勞與勇敢
幹建築的,我們要勤勞勇敢自信,又要膽大心細聰明。反正在以色列是這樣的,當然不光在以色列,在任何國家都這樣的,你勤勞勇敢,什麼事情做的漂亮,別人都喜歡你,都願尊敬你,跟你交往。就這麼簡單。
你一問三不知,什麼都不會,別人肯定不喜歡你呀,是不是就這麼簡單?你在中國國內也是一樣啊,你幹活這不會那不會,老闆也頭疼啊,他肯定不喜歡,是不是就這麼簡單的道理?
幹建築嘛,首先第一要有力氣,第二要能夠自保。自保的原因就是在高空作業的情況下,你能夠一眼看出來這個地方危不危險。這是很重要的事情,知道嗎?不會幹建築的,就看不出來。
比方說那個建築工地裡面到處都是釘子,隨時可以紮腳,以前用木板的話,現在鋼板用鋼模可能少一點。那個經常幹工地的就永遠扎不住腳,不會幹工地的,他經常被釘子紮腳。
自信也是非常重要的,自信很重要。
與武漢工友在紅海埃拉特合影
建築工地上的勇敢時刻
有一天,耶路撒冷工地要大面積澆灌混泥土,這個工地屬於戴維·阿布蘭的工地,遇到大型施工,阿布蘭需要支援。戴維·郭恩這個哥哥必須到場叫上我們去幫忙,由於混泥土過稠密,打漿機打上去了,漏斗裡可能有一塊硬東西,估計是有點鋼化了,位置非常高,沒人上得去,必須用吊車把人吊上去,用根鋼筋捅一下就好了,就這麼簡單。當時董事長戴維和顧問大老闆都在場,他們還問:“怎麼回事?用吊車把人吊上去捅一下不就好了嘛?”問了三遍,整個工地上的工人都不敢上。
我要求上去,我站在吊車鉤子上,拿著一根粗鋼筋,捅了三下,堵住的漏斗就通了。整個工地的人都為我鼓掌。戴維郭恩老闆給我來一個擁抱,這是他們的禮節,問我需要什麼,我說給工地每個工人來份啤酒加糕點,要啤酒的原因是我的羅馬尼亞工友們,這是他們的特別愛好,老闆立即安排手下去購買,老闆的秘書——一個非常漂亮的猶太女孩,還給了我一個擁抱加親吻,整個工地的人都羨慕壞了,因為這是他們的禮節,他們覺得我是英雄,是不是啊?所以她就抱著我親了半天,我當時臉紅得不得了,想躲也躲不開。老闆非常高興,鼓掌使勁鼓,所有的工人都在給我鼓掌。
心細,膽大心細要聰明

去處理任何問題,知道嗎?不要害怕,害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這還有一個,工人要知道一個自救的辦法,比方說腳被釘子紮了,一定要用木板和這鞋底把它打出血。要不然就會那個破傷風,最後腳會鋸掉,甚至生命就會丟失,因為我也我在國內搞建築,有一個同事就是這樣,腳扎住了沒有處理,最後就是。痛風最後腳鋸掉了,最後生命有沒有保住。最簡單的處理辦法就是打出血,用你自身的血把裡面的就是釘子扎進去呀,它有鏽,有什麼東西,用你自己的血把它衝出來,這樣就沒事,一點事情沒有。
以色列安全嗎?
