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如梁文鋒所說:「創新都是自己產生的,不是刻意安排的。」
文 | 佘宗明 來源: 數字力場
「國運級科技突破」「美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AI珍珠港事件」……DeepSeek颳起的「最炫民族AI風」,遠沒有停下來的跡象。
美國方面對DeepSeek以國家安全調查名義展開「獵巫」,又為其輿論熱度火上澆了油。
看上去,DeepSeek才是「春節檔」最大贏家:成立僅1年半的DeepSeek於無聲處釀出了驚雷,堪比作「魔童鬧海」;使出降龍十八掌直接重創納斯達克的DeepSeek提振了國人信心,不啻為「俠之大者」;掀起AI領域「算力起義」的DeepSeek改寫了AI
權力遊戲規則,配得上被「封神」。
正因如此,在國內外輿論場,DeepSeek
幾乎被各種震驚體圍裹。

▲《黑神話·悟空》製作人馮驥將DeepSeek-R1視作國運級別的科技成果。
在宏大敘事框架下,DeepSeek的異軍突起,很容易被人拿來跟華為突破美國封堵重新推出「爭氣機」5G手機華為Mate60 Pro
並論,跟大國科技崛起的話語繫結。
在晶片法案與TikTok
剝離法案已成中美科技競賽烈度直觀反映的當下,這類解讀在所難免。
但不能因此就抹殺DeepSeek奇蹟中「去Nationalism」的部分,要看到,DeepSeek能變成眼下的DeepSeek,跟很多具體因素有關,如梁文鋒的極致技術理想主義,如DeepSeek
人才使用的反經驗主義。
也正是DeepSeek
身上的多重獨特性,使得它可以像荊棘花那般不懼凜風與涸土地盛開。
在我看來,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DeepSeek啟示錄的精髓,那就是:偉大不能被計劃。

01
「偉大不能被計劃」,言下之意是,不要試圖去設計規劃好一切,很多事情本就是「無心插柳」的結果。
DeepSeek能同時登頂蘋果App Store
中美下載排行榜第一,就是最直觀的驗證。它的崛起之路,有著太多的「讓人意想不到」。
在9個月前,許多人印象中的國內AI頭部玩家,還是以BAT和位元組為代表的大廠和AI大模型六小虎(智譜AI、月之暗面、百川智慧、MiniMax、階躍星辰、零一萬物
)。
誰能想到,「名少見經傳」的DeepSeek
能戳穿價效比天花板,證明「明明是主流玩家的電影,我卻偏偏要有姓名」呢?
在1個多月前,很多人認知中的OpenAI挑戰者,依舊在矽谷——紅杉資本此前就認為,現在AI領域是五強爭霸:微軟+OpenAI,亞馬遜+Antropic,谷歌,Meta和xAI
。
誰能想到,DeepSeek能用OpenAI僅約1/10的預訓練成本,就推出了效能可與GPT-4o、Claude 3.5 Sonnet等頂尖閉源模型相匹敵的DeepSeek-V3
呢?
在10多天前,有些人仍然會認為,DeepSeek-V3只是曇花一現,連DeepSeek都很難再複製DeepSeek
。
誰能想到,DeepSeek又掏出了成本依舊低廉、效能更加強大的DeepSeek-R1(效能可對標OpenAI o1正式版,API服務定價則要低上27-55倍)
,直接震驚歐美科技界呢?

▲DeepSeek-R1引發美股地震後,引起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
事實上,就在DeepSeek-V3釋出時,依然有國內專家將Deepseek視作小米Su7,「神似某捷的外型、單層的、民用級剎車卡鉗、大概其的隔音……雖然一上賽道跑幾圈剎車就嚴重衰減,雖然裡裡外外都是蔚小理玩過的東西,沒有技術和形態突破。」有國外人士認為DeepSeek雖然拿出了「30美元iPhone
」,但那只是平替。
但DeepSeek-R1
用特朗普震驚、山姆·奧特曼歎服、馬斯克「內涵」的反應證明了,它確實不是池中物。
而今,不少國內網友儼然用滿屏驚歎擺成了四郎的表情包:你還有多少驚喜是朕不知道的?



