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電影的神殿闖進一位來自東方的小孩。2025 年的開端,那個頂著黑眼圈、缺顆牙,還總愛把手插在褲子裡的 3 歲小孩,搖身一變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頂流。
就在昨日(2月13日),中國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票房破百億,成為全球影史首部在單一市場突破100億元人民幣(約14億美元)的動畫電影。

自上映以來,《哪吒2》便如同一顆璀璨的流星,在影史上劃過一道道耀眼的軌跡,創造諸多歷史——中國影史累計人次紀錄、中國影史累計票房紀錄、中國影史春節檔影片累計票房紀錄等35項影史紀錄。其中,2月6日登頂我國影史票房榜,2月7日登頂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如今,導演餃子憑藉著《哪吒2》,累計票房破150億,成為中國影史導演票房第三。
《哪吒 2》的成功證明,不依賴好萊塢特效團隊,中國人完全自主也可以打造出世界級水準的動畫電影,也能講好打動人心的中國故事。這為國產動畫電影樹立了全新的標杆,開啟了充滿無限可能的新篇章。
《哪吒 2》的爆火,猶如一場強勁的經濟風暴,不僅帶來了票房的大豐收,更讓其背後的團隊賺得盆滿缽滿。與此同時,影片的 IP 衍生品,像造型各異的手辦、可愛的周邊公仔等,一經推出便被搶購一空。僅僅兩部電影,“哪吒 ”催生出了多元化的消費鏈條,“哪吒經濟學” 應運而生。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拆解《哪吒2》電影背後的資本局:這部電影票房暴漲後,哪些公司可以賺到錢,衍生IP產業如何被啟用?
1
百億票房,誰能拿到最大蛋糕?
《哪吒2》上映16天,票房成績一騎絕塵:打破了除單日票房紀錄外的所有國產電影紀錄,總票房突破100億元(含預售、海外),同時創下了2億人次觀影的新紀錄,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17名,打破了好萊塢長達幾十年的全球票房紀錄壟斷。
更重要的是,小哪吒成功鬧到了海外。目前,電影已經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地區等海外6個國家上映,電影票同樣是一票難求。毫無疑問,在海外的吸金能力還在持續上升。貓眼預測,《哪吒2》最終票房或將衝破160億元,有望成為全球動畫片票房冠軍,位列全球影史票房第5名。
那麼,《哪吒2》百億票房將會如何劃分呢?按照行業規則,票房需先扣除 8.3% 的不可分賬部分(5% 電影專項基金 + 3.3% 營業稅),剩餘的 91.7% 才進入分賬池。在這場尚未落幕的票房狂歡中,究竟誰會成為最大的贏家呢?
乍一看,院線方似乎拿走了大頭。根據行業慣例,扣除 8.3% 的不可分賬部分後,剩下參與分配的票房中,超過半數大機率會落入電影院的口袋,分賬比例大致在 50% – 55% 左右。隨著《哪吒 2》票房一路高歌猛進,各大電影院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場面。某大型院線在春節檔期間,《哪吒 2》的排片率居高不下,觀影人次絡繹不絕,甚至出現很多觀眾擠在臺階上觀影的場景。一些平日裡冷冷清清的縣城、小地方電影院,也因《哪吒 2》的熱映變得場場爆滿,不得不臨時在過道加凳子。據拓普資料顯示,本屆春節檔票房達到 150 萬元及以上的影院數量多達 1298 家,這是檔期影史首次突破千家。單影院日均收益 10.68 萬,同比大幅增長 33.6%,僅略低於 2021 年。
《哪吒 2》憑藉 1900 多個特效鏡頭構建出美輪美奐的 “四海八荒”,高精度粒子解算和動態渲染畫面,只有搭配 IMAX 3D 才能將沉浸式體驗感拉滿。也正因如此,本屆春節檔特效廳票房高達 22.7 億元,市場份額佔比 23.9%,票房同比增長 50.4%,遠超普通廳的票房表現。IMAX 中國在春節檔票房同比增長 66%,《哪吒 2》就為其貢獻了 2.6 億元票房。不過,這塊看似誘人的大蛋糕,要由全國眾多電影院經理和工作人員共同分食,具體到每家影院,實際所得可能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但好歹能讓大家在資本寒冬中稍作喘息。