2002年,我親身經歷了耶路撒冷耶呼達菜市場發生的第一次巴勒斯坦女人肉炸彈爆炸事件。當時,八路公共汽車剛剛進站就發生了爆炸,身邊的三個福建老鄉,兩死一傷。
那天是上午我們正常上班,下午我去了耶呼達菜市場買菜。當時三個老鄉在那等公共汽車,我和他們打了個招呼後,就準備回家了。就在我們剛走沒多遠時,突然聽到一聲巨響,八路公共汽車從我們身邊經過,到了車站就發生了爆炸。這是以色列歷史上第一次女人人肉炸彈恐怖襲擊。
在此之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阿拉伯女性並沒有進行搜身檢查。但自那次事件之後,尤其是在老城交界的地方,安檢時開始對女性進行搜身了。
當時是三個福建老鄉在那裡,如果我們兩個人那時跟他們三個多講一會兒話,我們倆也遇難了,剛剛走了大概有十幾米,就感到有人使勁的一推,把我們兩個推在地下趴著。我還以為誰開玩笑呢,再挑頭一看呢,公共汽車爆炸了,三個福建老鄉兩死一傷。我親身經歷,親眼所見。
當時同行的同事,我們湖北一個老鄉,他說趕快離開這裡,萬一發生了第二起爆炸,我當時還不想離開。是他拽著我跑的。走到一個拐角,有個騎摩托車的警官轉彎時摔了一跤,我當時幫他把摩托車扶起來了,不敢給他撿槍,他的撿槍有個袋子甩很遠,我不敢撿,我們只把他摩托車幫他扶起來。當時我怕給他撿槍引起誤會,就只把他把摩托車扶起來,他的摩托車是屬於那種重型的摩托車,一般的一個人扶不起來的那種摩托車。我說我們是中國人,他們非常高興聽到中國人。
害怕?沒有一點害怕的感覺。爆炸了以後,所有的以色列軍警都往那裡衝,都往那裡往事發點趕,在那裡,他們為了就是第一控制時間局面,所以說他們非常團結。所有軍警,就是冒著生命危險就往那個出事的地點衝,維護秩序。我們後來還是每天照樣的坐公共汽車上下班,老闆給我們發月票,按時發月票,我們每天坐公交車上下班。
以色列非常安全,只要有以色列軍警的地方,都很安全,我在那裡工作,感覺都非常安全。親身經歷這件事以後,沒有恐懼感覺,一點恐懼感覺都沒有。從那以後呢,本來是以色列軍警對阿拉伯女性一般搜身的,從那以後,巴勒斯坦女性進出以色列必須搜身,以前不搜身的就這一起炸彈,以後就開始搜身了。
工地通勤:耶路撒冷的公交記憶
2001年那個時候還沒有電瓶車。那個時候我們去工地上班,老闆七點鐘派車準時來接我們到工地去。下班後開車送到家。後來有一次我們中國的一個福建老鄉跟那個巴勒斯坦的司機發生了矛盾,那個巴勒斯坦司機不願意接我們,結果每我們每人買了一張月票,用月票做了幾年坐公交車。
這是希伯來大學的通行證,你沒有這個證,那個希伯來大學保安不讓進。我也做過希伯來大學的工程,有一個實驗室教室改造,我們進出要辦通行證,這個通行證我一直儲存在現在。我每天坐公共汽車到處跑,所以說耶路撒冷基本上都知道怎麼走。
風雨同舟:以色列中國工人的那些故事
我們那時候每個月都會買一本中國人辦的期刊,叫《北京-特拉維夫》,在羅馬街可以買到,每個月或者兩個月發一次,主要是報道以色列的各種大事小事。當時還流行一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四川來的建築工人,出去打黑工,結果跑到了阿拉伯人那邊。
據說當時以色列軍警和阿拉伯人對峙,阿拉伯人就讓他向以色列軍警扔石頭,說是扔一塊石頭給多少錢,不管扔得準不準,都會給錢。後來,以色列軍隊裡有一個來自開封的中國猶太人發現了這個事情。他就把這個中國工人救了出來,帶他去醫院檢查,並問了他一些情況。那個中國工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後,忍不住哭了起來。後來,這位中國猶太人幫他重新找了工作。這個故事就是這樣寫的。
