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耳朵先生


近來一週,公眾的關注點都在“315打假”上。
有條新聞就這樣被忽略了,但我覺得特別值得說說,因為一個細節。
事情的源頭還要從2023年那場團圓宴說起。
河北千萬富翁解克鋒尋親成功,找回了被拐25年的兒子解清帥。
這對父子如今已是網際網路紅人,想必大家都知道。

值得一提的是那場答謝宴上,同樣是尋子父親的謝嶽,上臺與解克鋒握手、相擁,隨後高調宣佈,公開懸賞1000萬找兒子。
“我51歲了,已經找了兒子22年,都沒有結果。我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巧合的是,這回答謝宴的主角解克鋒,也曾公開懸賞100萬找兒子。
面對採訪時,解克鋒大大方方地表示,自己身家“沒有上億,但一千萬有。”
解克鋒的好運,也傳遞到了謝嶽身上。
今年3月14日,懸賞千萬尋子一年後,謝嶽失散24年的兒子謝浩男,終於被找到。
3月16日,謝嶽在深圳,也辦了一場認親團圓宴。
回憶起找孩子的經歷,這個中年男人,忍不住落淚。
尋子24年,跨越27個省區,122個城市,他曾一度把深圳的房子賣掉,全職投入尋子。直到一位朋友勸他:
“如果你什麼都沒有,即使把孩子找回來了,孩子也不一定跟你回家。”
從那時開始,謝嶽才意識到,找兒子重要,掙錢可能更重要。
於是從零開始創業,慢慢擁有了4家公司和6套房子,這才有了後來千萬懸賞的底氣。


我回想了一下,這些年在網際網路上,曾經掀起軒然大波的那些尋親家庭,解克鋒、解清帥父子,謝嶽、謝浩男父子,還有孫海洋、孫卓父子,郭剛堂、郭振父子。
對比下這些尋親家庭吧,看看諸位是否能找出其中的微妙之處:
解克鋒,河北邢臺企業家,擁有好幾家建築公司,曾懸賞百萬尋子,還沒找到孩子,就已經給孩子準備好了三套裝修過的房子。
解清帥認親後很快回歸家庭,和家人一起直播帶貨,很掙錢,也其樂融融。
謝嶽,尋子期間,一邊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一邊創業,如今在深圳擁有4家公司和6套房子,認親當天就送了兒子一輛價值300萬的賓士大G。
尋親成功後,謝浩男還沒見到父親的面,就表示要回歸家庭。
孫海洋,一邊找孩子,一邊把自己的小包子鋪做大做強,開了很多分店,身家雖然沒法和解克鋒、謝嶽比,但也算殷實富裕。
孫卓認親後,雖然一開始說要留在養父母家,但很快就想通,迴歸了親生父母家庭。
郭剛堂,其實他是最知名的尋子父親,也是電影《失孤》的原型,二十多年來,為了找孩子,他騎行50萬多公里,跑了31個省,報廢10輛摩托車,也欠了一身債。
但郭剛堂感動了千萬網友,卻沒能感動他的兒子,尋親成功後,兒子郭振選擇留在養父母家。
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感知到,我想說什麼了。
實際上,仔細留意那些拐賣新聞就會發現,很多被拐的孩子尋親成功後,都會選擇跟養父養母在一起。

我當然無意指責這些選擇留在養父母身邊的孩子,因為本質上他們沒有任何過錯,他們也是被人販子荼毒的苦命人。
更何況,他們對親情的認知,只有養父母。
但是,我是說假如,這些孩子的親生父母是百萬富翁、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呢,他們會怎麼選?
上面三組選擇迴歸親生父母的被拐孩子,已經給出了答案。

是的,世界是殘酷的,但也是現實的。
我真正想說的,其實就一句話:
普通人的人生主線,本質上只有一條,那就是好好搞錢。
至於那些我們可能遇到的意外,比如孩子被拐、天降橫禍、失戀離婚,這些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生的支線。
不管我們是否會遇上,都不要沉溺其中而忘了搞錢這條主線任務,因為假如你沒錢:
孩子被拐又找到了,沒錢未必會跟你回家;
天降橫禍但及時送進了醫院,沒錢未必能治好;
失戀離婚,沒錢才會變成孤家寡人,只要有錢,20歲的男模隨你點,40歲老男人娶20歲小姑娘的老夫少妻,更是隨處可見…
我不是鼓勵這種價值觀,我只是戳破了這個世界的一個真相。
當然,上面這些支線意外,我們這輩子遇不到自然更好,那樣就可以做一個安穩幸福、盡享天倫之樂的富家翁。
可你要知道,貧賤夫妻百事哀,沒有錢,就算生活沒有意外,大抵也不會很順心。

前幾天有個即將大學畢業的讀者私信我,說起自己的職業規劃。
“慾望太多人太累,往後找個簡簡單單的工作幹一輩子,錢多錢少無所謂,活著就行。”
我看到之後立刻回覆他:不行,錢很重要,不能不考慮。

不出社會,你永遠想象不到活著的成本有多高。
圓桌派裡有一期節目,說的是缺錢和愛錢的話題。
嘉賓丁學良說,他在美國讀書時最好的朋友是個猶太人,這個猶太人朋友說過一段話:
你們亞洲人總認為我們猶太人愛錢,我以前也為這一點而感到羞恥。但是後來我父親跟我說了一句話,從此我就知道了為什麼我們家世世代代很愛錢。
因為一旦遇到迫害的時候,無論是什麼理由,能把一家人命買下來的就是錢,所以我們要把錢攢得足夠多,因為我們不能指望任何人。









說完這段話,一旁的竇文濤拍著桌子高呼:
你說的就是我的心裡話!我們這個社會,一切的服務就是為了賺你的錢。






當孩子面臨升學,買不到好的學區房就上不了好學校的時候;
當老人突然重病,躺在ICU需要拿錢續命的時候;
當人生遇到意外,需要你活動人脈託關係請人幫忙的時候…
這一切,原本都是可以用錢解決的事,但因為沒錢,我們不得不付出尊嚴、健康、甚至生命。
想起當年疫情爆發時,最觸動到我的一條新聞。
2020年2月10號,那天是“復工”的日子。
很多人指責疫情還那麼嚴重,怎麼能復工?為了賺錢連命都不要了?
有位記者,抓住了一個回京復工的小夥子,問他:
“路上可能會感染,為什麼那麼著急回來?”
小夥子羞澀地看向鏡頭:
“感染致死的可能性才2%,不開工的致死率是100%,再不上班,我就要餓死了。”
認真搞錢,從來就不代表庸俗,而是清醒地認識到錢帶來的安全感,比我們想象得還要實在。
說句難聽的,你沒錢,假設孩子被拐又找到了,可能都不願意跟你回家。
再說句難聽的,你沒錢,老婆都看你不順眼天天吵架,你有錢回家就在沙發上躺屍,也能家庭和睦。
女生也一樣,你沒錢才叫剩女,你有錢,那叫紫嘖。


作者: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文章首發於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未經授權不得二次轉載,傳送朋友、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


喜歡戳【在看】,好看的人都點了【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