02
「偉大不能被計劃」,也是因為,很多「偉大」的事物一開始可能是「微小」的。
DeepSeek
能不能承載起「國運級成果」的名頭,興許還有爭議,但它確實當得起「神奇」二字。
DeepSeek-R1究竟厲害在哪?懂技術的人興許張口就是一堆名詞:合成數據、知識蒸餾、FP8低精度、稀疏模型、MoE
、多頭注意力機制……
這些技術未必是首創,但DeepSeek
能利用既有技術,實現訓練量效比、算力能效比的極致提升,也是現象級突破。
都說「多少輛馬車相加,都加不出一輛汽車來。」喬布斯當年發明iPhone,不是在功能機上疊加MP3、攝像機等功能,而是用觸屏體驗+軟硬體一體化重新定義了手機。DeepSeek
的難得之處也在於「重新定義」——它打破了路徑依賴,重新定義了算力提升方式。
有人這樣比喻:若是把提升算力視作蓋樓,那OpenAI就是狂堆磚塊(晶片硬體),DeepSeek
則是依託發明鋼筋混凝土
(數學框架創新)
來重塑建造方式。
OpenAI讓大模型研發變成了比誰磚塊多的比賽,DeepSeek則讓大模型研發變成了比誰建築方式更高效的PK
。

▲有網友這樣調侃OpenAI跟DeepSeek的差別。
DeepSeek只是個200多人的公司,卻能挾工程能力優勢用演算法最佳化「發明」出算力倍增器,幹出很多國內外大廠都沒幹出的事來,這不免讓人想起凱文·凱利在《5000
天后的世界》中的那句話——「未來最成功的那個公司,必然是今天還默默無聞的、在社交媒體領域外的某個小公司。」
小就是大。在大公司成功的經驗成為它們的桎梏時,創業公司卻可以以好奇心驅動的創新動能、扁平無層級的組織架構,展現出更大的創新勢能來。
DeepSeek就是典型。AI
創業公司的高強活力跟梁文鋒的高維認知疊合後,產生的化學反應十分驚人。
梁文鋒對AGI(通用人工智慧)的技術信仰,對中美AI差距本質是「原創與模仿之差」的清醒洞見,對「閉源的護城河是短暫的,OpenAI
閉源也無法阻止被趕超」的前瞻判斷,本就體現了高於行業的認知能力。
DeepSeek
採用無層級的靈活協作機制,重潛力和好奇心不重行業經驗的招聘標準,開源的生態戰略,都與此有關,也放大了其勢能。
因而,DeepSeek可以在朱嘯虎式判斷廣受推崇的時下,篤定「不做應用,專注大模型研究」的長期主義戰略,可以在OpenAI路線大行其道的情況下,擁抱更高效更開放的AI
發展道路。
為什麼是DeepSeek?部分答案就藏在其中。



03
「偉大不能被計劃」,也意味著,那些偶然性與獨特性不該被忽略。
行業專家楊寬老師就說:當OpenAI沉迷於暴力堆料時,DeepSeek團隊在玩「算力俄羅斯方塊」——把每個CUDA核心的價值壓榨到小數點後四位,就硬體利用率而言,矽谷利用GPU群組通訊損耗技術達到了30%-40%,DeepSeek則利用自研MoE+動態路由演算法達到了78%
,「這不是技術差距,而是工程思維的代際碾壓。」
這背後就離不開DeepSeek團隊提出的MLA架構創新,它藉此將視訊記憶體佔用降至傳統方法的5%-13%。
背後的背後則是一年輕研究員的突然靈感和突發奇想。
他還講到,梁文鋒將量化交易思維注入AI訓練當中:風險對沖(用多模態資料構建「投資組合」)、高頻調參(在行業標準72小時/次的前提下,每2小時最佳化一次超引數)、動態止損(自動終止低效訓練分支),這套「華爾街鍊金術」使得DeepSeek的每次訓練都像在玩《文明6
》的科技樹速通。
這很容易讓人想到肯尼斯·斯坦利和喬爾·雷曼在《為什麼偉大不能被計劃》中舉的例子: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最早其實是腳踏車製造商;真空管是早期計算機的奠基性零件,但真空管的誕生與計算機毫無關係……
做量化交易起家的梁文鋒,創造出了「心價比」超強的AI
大模型,又為其新添了案例。

▲被很多歪果仁稱作「東方神秘力量」的DeepSeek,發展路徑有其獨特性。
DeepSeek被津津樂道的,還有其開源模式:在OpenAI背離初心變成CloseAI的背景下,DeepSeek變成了真正Open的AI;在OpenAI把開發者當「數字佃農」時,DeepSeek用開源協議發動「AI
土地革命」……這也是其了不起的地方。
這也跟梁文鋒的技術理想主義氣質緊密相關。換個人,可能又是師山姆·奧特曼長技以制競爭對手的打法了。
梁文鋒說:「創新都是自己產生的,不是刻意安排的。」
這相當於拍了拍肯尼斯·斯坦利們,並向他們表達了認同。因為肯尼斯·斯坦利說:真正的偉大是計劃不出來的,跟著好奇心一步一步走,才是成就非凡的正確路徑。

