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少年夢,中國銀聯推出“科創少年派”科普公益活動

“中國銀聯·科創少年派科普公益捐贈暨啟動儀式”在上海天文館順利舉行,這標誌著中國銀聯與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的“科創少年派”科普公益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儀式現場,中國銀聯正式向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贈100萬元,用於“科創少年派”科普公益活動。
讓我意外的是,活動主辦方還邀請了“新型水火箭”的首創者王印老師和他的學生
活動現場,播放了師生代表出演的公益宣傳片《科創少年派載夢起航》。
今年4月,王印師生一起製作了一個高度2米1的巨無霸火箭,再度登上熱搜。
公益宣傳片根據這件事進行了改編,真實還原了王印老師和孩子們製作超大水火箭的過程。裡面有一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王印老師和孩子們“試驗-失敗-思考-再試驗”的場景。
Q
什麼是科學精神?
A
就是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勇於探究、合理質疑
科學精神的建立,不是照本宣科地念理論和公式就能獲得的,而是在實踐和探索以及應用中不斷摸索並信奉的。
可這一教育理想,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中國銀聯與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發起的“科創少年派”活動意義非凡,這意味著我國的科學教育的社會支援體系邁入了一個新階段。
科學教育從來也不應該僅僅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而應該是國家、社會和學校協作合力共同託舉。
百萬支援少年科創夢,
銀聯助力科教興國
地質學家位夢華曾說:
科學普及並非易事,需要全社會的鼎力支援和廣泛參與。
為什麼科學教育需要全社會的支援?
因為經濟支援、資訊支援、實驗技術裝備支援都缺一不可。
  • 沒有經濟支援,很多科學啟蒙專案就無法啟動;
  • 沒有資訊支援孩子們就無法接觸到最先進的科學知識;
  • 沒有實驗技術裝備支援孩子們就無法進行探索和研究。
而這還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科學教育資源本身就廣泛分佈在各個部門、領域、行業。航天科技、能源科技、資訊科技、生物科技、海洋技術、雷射技術、新材料科技、自動化技術……
這些單靠學校一己之力,是完全無法讓孩子全面接觸並瞭解科技發展最新面貌的。
所以,我們必須建立一套成熟的科學教育社會性支援體系,整合校內校外的豐富資源,讓孩子能真切看到科技、學到科學、用到科學,這才是推動科學教育有效落地的關鍵。
當下,科學已經不再是一門技術,而是對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和生活都產生深刻影響的“國之重器”。而培養科技人才,也成為了國家戰略中的一部分。
發起“科創少年派”科普公益活動正是中國銀聯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種方式。他們希望孩子們能透過親身體驗和互動的方式,點燃科創夢想。
科技創新不僅僅需要高階的技術人才,更需要培養具有創造力和科學精神的年輕一代。
活動當天,孩子們參觀了天文館,瞭解天文知識。
訪問中國商飛,近距離觀察和了解C919大型客機是如何誕生的。
孩子們還走進中國銀聯金融科技展廳,知道金融服務背後有多少科技的應用。
在銀聯的支援下,像今天這樣的公益活動會成為“科創少年派”的常態。
9月份,他們將推出“射電工程師訓練營”,讓孩子能學到系統的射電天文知識,能體驗完整的科學創造和創新流程,能真正有把知識進行實踐的機會。
中小學階段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鏈條的前端,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樹立科學信念是至關重要的教育課題。中國銀聯在為國家儲備人才的努力上,更近了一步。
公益創新注入新活力,
守護孩子心靈家園
如何幫助大山裡的孩子?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捐款。
但是捐款有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大山裡的孩子被“遮蔽”了。捐款的人看不見這些孩子,不知道他們有怎樣的脾性和夢想,也不知道他們的喜好。
中國銀聯決定終結這種“雙盲”幫扶方式,2019年他們正式啟動“銀聯詩歌POS機”公益行動。
他們走進學校,鼓勵孩子們用詩歌展示自己的才華。而只要使用者使用雲閃付APP、銀聯手機閃付、銀聯二維碼或銀聯卡等產品,在銀聯詩歌POS機上捐贈一元錢,即能收穫一張印著山區孩子詩歌的精美“小票”。
孩子純真美好值得被看見,孩子們的心靈家園更需要守護。很多大人從孩子的詩歌中得到撫慰,而孩子們則從大人的支援中得到肯定,雙向守護,雙重力量。
如今“銀聯詩歌POS機”公益課堂已經先後走進安徽、河南、四川、新疆等地,在400多所山區學校,累計幫助超過7000名學生接受藝術素質教育,並收集了6000多首孩子們創作的詩歌。
該項公益行動的影響力,早已從國內走向海外,孩子們的才華被更多人看見,孩子們的未來也多了無數種可能。
在公益活動上的創新,中國銀聯從不曾停止。2023年,中國銀聯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共同捐建了“中國銀聯詩歌POS機公益圖書館”。
圖書館位於金寨縣花石鄉大灣小學,平時對校內學生開放,寒暑假等閒暇時間也會向周邊居民開放。
這一點極具意義。因為“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村莊”,想要培養孩子好的閱讀習慣,就需要讓他們身處一個人人愛書、人人讀書的閱讀環境中。
中國銀聯之所以能如此重視並且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就因為他們始終堅持“支付為民”的理念,為民服務、為民便利。
普惠金融貢獻“銀聯力量”,
溫度支付便民利企
如今銀聯已經走出一條集“普惠金融網路”“科技創新”和“有溫度的支付服務”為一體的便民利企發展之路,便利百姓生活的同時,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成立20多年來,銀聯打造了豐富的支付產品。各類支付服務已覆蓋–
近100個重點城市

超1760個地級市和縣區公交

41個城市地鐵
12.8萬個超市便利店
近700家三甲醫院
2700多所學校
近4500個企事業園區
2700多個5A和4A景區
24個省市一網通辦服務
安全、高效、便捷的新型支付服務走進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銀聯還助力數字政府建設,在一網通辦、稅款繳納、社保收繳、電子發票等公共服務領域實現大步創新,打造“一網覆蓋,資料跑路”的新型政務服務形態。
在交通出行領域,銀聯聯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高速公路ETC收費、無感停車、無感加油等服務,提升人們出行體驗。
中國銀聯還助力袁隆平推廣海水稻,資助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保護三江源生態,建立了3萬個惠農站,推廣鄉村振興卡,落地農資收購數字化解決方案,深入落實鄉村振興政策。
截至目前,銀聯聯合商業銀行面向農村地區農戶、農產品經紀人、農村合作社等涉農主體發行4500多萬張鄉村振興主題卡,為農民提供農資購買、授信貸款等針對性服務,最佳化農村金融服務,推進普惠金融程序。
中國銀聯在社會責任上的擔當,無形中改變了很多人和很多孩子的命運。
王印老師在接受採訪時說,在科學課的影響下,孩子們變了。
有的孩子感覺電腦高度不舒服,就想辦法改變桌子的高度。
這個小小的行為改變,在王印看來就是巨大的進步,因為這意味著孩子潛意識裡已經建立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中國銀聯的加入,讓科普教育更加深入:
老師在校內進行科學教育、企業提供經濟支援,科普機構打造專業的科普啟蒙場地。
希望越來越多像中國銀聯這樣有社會責任感、有社會擔當的企業,都能積極加入教育和公益行列中來。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