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家的確定性革命:從第一家到第一家

拋棄傳統的“充值辦卡”模式,
重構信任關係。

週三下午,趁著摸魚時間,小張開啟寵物家小程式,給她的泰迪多多預約了一個週六的美容套餐。小張常給多多約的是寵物家的一星護理美容師,非常搶手,必須提前預約。
最近寵物家的使用者們都有類似的感覺,以前提前一天預約的美容師,現在得提前三天,還不一定能約上。41日起,寵物家上線了會員制之後,這種搶手的情況更明顯了。
這是幾萬個寵物家使用者的縮影。從今年4月1日開始,寵物家停止預付費充卡,全部門店切換付費會員制,前兩週新增付費會員突破2萬。數字簡單,但這背後是寵物行業正在經歷的一場確定性革命——拋棄傳統的“充值辦卡”模式,重構信任關係。
這家成立十年的企業,第一家直營連鎖門店”的身份闖入寵物行業,現在,寵物家正再次成為“第一家”——“第一家付費會員制護理品牌”,消除預付費風險、重構服務價值
“第一家”到“第一家”,寵物家的底氣來源於什麼?

重資產模式的確定性護城河

當小張第一次帶她的泰迪隨機走進家附近的一家寵物店時,她遭遇了所有養寵人都熟悉的焦慮:價目表上只有模糊的型犬洗澡98元起,但實際收費時,店員說泰迪要做造型,還得加錢;號稱專業洗護的服務間裡,隔著擋板,實習生用不知名浴液隨意沖洗;更糟的是,要想洗澡必須先充值,動輒上千元,這小張想起了其他朋友提到的“捲款跑路”的故事。
這樣的故事在過去反覆上演。整個寵物服務行業長期存在四大不確定性:
價格迷霧——按體重粗放定價,實際收費常臨時加價
服務盲盒——美容師資質不明,服務質量參差不齊
流程黑箱——服務時長、步驟缺乏標準,使用者無法預期
資金風險——預付費模式埋下跑路隱患
過去,很多從業者賺不是服務的報酬,而是不確定性帶來的資訊差的利潤。
在寵物家創始人李強看來,面對行業痛點,必須用系統性、確定性重塑行業,做一個值得被使用者信任的新型寵物服務消費渠道。所以從一開始,他選擇線下部分做直營連鎖店,而不是不可控的加盟店。
但這還遠遠不夠,做一個被信任的消費渠道,李強不斷思考怎麼樣能更好地解決使用者對寵物護理行業的不信任。2015年,李強在創業之初決定:線上的系統建設要先行!先花幾個月搭建SaaS系統,再開設第一家門店。
這一選擇在當時極為少見當時的寵物洗護行業以夫妻店為主,依賴人工管理,效率低下,服務標準化程度低。透過搭建SaaS系統,寵物家能夠實現服務流程的標準化、使用者資料的即時瞭解以及門店運營效率的提升。
這種資料驅動的模式不僅幫助寵物家在早期建立了管理優勢,還為其後續的規模化擴張奠定了基礎——資料能給解決行業難題帶來有效的決策支撐,先打地基,才能不斷加高。
寵物家首先解決價格確定性的問題。很多寵物護理都依舊按照寵物大中小的體型,甚至是體重來收費,但這無法給使用者帶來好的體驗——畢竟,洗護時間和難度由品種、大小功能決定,絕非體重。
寵物家決定按照犬種+服務專案+美容師等級定價和估算時間,目前寵物家有105個犬種、30多個服務專案、5個美容師級別,共有上萬種組合方式。這種基於真實成本的透明定價,並且能主動選擇服務人員的方式,讓顧客感受到為價值買單的公平感。
更細的分類能將預約時間精度不斷提升,從傳統門店的不確定還要多久,到精準地以10分鐘為單位的預約格子,使用者能感知到時間上的確定性。系統分析歷史服務資料建立105種犬型的動態時長資料庫對各項服務的時長及銜接做好預測,方便安排接下來的預約。
為了跑通這個複雜的預約系統,寵物家在成立之初先磨了十萬單。
流程的確定性也非常重要,時至今日,至少20個步驟的寵物家洗護流程依然是業內同行“抄襲”的模板2019年,在寵物家開滿30家店時,李強發現,要想進一步擴張,必須解決洗護人員質量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更大的壁壘在穩定性上於是在2019年,寵物家搭建了美容師培訓體系、制定服務流程標準化,保證200多個店提供的服務是穩定的。
確定和標準,能讓寵物家發現問題。寵物家透過資料,可以對經營資料異常的店鋪及時分析,從而鎖定是管理問題、人員配比問題、還是選址問題。寵物家過去也因此關掉過選址不佳的店鋪,再重新選址開店,不斷最佳化店鋪經營情況。
李強也很堅定,做重的模式讓所有的後來者、追隨者都“想抄抄不動。”
十年間,寵物家從SaaS系統的第一行程式碼起步,逐步擴充套件至北京、上海、深圳三個一線城市的200家直營門店,累計服務超過1000萬隻寵物。輕資產模式或許能快速擴張,但唯有重資產才能沉澱真正的價值。
當市場進入新一輪變革期,這些重投入沉澱的能力正在轉化為抵禦不確定性的戰略定力。