其實我們中國人在以色列的名聲一直挺好的,猶太人對中國人也都很好。但也有一些小問題,雖然非常少見。有一次,我在週刊上看到,幾個中國老鄉搶了另一個老鄉的錢,還把他打得很慘。事情鬧大後,以色列的軍警出面處理了那幾個中國人。從那以後,中國人在以色列的名聲就開始變差了,大家心裡也有些不舒服。這件事在中國人之間也引起了不少議論。
警示與悲劇:工地上令人警醒的故事
這個事情不是發生在我的工地,是發生在我湖北老鄉的工地,他跟我們說的,所以我記得特別清楚。他當時就提醒我們,以後不要在外面亂來,他說外面這個病很厲害。他說,有一箇中國老鄉,身體很健壯,平時在工地幹活很賣力。可是每個星期天他都會去羅馬街一趟,每個週末他都必須去。後來,這個人就得了病,病得很嚴重。再後來我們聽說,他 …(總是悲劇收場)。他還特別提到他爸也曾警告過他,把這些事情說給我們聽,所以我們一直都很自律、很節制。
打黑工的辛酸與淚水:隱藏在以色列的日子
在以色列,不要打黑工。我知道我們湖北有幾個在外面打黑工的,沒有簽證,平時都不敢隨便走動。他們一般在邊境的工廠工作,除非有特別的事情,不然不敢出來。有時候檢查不嚴,他們才偶爾出來,甚至跑到我們這裡來看我們。但即便他們打黑工,老闆對他們也還不錯。雖然沒有什麼保障,尤其是怕移民局認出來,另外沒有保險保障。不過工資還是照發,老闆從來不欠他們工資。
打黑工的地方一般都在比較混亂的阿拉伯區。有個工友告訴我,他每天都能聽到頭頂傳來槍聲,工廠院牆很高,但槍聲時常不斷。他說自己很害怕,因為那個地方太亂了。後來他跟林向飛打了招呼,調到了我們工地來,每天都跟我們講他之前打黑工時的緊張和恐懼。其實,打黑工的老闆對工人都還可以,工資也不差,只是工人自己心裡沒底,害怕被認出來。
林向飛是一個福建公司駐以色列的負責人。自己在外面也包工,但他主要是賺人頭費。就專門鼓動工人去打黑工。他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一旦工人出去打黑工,和公司就沒關係了,他就可以在國內重新招人,從中賺取招人的費用。而那些打黑工的人一旦走了,他就不管了。因為林向飛就是靠讓工人打黑工,然後再從中獲利。另外一位負責人陳炳不認同他的做法,後來他們分道揚鑣,他說過,林向飛這樣的做法要不得。
2001年的時候,我們每天干十幾個小時,大概一天能拿300謝克爾。不過,後來外面打黑工的人多了,以色列的黑工工資整體都降了下來。原來中國工人每小時能拿30謝克爾,後來黑工多了,有人願意幹25謝克爾,甚至20謝克爾、15謝克爾的活。所以之後檢查變得非常嚴格,只要是沒有老闆保釋的,都會被遣送回國。
打黑工確實能比在公司多賺點錢,各方面沒有保障,尤其是安全和保險。如果出了工傷,沒人管。武漢市黃陂區有個20多歲的小夥子跟我一起來的,他後來就出去打黑工了。出國的時候花了七萬多塊錢,剛做了幾個月,連本錢還沒掙回來就被移民局抓了。沒有猶太老闆保釋的話,就只能被遣返回國。結果他真的被遣送回去了,回來後他還跟公司的高經理要求退錢,因為沒有得到保障。這件事當時還上了本地報紙。最終他沒拿到錢,非常鬱悶,最後選擇了自殺。這件事鬧得很大,我們在國外都聽說了。我認識那個小夥子,但他的名字我已經忘了,只記得他是黃陂縣的。
這個事情都怪林向飛,是他鼓動工人在公司工作時去打黑工,他還鼓動過我,但我沒去。我不打黑工,在公司雖然賺得少一點,但各方面有保障,吃住喝全都有保障。你去打黑工,公司就不管你了,那怎麼辦?
