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上網都學了些啥

最近我正在學習如何找出房間裡的針孔攝像頭。
這是一個普通的酒店房間,10分鐘內,你能找出幾個攝像頭呢?
影視颶風創始人Tim的戰績是4個。
擁有豐富的拍攝經驗,他會藉助構圖的視角去倒推安裝者的邏輯:需要大全景,所以必然有從高處往下的整體鏡頭;床是重要拍攝場景,因此正對著床的方向一定有鏡頭出沒…
好幾次,他無限接近正確答案,卻依舊因為攝像頭過於隱蔽而無法識別。
“我已經這麼努力找,都找不到,它卻能拍到我。聽起來就很恐怖。”
它們是香薰盒上的logo,是沐浴露瓶子上容易被忽略的黑色印記,是空調出風口和煙霧報警器上深藏不露的細小模組。
是無法僅靠肉眼識別的隱秘存在。
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工具能起到很好的鑑別效果。如果追蹤房間內連線WIFI的裝置,會出現太多幹擾項影響判斷;即便採用專業的紅外探測儀,也會混淆正常接電裝置和針孔攝像頭。
這條由“影視颶風”與“孝警阿特”共創的抖音影片,很快引發了網友們的討論與共鳴。
近年來,針孔攝像頭越來越氾濫地出現在新聞報道中,無數次傷害到人們的隱私安全,乃至是心理防線,深受其害的大家忍不住在評論區裡各抒己見。
有人曬出更多攝像頭的偽裝,感慨犯罪者的手段總是讓人防不勝防。
亦有人分享自己的經驗法則提供解決方案,希望幫更多人避開危險。
觀眾們真誠而有效的交流與影片互為補充,讓內容變得更有價值。
又一次,“影視颶風”輸出了被公眾認可的好內容。
“影視颶風”,對大眾並不是個陌生的名字。
註冊頻道時,Tim還是個學生,每天花十幾個小時自學特效和前期拍攝,每週根據學習進度釋出影片。後來,越來越多數碼愛好者匯聚到團隊裡,逐漸進化出現在的“影視颶風”,專注高質量影像拍攝,輸出優質內容,在垂類領域很受歡迎。
他們的口號是“無限進步”,大家一直在用行動詮釋這四個字。所以他們從未停止嘗試,仍在持續拓展新的內容渠道,挖掘更多可能性。
抖音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Tim和影視颶風頻道商業化負責人四維意識到,抖音處在百花齊放的黃金時代。不同年齡、地域和性別的使用者聚集在這裡,從百花齊放的視角出發,各自“記錄美好生活”。
使用者達到爆炸性量級的同時,他們對內容的選擇也變得愈發包容、愈發多樣。我們既能看到翹著二郎腿曬太陽的生活流敘事,也能看到用影視特效塑造超能力的技術流創意。
時代變幻中,抖音成為當代生活的一扇視窗。人們在其中瀏覽各種新奇的創意,欣賞大眾普通或不普通的日常,同時汲取著知識的養分反哺生活。
不同維度的內容、作者和熱點紛紛在這裡生根發芽,尤其是很多知識垂類得到了充分擴充套件。使用者在這裡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創作者也打通了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
影視颶風敏銳地抓到了這個時機,“抖音也有我們的內容受眾。”
考慮到自身影片的風格和抖音平臺的調性,他們選擇了折中的方案——保持長影片風格不變的前提下,結合短影片快速抓人的特點,開門見山丟擲話題重點,提升內容資訊密度。
科普“針孔攝像頭”的這期內容,開頭直接就是“偷拍視角”的畫面,展示Tim火急火燎在房間裡找攝像頭的模樣,很有些懸疑氛圍,勾得人情不自禁往下看。
這種處理方式是他們的設計。
四維是抖音的資深使用者,他深諳平臺的某些法則:“如何在影片開頭幾秒鐘把人留下來,非常重要。”
