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自己個人的觀點,選擇哪個關鍵看你看重的是什麼?
-
從工安穩角度看,那肯定是銀行/國企比網際網路大廠加班少一些,也相對更穩定一些,如果自己本身不是很想卷的同學,家裡經濟還算不錯,那銀行/國企是會更好選擇,不過現在有些銀行/國企也不一定是準時下班的,遇到了專案緊張的時候,也會有適當加班的要求,不過整體上班時長肯定是比網際網路少。 -
從技術成長角度看,網際網路大廠由於使用者規模比較龐大,所以工作上遇到的挑戰也會更多,對於技術成長這一塊是有很大的優勢的,如果你不怕卷,想年輕的時候多積累一些技術,那網際網路大廠是更好的選擇,有了網際網路大廠的經歷,後續跳其他網際網路大廠公司,會有很大的優勢,因為做的事情匹配度也會更高一些。
選擇哪個都沒有對錯之分,想要高收益,就需要犧牲一點穩定性,想要安穩就需要犧牲一點收益,有舍必有得,關鍵看自己追求和想要的是什麼。
正好,看到一個帖子是關於在銀行工作同學的感受,工作了幾年,他感覺技術成長很一般,感覺自己喪失了跳槽能力,分享給大家看看。
來源:www.nowcoder.com/discuss/1096078
學弟分享
我是一個杭州雙非的本科生,2022屆畢業之後進了某銀行的科技部工作,年包 20w+。
當時想著在銀行也算是一份安穩的工作,因此選擇了給錢最多的一個,想著自己走上了金融 + 科技的賽道。

在去之前也有想過銀行的技術棧大機率很老,業務肯定很複雜,還有很多金融相關的知識需要去學。
但是實際的工作內容還是…在我意料之外了。
來了後發現壓根不是技術棧老不老的問題,幾乎可以說不存在技術棧這種說法了。
老的系統用的是大型機上的語言,因為相關文件的缺失,要了解業務就需要自己去看以前的像天書一樣的程式碼。
每天的工作更多是和 Excel 打交道,去整理老的業務,整合新的業務。
觀察前輩們的工作狀態,也基本上是在熟悉自己負責的業務模組然後產出各類業務文件,和業務端溝通並確認業務需求,具體的業務實現則幾乎完全交給外包去實現。
每天的工作幾乎就是在各類看不懂的金融詞彙中度過了,對這塊也幾乎沒有學習的慾望,辦公室內的技術氛圍就更不用說了。
銀行招聘的本來就不是工程師,而是保證銀行系統正常運作的負責科技職能的行員,而且我被分配到的部門負責的業務相當“核心”,因此這一切其實相當合理。
可憐的是我完全不能適應這樣的工作內容,我在工作中完全收穫不了成就感,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可以說每天的工作都是一種煎熬了。

同時對於之前常聽說的銀行的‘去能力化’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目前工作不到半年,但深感如果繼續工作下去就要失去跳槽的能力了。
後悔當初畢業時擇業過於草率,抱有了一些僥倖的心理。
現在的情況就是想要跳槽去幹技術,但是如今已經失去了校招應屆生的身份,同時工作時間也不長工作內容也沒有技術的積累,加之今年秋招哀鴻遍野,投出去的簡歷也鮮有面試。
隨著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心中的焦慮也越來越大,比如:
-
如果我想要跳槽,那麼我應該儘早跳出去嗎?跳槽的去向有哪些好的選擇?為此應該做哪些準備? -
如果我最終的目標是以進大廠打工,透過社招跳槽積累經驗的同時一步一步靠近還是考研提升自己的學歷同時以校招的身份應聘,哪種途徑更加現實呢?
深知現在就業與考研的不易,真的很煩啊,但又很無法忍受自己現在的工作!
網友留言
我之前去實習的國企,就是這樣子,像樓主說的,他們不需要多高的技術,主要保證系統正常執行或者基本功能實現就可以了。
至於程式碼更是全靠自己硬讀,沒有什麼技術文件。
感受不到太多對技術的需求,自然就更不用提學習技術、獲取成就感了。
其實仔細想想,這種情況也很合理,因為這一類企業並不是靠網際網路實現主要盈利,比如金融+科技,那其實更重要更有價值的是金融相關。
所以我覺得樓主不必太擔心,太焦慮。
我很能理解樓主,我們作為學生,剛步入工作都期望的是自己能變得更好,而這個變得更好在我們IT人身上自然而然就包含了技術更上一層樓。
然而事實上成長是包含很多的,技術佔比可能遠比我們想象中的低,比如金融知識的豐富何嘗不是一種成長呢?
而計算機的背景,再加上金融知識,其實能走的路會更寬,比如券商、基金等等,部分金融公司甚至只招收有金融背景的。
除了這些,其實思考問題的方式等也都是知識,至少在我實習的時候,我能感覺到帶我的老師儘管技術沒有那麼擅長,但每次和她討論,都收穫頗多。
處處留心皆學問吧,只要有向上的心,除了技術,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可以學習、成長的地方,這些可能比技術更“值錢”更有價值。
總之,把視野開啟,焦慮轉化為行動,繼續加油,祝你變得更強!
官方站點:www.linuxprobe.com
Linux命令大全:www.linuxcool.com

劉遄老師QQ:5604215
Linux技術交流群:2636170
(新群,火熱加群中……)
想要學習Linux系統的讀者可以點選"閱讀原文"按鈕來了解書籍《Linux就該這麼學》,同時也非常適合專業的運維人員閱讀,成為輔助您工作的高價值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