我在以色列,無論在哪個公司做工,都是很穩定的。我記得我們曾在耶路撒冷最大醫院附近的一座小山頭住過,那地方很偏,有幾個集裝箱住著工人,附近還有個大超市。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個福建老鄉,他在外面打黑工。他說自己已經三個月沒見到過中國人了,見到我們後直接哭得稀里嘩啦的。
我們住得離超市近,就去買了些菜,他還買了兩瓶酒。煙倒是不用買,當時我們每人身上都帶了一些。他跟我們說他打黑工的日子特別苦,但也掙了不少錢,身上帶著差不多一萬美金。他一直沒寄回家,因為當時打工掙錢容易,但寄錢回家很難。後來我們幫他聯絡了他的親戚,找到他打黑工的地方,幫他把錢安全寄回了家。
這個山我們中國工人叫以色列英雄墓地
在以色列寄錢回國的挑戰
那個時候是匯率蠻穩定,一美元等於人民幣8.3幾?我們那個時候就是寄錢蠻困難,比方說從以色列銀行寄錢回國的話,不能直接匯款,要透過第三方國家,比方說透過美國,然後從美國寄到中國,所以手續費蠻貴,不划算,我們每次都專門到拉馬拉寄錢,非常不方便,幾個福建老鄉被搶劫了錢、手機,後來這個事情在還當地登了報
後來耶路撒冷這裡,有了一個巴勒斯坦人開的銀行,到那裡寄才安全,因為這裡有那個以色列的軍警巡邏巡邏的,所以說蠻安全。要是沒有以色列人巡邏的地方,那真害怕,因為那個地方打砸搶多。
伊基老闆的信任與機場淚別:難忘的以色列五年

2004年,我和武漢老鄉離開了耶路撒冷戴維·郭恩的公司,轉去了埃拉特的伊基老闆公司工作。伊基老闆的工資比較高,他急需兩名中國建築工人,要求是建築技能全面、能吃苦耐勞。伊基老闆的管工是湖北黃岡老鄉,姓吳,他是武漢市建築集團公司海外部第二批派到以色列的建築工人,由他帶領我們工作。我貼瓷磚的技術就是跟他學的,他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中國建築師。
湖北黃岡老鄉吳管工並不是大學畢業的,他只有初中文憑,但他在建築工地上的各項技能,包括看圖紙、施工等,樣樣精通,所以我們都稱他為“建築師”,雖然他不是那種有高學歷的建築師。相比於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他更多的是實幹經驗。我學會了很多建築技術,都是從他那裡學到的
我、管工吳和土耳其工友在紅海埃拉特伊基老闆工地的合影
黃岡老鄉吳管工曾經去過沙烏地阿拉伯當建築工人,但在那裡沒有賺到錢,覺得又苦又累,最終回國了。後來他聽說以色列招工,就去了以色列。他說自己這一生就是在以色列賺到了錢,還去過新加坡和其他國家,但都沒有賺到錢,只有以色列的待遇好,老闆也好。這些話是他告訴我的,我自己沒去過別的國家,只去過以色列。
黃岡老鄉吳管工的帶領下,我們總是能順利完成老闆交給的任務,伊基老闆非常信任我們。他除了負責把我們送到工地外,基本不干預我們的工作,但經常打電話問我們需要什麼,是否需要水或食物之類的。
紅海埃拉特水族館留影
伊基老闆對我們真的很好。他還有個好朋友,在阿拉特有個大型狗舍,專門寄養狗。每到星期六,我們就幫忙清理狗籠子,把狗牽出去遛,撿狗屎,清理院子。這些工作都是有報酬的,伊基老闆總是想辦法讓我們賺點錢。
這是耶路撒冷猶太老闆戴維郭恩的工地,我和羅馬尼亞工人格德林給游泳池安裝熱水系統。格德林他的銅焊燒很棒。
有時我們還會去他爸爸家、他姐夫家幫忙,或者幫他好朋友家做點活,都是有報酬的,直接付謝克爾,不是工資卡轉賬。伊基老闆的爸爸經常捐錢給當地的猶太會堂,所以在當地很有名。會堂裡的修繕工作也經常交給我們去做,但這些都是記在他兒子的工作卡上,算作我們給猶太會堂的志願服務。
我與武漢市工友在耶路撒冷合影
每次去伊基老闆家幫忙,總是好吃好喝的招待我們。老闆娘非常熱情,雖然她身材很胖,但為人非常好。他們有兩個女兒,當時大概七八歲,皮膚有點棕色,雖然不是黑人,但偏黑一點。每次我們去,老闆娘都熱情款待我們。伊基老闆也常常問我們需不需要什麼東西,家裡不要的東西都會讓我們拿回去,但我們一般都說不需要。