因此,一定要把最有吸引力的內容前置,用畫面呈現也好,直接用語言敘述也行。一句話總結,先吸引到觀眾,才能得到更多觀眾。
這既能保證內容質量不受影響,也能提升觀眾體驗,被影視颶風沿用至今。
他們深知,好內容才是立身之本。為了刻意博人眼球而犧牲內容,反而是一種本末倒置。
總結抖音上被大多數使用者喜愛的內容,普遍有這樣的特質:獲得感、驚喜感、表達力、感染力。“以‘獲得感’為例,在抖音,很多細分領域的專家作者,透過分享有趣味性、有專業深度的知識和經驗,讓內容做到深入淺出、精彩好看,讓使用者有收穫。”
而在抖音的流量扶持機制之下,只要能做出讓使用者願意停留、願意互動、願意關注的內容,流量自然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這正是影視颶風持續發力的終極目標。
隨著優質內容的積累,影視颶風的粉絲圈層得到了擴大。越來越多人開始在評論區友好討論,或是玩梗,或是提出建議,偶爾團隊也會採納。
前陣子,他們耗時2個月,輾轉了10個機場,去拍飛機。起因就是觀眾留言:“你們拍了那麼多大好河山和錦繡風光,從那麼多機場頻繁路過,怎麼不拍拍當地的機場或飛機呢?”
這種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雙向奔赴,可愛亦可貴。
回想起來,影視颶風的商業化探索同樣受益於觀眾們的呼籲。
當時公司沒想著要賣服飾產品,只是做了一款三合一衝鋒衣當內部產品。材質和版型經過精心挑選,質感很好,團隊成員都喜歡穿著出鏡,無數次被粉絲留言,“在哪買的?推薦一下”,“能不能上個連結,讓我們穿上同款。”
如今,這款衝鋒衣成為他們自研品牌的經典款,年年穩坐熱銷榜,是名副其實的旗艦產品。
從內容創作者到電商探索者的轉變,屬於影視颶風的計劃之內。想要高頻率、高質量地持續輸出優質內容,這無疑是一條必經之路。畢竟熱愛都需要成本。
誠然,內容創作者的商業探索之路天然面臨著更多審視。也因此,影視颶風團隊不希望過於功利化,而是慎之又慎。他們珍惜使用者的信任,亦愛惜自己的羽毛。
“如果做付費內容,我們希望拿出比現在內容更好的東西,但因為已經傾盡全力,沒有更多的冗餘空間。包括私域社群也一樣,我們不知道還能貢獻出什麼更好的內容。”充分考慮後,留給他們的選擇並不多,一是保持高質量的商業合作,二是做自研品牌,帶貨實現營收。
前者是相對傳統的變現模式,是他們長期在做的事。而後者則是近些年的主要嘗試。
它的優勢在於,自主性更高,對產品品質的稽核力度更嚴,還能貼合賬號風格去做出更多有意思、有痛點的產品。相較於為別人的產品帶貨,更有持續發展的價值。
很多抖音電商都有相似的發展路徑:從為成熟的產品帶貨開始,一步步接觸工廠、研發、物流,最後做出自己的品牌,直接回應使用者的真實需求。這往往是因為市場上已有的產品,無法同時滿足使用者在價格、品質和功能等多方面的需求。
影視颶風跳過了前面的流程,直抵最後一步,就是希望做出“兼顧功能和價效比”的產品。
得益於抖音過去的發展,這裡的消費氛圍很濃重,大家遵從著“錢在哪裡愛在哪裡”的簡單邏輯,習慣用鈔票為自己的喜好投票。這為影視颶風注入了一股強心劑。
無數次,他們清醒地對粉絲們強調:“不必為我們的IP買單,要為真正的需要買單。”
出於多年經營積累的信任,粉絲們總是願意優先嚐試他們推薦的產品。
事實證明,信任不曾被辜負。常年深耕在行業內,他們既瞭解使用者需求,也熟知行業動態,因此能做出足夠好的產品,造福使用者。
評論區收納著大家絡繹不絕的好評:“不愧是Tim推薦的,非常好用!”“買的機器都準備閒置了,現在配合上影視颶風的產品,盤活了!”