那麼,《哪吒 2》背後的最大贏家另有其人?沒錯,那便是《哪吒 2》的製片發行方。光線傳媒在這部影片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包攬了 5 家出品公司中的 3 家,分別是光線傳媒、光線影業、彩條屋影業,這 3 家公司存在從屬關係,且光線傳媒獨佔發行權,彩條屋影業的分支機構正是餃子的可可豆影業。其中,光線傳媒作為主要的資本力量,在電影行業深耕多年,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具備強大的製作發行能力。根據影片發行通知,製片方大約能獲得 40% 的基礎分賬。假設《哪吒 2》票房達到 100 億,製片方獲得的分賬票房大概在 30 億左右。
2 月 5 日,光線傳媒釋出公告稱:據國家電影專資辦資料顯示,截至 2025 年 2 月 4 日 24 時,該影片累計票房收入(含服務費)約為人民幣 48.40 億元(最終結算資料可能存在誤差),公司來源於該影片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為人民幣 9.50 億元至人民幣 10.10 億元(最終結算資料可能存在誤差)。光線傳媒收穫的可不僅僅是票房收益。資本市場的反應更為迅速,自節後第一個交易日起,光線傳媒股價便連日飆升,市值大幅增長。
《哪吒2》爆紅讓光線傳媒進一步夯實了自身的動畫矩陣。此前,光線傳媒在動畫領域持續發力,先後出品發行了《大魚海棠》《大護法》《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深海》《茶啊二中》《昨日青空》等眾多影片。如今,憑藉《哪吒》系列,光線傳媒在國產動畫領域聲名遠揚,這筆票房收益更具長線效應,為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築起了一道堅固的護城河。
除此之外,光線傳媒還將目光放得更為長遠,聚焦在了 IP 的深度開發上。因為動畫電影的投資邏輯不僅僅在票房,它的產業鏈很長,衍生品、實景開發、伴手禮、遊戲等都能產生長尾效應。公司表示,已規劃並陸續推出包括潮玩、手辦、文具、食玩等在內的多品類衍生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導演一般能從片方的淨利潤中獲得 5% – 10% 的分成。按照最低 5% 的比例計算,導演可從《哪吒 2》中獲得 1.35 – 2.7 億元的收入,再加上可可豆和自在境界獲得的收益,導演餃子此次收穫頗豐。由此可見,《哪吒 2》的票房神話,最先讓那些用心做內容的人得到了回報。
2
一吒難求:哪吒的IP經濟學
在《哪吒 2》熱映的同時,“哪吒”“敖丙” 等周邊產品也掀起了搶購熱潮,出現了一 “吒” 難求的火爆場面。電影上映之際,泡泡瑪特同步推出了 “《哪吒 2》天生羈絆系列” 盲盒,該系列包含戰鬥哪吒、戰鬥敖丙等 9 款,其中隱藏款 “敖丙版哪吒” 的出現機率僅為 1:96,顯得格外稀缺。據悉,泡泡瑪特為此次聯名周邊籌備了長達一年半的時間,不僅依據電影內容精心設計、製作產品,還融入了許多獨特的小設計。

目前,泡泡瑪特聯名盲盒在全網紛紛斷貨,隱藏款 “敖丙版哪吒” 在二手平臺的價格更是溢價近 10 倍。泡泡瑪特 APP 的線上預售提醒顯示,預計要到 6 月 15 日 0 時起,才能開始發貨。除了盲盒,徽章(吧唧)、色紙、透卡等哪吒系列 “穀子”(源自 “goods” 音譯,指 IP 衍生周邊)同樣受到市場熱捧,不少產品一經上架便迅速賣斷貨,在二手市場甚至出現溢價數倍的現象。
生產端也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作為該電影周邊 3D 塑膠類食品級玩具的全國唯一 IP 授權生產製造商,桑尼森迪的工廠在春節期間便早早開工,全力投入到哪吒周邊公仔的生產中。桑尼森迪公司透露,目前該公司全國五個生產基地共計 40 條生產線,其中 60% 都用於生產哪吒周邊產品。每天的產量可達 40 萬個,僅哪吒這個角色的產品就佔了一半。工作人員笑稱:“每天都像在打仗一樣,只為保證哪吒周邊的供應。”
《哪吒2》周邊的爆火,有力地證明了哪吒已發展成為一個優質 IP。電影中的角色能夠深深觸動觀眾的內心,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而盲盒、穀子這類產品又恰好迎合了年輕一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這才使得衍生品市場如此火爆。如今哪吒周邊頻頻售罄,並非是商家故意進行飢餓營銷。
實際上,手辦、玩具等產品的製作週期通常較長,參與其中的第三方玩具公司往往難以精準預測電影的火爆程度,一般要等票房穩定後才開始著手生產。所以,在備貨方面,通常採用批次備貨、預售模式或者眾籌模式。即便泡泡瑪特提前做了充分準備,依然無法滿足市場的旺盛需求。