04
「偉大不能被計劃」,所以那些看似很小的種子,沒準也能「開出花,伸出新長的枝椏」;那些在邊緣地帶、外圍區域、隱秘角落的探索,興許也能「小力出奇跡」。
跟國外的GAFA(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和英偉達、國內的BAT一樣,DeepSeek
不是計劃出來的,而是在適宜土壤上長成的。
既然創新是激發好奇心、啟用創造性後襬脫路徑依賴的產物,而非計劃出來的結果,那對於創新應有的呵護與激勵,也不該是回到路徑依賴中去,而是為那些好奇心與創造性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包括包容氛圍、試錯空間。
就目前看,DeepSeek
走紅後,輿論場中有些反應就值得警惕,這其中的某些反應,更進一步通向的就是那種對「計劃」的路徑依賴。具體來說就包括:
一,將DeepSeek的突破匯入Nationalism的語境中,認為要將其作為「AI國家隊」來加以收編、大力扶持。
「自創生」的DeepSeek
,不需要揠苗助長,只需要適合創新的氣候土壤。
仔細看會發現,從《黑神話·悟空》到宇樹科技的機器狗再到DeepSeek在StyleCtrl
類別中排第一的大模型,都誕生在杭州。
這不是偶然。通常而言,市場底色足–民營企業多–創新氛圍濃–經濟活力足–發展機遇廣–
成為未來科技中心機率大,是一體的。
尊重市場、鼓勵創新、擁抱開放、包容失敗,培育適宜創新的市場生態,就可能會有更多企業——包括中小民營企業,像DeepSeek
一樣冒出來。
倒是那些以關懷為名的干預,以擔當為由的裹挾,可能會抑制其活力。
二,以「幹翻矽谷,單挑華爾街」的「厲害了,我的DS」態度,將其推向大時代的旋流中。
在美國持續升級對華AI晶片限制的背景下,DeepSeek利用華為晶片、中國本土AI
人才、更低的算力成本研發出了效能領先的大模型,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很正常,被寄予打破卡脖子局面的厚望也很正常。
但這不應導向對DeepSeek
的無意識捧殺,更不應通往對「脫鉤斷鏈論」的裡應外合。
把DeepSeek
的突破視作「國運級」的,箇中的揚眉吐氣心態可以理解,饒是如此,也該儘量避免把企業跟「幹翻」「單挑」之類的字眼關聯,否則很可能迎合外部的那些「××威脅論」,將其無形中推到靶子位置。

▲DeepSeek眼下正遭到美國方面以國家安全調查為名的「獵巫」。
往大了說,我們不該在「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兩極間橫跳。
《暗知識》作者王維嘉就認為,從技術格局來看,儘管 DeepSeek
的成果縮小了中美在人工智慧技術上的差距,但中美人工智慧整體格局尚未被撼動。
他覺得,「在人工智慧技術的幾個關鍵方面,晶片領域中國仍與美國存在較大差距;在演算法突破方面,過去十年間,從 2012 年的 alexnet 到2017 年的 transformer,再到 2022 年的 ChatGPT 以及後續的思維鏈、RAG 和推理訓練等重大突破,大多發生在美國,法國的 Mistral 公司也有少量貢獻,DeepSeek 的貢獻佔比約為 5%,但這已然十分了不起。
」
接下來,我們需要更多DeepSeek出來去縮小差距,而不是在捧殺DeepSeek中掐滅火種。

05
說到底,DeepSeek
的勝利,是對《為什麼偉大不能被計劃》中那個觀點的最佳註解——「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保持對有趣事物的開放性,在搜尋到足夠數量的踏腳石之後,偉大的成就自然就會與我們不期而遇。」
DeepSeek邁出了AI
發展史上的重要一步,免不了被置於未來大國博弈、科技競爭的框架下打量。
但無論如何,別忘了——
DeepSeek的創新不是計劃出來的,DeepSeek的創新被看到後也不需要「計劃」來裹挾。
對此,您怎麼看? 期待您在留言區文明、理性釋出高見。留言點贊最高的朋友掃碼文末投行君微信,可獲得投行圈子限量款商務揹包一個。
感謝耐心閱讀,歡迎順手點個“在看”
投行圈子已組建多個私域社群,根據會員職業及愛好,進入(投行業務交流、專業學習、股權投資、資管、業務推廣、上市公司高管、銀行、海外資產配置、單身脫單、摜蛋等等)相關社群。目前已超過6000位精英加入,歡迎加入。

↓點選關注投行精英,對話視窗回覆“乾貨”,獲得投行乾貨大禮包↓

商務合作以及金融同仁資源對接、入群請新增投行君。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們討論有趣的話題,你⼀起來吧?點選閱讀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