有了使用者真正需要的好產品作為基底,好內容帶來的流量產生了更厚重的交易價值。

當下,藉助好內容和好產品的多重積累,影視颶風在抖音電商的基礎銷量保持著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為了更進一步,他們踏進了直播帶貨的大潮。
與傳統模式的直播帶貨不同,他們的直播間沒有那種聲嘶力竭的三二一上鍊接,也沒有闆闆正正地放滿促銷資訊,更像是朋友間的娛樂局,邊聊天邊把產品資訊娓娓道來。
直播場地被設定在公司中庭。對粉絲而言,這個場景分外讓人親切,影視颶風經常在這裡拍攝vlog,分享公司最新的動態,儼然把大家當做了公司的一份子。
看他們的直播會覺得很舒服,感覺像是參加了一場聚會。
大家齊聚一堂,開著玩笑,分享最近的熱點話題,順其自然地講講產品的特色,分享當天的福利優惠,偶爾和彈幕互動。偶爾當他們聊起彼此的MBTI時,那或許就是準備介紹產品了。
今年雙十一期間,他們做了三場直播,效果達到預期。這樣的故事恰好是抖音電商透過好內容推動生意增長的一個縮影。創作者們持續輸出優質內容,在某個垂類做到資深,然後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把好東西分享給更多使用者,實現流量和生意的雙重增長。
而今,無數達人正在詮釋相似的故事。
“垂釣”賽道的達人@天元鄧剛,一邊發短影片記錄自己和各地魚塘老闆極具戲劇張力的的價格拉鋸戰,一邊在直播間分享交流專業的垂釣知識,沉浸式直播自己組織的垂釣比賽。結果是,他的個人抖音櫥窗,已售件數371萬件。銷量最高的一款魚線,賣出186.8萬件。
專注分享並推薦圖書的@孫 悅,原來只是分享自己讀過的好書,希望治癒自己的精神力量也能幫助更多人。久而久之,網友們開始催促她進行更多分享,即有適合孩子閱讀的,也有展示普世價值觀。現在,她的一條短影片能帶動9萬多套圖書的銷售。
這也與市場的發展不謀而合。如今的商業環境愈發複雜,單純的價格戰無法突出重圍,人們更鐘情於有差異化、有個性、有獲得感和品質感的交易場景。
創作者們所能提供的優質內容,正是構建這一場景的重要元素。他們以不同的視角,源源不斷為使用者提供新的認知,讓抖音平臺保持著旺盛的活力。
提到對未來的規劃時,四維表示還是要穩紮穩打,既要堅持輸出流暢自然的好內容,也要發力電商,開發出更有痛點更有價效比的產品。
不難發現,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好的內容,讓影視颶風得到信任,從而有了發展電商的底氣,而抖音電商良好發展的勢頭,讓影視颶風能夠有更多空間去專注自己的內容。
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抖音。
平臺主動扶持優質內容,引導各領域全面開花,才能吸引到影視颶風這種垂類領域的頭部達人前來發展,而他們的出現也反哺著抖音。
當不同領域的達人發展成為抖音好內容的標杆後,自然而然會吸引到更多內容創作者前來,提供更有價值的創意,吸引不同領域與賽道的使用者。
這是一個生生不息的迴圈。
在今年的抖音電商作者盛典上,抖音電商宣佈升級了流量機制,在全新的環境下,“好內容”將成為生意增長的第一生產力。而在官方支援下,用好內容換好生意,成為一種理所應當、不必感到羞恥的結果,成為人們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
這顯然會為創作者帶來更寬鬆、更自由的創作空間。
未來,他們會把抖音孕育得浩渺而廣闊,共創出蓬勃的內容生態。
最終,無論是好內容,還是好生意,都能在這塊肥沃而堅實的土地上,茁壯成長。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