到了2006年,我們的合同到期了,因為以色列不再續簽工作簽證。伊基老闆含淚送我們到機場,他說真的留不住我們,因為他要交的稅太高,承受不了,只能另請工人。他還說他一定會繼續找中國建築工人,因為他非常信任中國工人。
我們後來被以色列移民局拍了照片、錄了指紋,五年期滿後只能以遊客身份去以色列,不能再工作了。所以我一直沒有再去以色列工作的打算。後來聽說可以再去以色列打工時,年紀已經大了,沒機會了,真是可惜啊。
中以友誼的橋樑:猶太人對中國工人的友好
我在以色列的日子,生活成本不高,100美金夠生活了,還吃的還不錯。因為什麼呢?你的住宿任何東西老闆都包了,就是自己買點米,買點菜就可以了,碗的筷子啥都給你買了。
猶太人對中國人好,好到什麼程度呢?我跟你這樣說啊,我在幹活,乾的蠻好的,突然來了幾個老太太、老頭兒,就用尺在我身上量量。第二天送了好多新衣服過來,褲子衣服都有了
猶太人讓我們中國人到他院子裡去摘,對我們這麼好,說起來好像是假的一樣,但真是這樣。我在以色列,我感覺人人都對我蠻好,我沒有過受過氣,沒有過被別人欺負那種感覺。感覺人人都在幫助我,所以我感覺以色列特別好。
反正是我們一個工地幹活的人,大多數都有那種感覺,只有個別幾個,他們本身不會做建築,可能會受了一點氣,但是,也有我們保護,有我們這麼多正宗幹建築的人保護他們,他們也沒受什麼氣,如果管工說他們,我們護著他們,讓他們幫我們打下手,他們慢慢地就更有力氣,也學會了。
有一個那個我們湖北仙桃的,他以前是個工會主席,拿筆桿子的,他也去跟我們去幹建,幹建築,他也幹過,打零工時幹過建築。後來他在那邊幹不了活,管工對他沒耐心,天天吼他,說他慫啦,不會幹活啦,是不是什麼,但是我就我就老護著,有一次管工吼他,我就吼管工。不許吼他,他幹不動,我來幫忙幹,這有什麼呢?我想叫他跟我打下手,是不是跟我合幹,給我幹可以,不會幹,我來幹。我們成了好朋友。
以色列的永恆記憶:希伯來語與老朋友
有時候,想到在以色列認識的人,他們都很好,突然找他們打電話聯絡不上我估計他們也感到非常遺憾。但是我也沒辦法,他們的號碼我也沒留下,再一個手機號碼一換,都沒有了。
將近20年過去了,我的工地希伯來語仍記憶猶新,雖然發音不太標準,但當時和工友之間的溝通完全沒問題。我非常想念以色列。即使我不再在那裡,我仍然想繼續學習希伯來語,我希望有一天能回到以色列,再見到我的老朋友和工友們。

作者:武漢戴維/

口述

編輯:Haleli
————
特約讀者讀後感:
勤勞、勇敢、友善、自信,我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人之間的友誼和尊重,這是一段充滿勇氣、學習與成長的人生旅程。
——來自浙江杭州的Charlotte
水果蔬菜不收完,留一些給路過的困難的有需要人,這個做法還蠻有感觸的,不經意的釋放一些善意比“努力的行善”更能打動人。
——來自江蘇南京的阿甘
第一次從建築工人的視角來了解以色列這個國家。以前聽一些白領朋友提起以色列時,都會說他們很精明、聰明,不好糊弄。我也聽過國內跨國企業的老闆提到,以色列工廠裡,拉比會親自監工生產,嚴謹認真。我曾今有一位上司去以色列旅行,回來時和我講述哭牆帶給她的震撼。而在網紅的鏡頭中,常常能看到以色列的高物價和豐富多樣的美食。儘管國內的自媒體經常傳播關於以色列的“罪行”,但身邊真正接觸過以色列的人,往往表達的是不一樣的感受。武漢戴維的經歷讓我對以色列的認知變得更加立體了。我們確實可以透過多角度、多渠道去了解一個國家或一件事情。
—— 來自上海的Jessie
看到在以色列的農場會留一些收成在地裡,讓窮人可以去摘採,有食物。我很感觸,我很喜歡以色列文化,當我看到這段時,我很感觸,因為他們不是收好了去發給窮人,而是讓有需要的人自己去採摘,讓他們動手不養成懶惰的習慣,也許他們現在在經歷一些困難導致貧窮,但是他們的雙手還是勤勞的,他們的靈魂並不貧窮。
———旅居尼泊爾的小雨
為能讓本公眾號運營得更好,請多轉發和讚賞我們

關注以色列計劃,接觸更多精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