也正因如此,部分衍生品會採用眾籌的方式。例如,由 FunCrazy 和《哪吒 2》共同打造的官方正版手辦眾籌專案,籌集資金已達到 1853.3 萬元。此前,《流浪地球 2》上映後,機械狗笨笨、人工智慧 MOSS 以及數字生命卡等周邊也曾引發搶購熱潮,9 天眾籌金額就突破了 1 億元,創造了中國影視 IP 周邊衍生品眾籌的歷史紀錄。
然而,當正版授權周邊現貨供不應求時,高額利潤吸引黃牛入場哄抬價格,大量價格低廉的盜版商品也趁機搶佔市場。這是 IP 開發過程中不得不重視的問題。IP 熱度有時就像一陣風,來得快去得也快。若想讓哪吒成為一個經久不衰的 IP,就必須精心規劃產品矩陣,在創新、藝術性和質量等方面不斷深耕。
不過可以看到,哪吒衍生品的火爆,充分表明情感共鳴與工業化品質的完美平衡,是 IP 裂變的關鍵引爆點。隨著哪吒走向全球市場,這意味著中國 IP 將與迪士尼等 IP 巨頭展開正面競爭。
眾所周知,迪士尼堪稱玩轉 IP 營銷的大師級存在。自 1923 年創立以來,它已發展成為一個創造了無數經典 IP 的娛樂帝國。迪士尼的 IP 變現邏輯主要有兩種:其一,先透過打造精彩的電影或動畫片塑造 IP 角色,為每個 IP 賦予一個經典故事作為支撐,像廣為人知的米奇家族、維尼熊、迪士尼公主系列等;其二,則是推出沒有特定故事和作品的 IP 角色,將創作權交給粉絲,例如達菲家族的星黛露和玲娜貝兒。這些角色在不同時期都成為了推動迪士尼業績增長的重要力量。
僅靠哪吒一個IP可能很難匹敵迪士尼。但《哪吒 2》的火爆,讓更多人見證了 IP 從熒幕走向現實,其影響力逐漸蔓延至消費、文化、製造業等多個領域的過程,這正是 “哪吒經濟學” 的生動寫照。目前,從電影的出品、發行、院線放映,再到衍生品開發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實現了盈利,衍生 IP 產業也被成功啟用,哪吒驅動著一個完整的經濟鏈條逐漸走向閉環。

《哪吒 2》的成功,其意義遠不止於票房的大賣和周邊產品的搶購熱潮。更為關鍵的是,這部電影讓更多觀眾看到了 138 餘家中國動畫公司的共同努力,見證了中國特效技術和動漫產業的蓬勃發展。
曾經,國產電影的特效與國外大片相比,確實存在一定差距。但《哪吒 2》的出現,讓大家看到,僅依靠國產特效團隊,同樣能製作出高品質的中國電影。
過去這 5 年,《哪吒 2》背後的特效團隊盡了最大努力。《哪吒 2》的鏡頭總數達到 2427 個,其中特效鏡頭就有 1948 個。如此龐大的工作量,僅靠任何一家動畫公司都難以完成。餃子在採訪中曾感動地說,有些公司即便明知道報酬微薄,甚至可能沒有報酬,依然選擇與他合作。大家相互扶持,攜手前行,只為打造出一部真正優秀的動畫作品。
如今,《哪吒 2》展現了高水準視覺特效水平。餃子導演也不由得感慨道:“以前,我們總是仰望國外的很多特效,覺得人家非常了不起。現在發現,只要我們用心去鑽研,死磕到底,也能達到那個高度。當我們踮起腳觸碰到那個高度時,大家的信心就都被激發出來了。”
然而,一個現實問題擺在眼前。這些後期製作公司大多是以外包形式參與制作,或是出於友情幫忙,只參與制作環節,並不參與影片投資出品。因此,多數公司僅能賺取微薄的製作費用,電影后期產生的收益與團隊基本無關。一位參與特效製作的公司創始人無奈地感嘆,他們就像電影中的 “土撥鼠” 一樣,只是這個產業鏈中的底層打工人。
相比之下,國外動畫產業在薪資待遇方面相對成熟。根據美國勞工局的統計資料,近五年,動畫與遊戲設計行業的平均薪資達到 7 萬美元 / 年。而且,影片遊戲、電影和電視等領域對動畫和視覺效果相關工作崗位的需求大幅增加。去年,美國就有 67,500 個動畫設計師的職位虛位以待 。
如今,中國動畫人為《哪吒 2》精心編織了 “真正意義上動畫界的萬鱗甲”,用東方美學震撼了全世界。相對應,《哪吒 2》也帶領著中國動畫人悄然改寫好萊塢主導的影視工業格局,以本土方法論重構工業標準,驗證了眾多動漫企業分工協作機制的可行性,也讓動畫產業朝著成熟邁進了一大步。
僅憑哪吒一部電影,中國電影不可能迅速比肩世界電影。但它或許將成為中國 IP 走向全球化和工業體系化的重要轉折點,推動中國 IP 產業步入一個更為穩健的成長期。
References:
1/揭秘《哪吒2》背後的成都視效團隊:他們和餃子導演一起“死磕” by:紅星新聞
2.一張卡片炒至過萬,潮玩發貨排到8月,哪吒周邊賣瘋了 by: Tech星球
3.票房神話《哪吒2》,到底有多賺錢?by: 曉芳聊財經
經緯張穎內部講話:2024,四大關鍵決策
經緯徐傳陞:做VC這麼多年,人們總在問我同一個問題
對話何小鵬:為了做一個真正的 CEO,我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DeepSeek的文采如何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