會員制背後的確定性邏輯

在確定性的基礎上,好的商業模式會自然而然地長出來。
當傳統寵物店仍在用充值折扣繫結客戶時,寵物家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徑——以年費建立會員關係,儘管這需要更精準的商業設計。
會員制的前輩山姆會員店與Costco的商業路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高頻剛需場景與會員制的化學反應:山姆中國區2023年會員費收入佔比利潤達67%,Costco全球會員續費率高達92.9%。
Costco一樣,寵物家抓住的是寵物護理的天然高頻屬性,只不過前者是零售商品,後者是服務使用者——狗平均每月洗澡2-3次、貓2-3個月洗一次,寵物家過去十年老使用者的月復購50%——這天然適合會員制。資料顯示,寵物家使用者年均到店次數達22次,這比山姆核心使用者每年十幾次的頻率還要高
會員費創造利潤,高頻消費維持粘性,也寵物家押注付費會員制的底層邏輯寵物家也不斷透過各種形式宣佈其會員體系的內容和價值。最大的改變是,拋棄了過往和其他寵物店一樣動輒一兩千起辦卡儲值”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門檻更低、權益更好、品質更高的費會員制。
具體來說,寵物家的會員分為三個等級,黃金、白金、黑金,分別按照199、299、599一年收費,不同會員的權益區別主要體現在護理代金券的張數和驅蟲的次數,以及護理折扣和預約天數上,所有的會員都可以享受進口貝特愛思寵物浴液,也都能升級帶星的護理美容師。
圖源:寵物家小程式
看似寵物家“虧了”——提供了超出會員費價值的服務,但從預付費切換付費會員制的本質企業的服務毛利在定價不變的情況下增長了15%以上。過去儲值模式吞噬了企業毛利企業要花更多人力和時間服務“贈送”的部分,而這部分服務本身並不創造經濟價值。會員制則透過精細化、透明化的服務,直接轉化為使用者信任和企業收益。
另一方面,李強告訴我們,寵物家不惜“虧本”也要推出門檻更低、權益更好、品質更高的年費會員制,就是想告訴使用者,使用者信任寵物家,寵物家會給更大的回報。“捲款跑路”頻發的市場環境中,消費者需要一種“確定性”的信任。
寵物家透過動態定價演算法和健康資料資產反哺使用者,將會員費轉化為一種“確定性契約”。當其他玩家還在賣服務時,寵物家已經開始賣“確定性”了。
會員制是雙贏,但為什麼是現在?過去中國的零售業尚處於渠道擴張期,對企業來說深耕使用者的價效比不高;另一方面,會員制需要建立在企業和消費者已經有一定信任基礎的前提下。
李強表示,品牌建立有三步,安全感-信任-信譽。當前寵物家在會員制轉型中展現的信任勢能,實質是過去十年透過兩百家直營門店標準化管理累計護理近1000萬隻寵物驗證構築的安全感轉化。
付費會員制的底氣,源自過去十年在資料積累等基本功上的持續投入。當其他品牌追求輕資產擴張時十年間,寵物家在“重”字上做足了文章,構建了“確定性”的幾重壁壘。

面向未來的確定性進化

會員制不是結束,而是嶄新的開始。當直營網路和會員體系完成底層搭建,寵物家想要挖掘更具想象力的資料價值
春節後,寵物家一方面在準備會員制的上線,一方面也騰訊雲展開合作,接入了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並融入自身企業知識庫,推出了寵物行業的AI健康管家升級。
如此一來,每隻寵物和使用者能獲得個性化護理建議:一方面,系統即時記錄每隻寵物幾十項生理指標並生成季度護理報告;另一方面,寵物家基於過去10護理服務1000寵物的記錄,積累了大量護理建議,能幫助使用者打破資訊差。
使用者與AI助手交流(圖源:寵物家小程式
更深的佈局在生態端。未來,寵物家可能會佈局到行業的不同方向,給使用者提供更完整的服務。
對於寵物行業,生態佈局絕非簡單的業務延伸,新增觸點強化確定性的產業厚度,寵物家正在將過去十年積累的1000萬次護理記錄轉化為行業新基建。
寵物家的十年進化或許能夠揭示服務業的本質規律:在情緒價值主導的新消費時代,確定性已從商業概念升維為產業基礎設施。寵物經濟的野蠻生長期正在結束,取而代之的精細化運營時代。
樣的確定性革命的意義遠超商業本身——寵物護理從充滿焦慮的消費行為,進化為可預期、可信賴的生活方式。而當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跟隨寵物家的腳步,整個行業也將從價格戰的泥潭,走向價值競爭。
行業前行的終局遠遠未到,但寵物家至少證明了一件事——當行業集體總是沿著慣性向前時,總有人選擇先修好內功再重構規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