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該給父母多少紅包錢?說下我的真實經驗和血淚教訓……

關注毯叔,看更多金融乾貨

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失聯,請大家加

我個人微信好友,圍觀朋友圈深度交流

大家好,我是毯叔。
我猜此刻,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不是在回家過年的路上,就是已經到家了。
中國人重視親情,每年春節全家團聚過年都是重頭戲。
可與親情關係牽絆在一起的,總有一個誰都不能忽略的關係:
金錢關係。
而且越是長大,這個關係越迴避不了,尤其是在這種重大節日,好不容易回一次家,免不了要給父母帶一點心意,包一點紅包。
最近就有很多朋友和我表達了他們的糾結和煩惱:
過年回家,到底給父母多少紅包錢最合適?
鑑於問這個問題的人實在太多,今天我就專門給大家盤一盤。
先來看影片:
先說點理性資料。
前兩年,某諮詢機構做了一個問卷調查:
“80、90後每個月給父母多少養老費用?”
這裡統計的是月度資料,咱們乘以12就變成了全年。
從調查結果來看,80後給的多點,每個月給500,一年給6000以下的佔了26.44%,一年給500-2000的共佔20.69%,當然也有每月給3000、5000以上,一年給五萬以上的孝子。
而90後相比而言,各個數額的人數都少了一些,最多的顯然是一分都不給的,佔了58.93%。
圖源:《漫長的告別》
為此,我還諮詢了一個我大學的教授,他正巧前陣子在做相關方面的研究,基於大量的調研資料給了我這樣一個公式:
子女給父母的年費用=(子女家庭平均收入➖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20%➗需贍養人數✖️12
什麼意思呢?舉個栗子:
假設你和太太組成的小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元,當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線是500元
那你給父母的錢=(5000-500)*20%/2*12=5400元。
當然,是給一個人的,即給父親5400元,再給母親5400元。
圖源:《漫長的告別》
資料和公式僅供參考,教授最後還不忘提示我,這個計算所得出的金額基本屬於“標準線”。
啥叫標準線?
大概就是:往上可以無限延伸,往下有點說不過去……
教授的公式有科學性麼?
當然有科學性。
但對我們的生活真的有所指導麼?
我只能打個問號。
畢竟,公式就是公式,事實就是事實。
如果真實世界裡所發生的所有事,都能用公式簡單套用,那隻要我們學好數學,就沒什麼矛盾需要處理了。
圖源:《請回答1988》
在這些年,我所看到的、聽到的,和父母剪不斷理還亂的無數金錢矛盾和糾葛中,我們所需要考慮的,其實遠比計算題更為複雜,更為全面,也更有挑戰性。
所以,迴歸到情感和現實的層面,到底該拿年收入的多少給父母最合理?
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大家可以分成以下幾個維度去考慮:
1,你有錢沒錢?
2,你父母有錢沒錢?
3, 你父母怎麼看你給錢這件事?
具體來說,有下面幾種情況,歡迎大家對號入座,
第一種情況,你有錢,你父母沒錢。
比如沒有退休金,沒有養老保險,也沒有固定收入。那沒啥說的,你想給也得給,不想給也得給,尤其是獨生子女。
畢竟他們指望你的錢養老呢,至於給多少,我建議按月給,保障他們的每月生活,金額可以在你自己收入的10-20%左右,當然你收入越高,父母收入越低,這個比重可以越大。
圖源:《今生第一次》
第二種情況,你有錢,你父母也有錢。
這種你給不給,給多少,都是心意了,反正爸媽也根本不在乎你這點錢。當然,如果你能給他們錢,也變向向他們證明你過得還不錯,他們自然更放心。
而且就算拿了錢,他們也不一定會花,反而會給你存著。我一個朋友就和我說,她之前陸續給過母親十萬左右的零花錢,結果去年遇到難事,她母親一下拿出了二十萬給她用。感動。
第三種情況,你沒錢,你父母有錢。
這種情況,你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不讓父母倒貼就不錯了,這個問題你根本不需要考慮。
還有第四種情況,你沒錢,你父母也沒錢。
這可以說是最悲催的一種情況。而且我發現,在這個問題上飽受折磨的,大多是這類人群。
圖源:《都挺好》
也正因為這類情況,我們就必須要考慮到第三個維度,你父母怎麼看你給錢這件事。
如果你父母雖然沒錢,但首先希望你能過好,那建議你先別考慮孝道,抓緊時間投資自己,早日脫貧。
等以後有的是時間回報父母,明事理的父母也一定會懂。
但如果你父母沒錢,眼巴巴指望著你的錢用,經常暗示甚至明示你要錢,這種情況也不少,尤其在多子女家庭、農村家庭、重男輕女的家庭,父母觀念裡,養兒就是用來防老的,不管你要錢管誰要?
這種情況下,你躲是躲不掉的,能給點就給點,但也一定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如果給了錢以後,父母還對你進行人生攻擊,那在法律上情理上你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圖源:《天道》
還有一種情況我也得提下,如果你父母沒錢,管你要錢,但他們基本沒有理財的理念和思路,甚至拿著你給的錢,去瞎霍霍。買保健品,買高風險理財,或者逞強借給親戚要不回來那種。這種只要你有一次踩了雷,以後趁早別給。
說句非常現實的話,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所有涉及和父母產生爭執的經典問題,都只有一個且唯一一個答案:
看你父母在相關領域是否成功。
如果他們在相關方面表現平平,甚至還不如平均水平,那你最好的方法就是,視家庭和睦程度,給與不同表達形式的拒絕。
當然,世事哪有那麼絕對,三個維度也不是永恆不變的,會隨時根據你自己和父母的情況無縫切換。
就拿我自己舉個例子:
剛畢業我還是單身的時候,基本屬於第三種情況,自己沒錢,但父母有錢。
每月工資太低,日常花銷房租付完,基本不剩錢了,甚至還得父母補貼點。
這種情況下,我自然沒錢給父母。但逢年過節還是會買他們喜歡的酒、禮品等等,到年底給父母一個紅包,也就1000元,意思意思。
圖源:《家族的形式》
後來工作幾年也結婚後,手頭相對寬裕很多,但我也不會每月給父母錢,年底一起給雙方父母包個大紅包,金額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多點。
再後來,我有了孩子,很多錢就花在了孩子身上,父母又來幫忙照顧孩子,我總不能讓他們花錢,於是開始每月給他們幾千塊生活費。這個錢夠不夠用我也沒問過,他們也沒說過,但最起碼是我們的態度。
當然過節給父母的大紅包是不能少的,也會隨時買點東西,但不會太刻意,總體上遵循我們來擔負開支的原則。
畢竟,他們能幫忙,已經是我輩修來的福氣了,不是用金錢能衡量的。
總體來說,給父母錢其實很容易,找個藉口就給了,給多給少都是心意。但在我看來最難的是,還是讓父母在他們自己身上把錢花掉。
我父母就是,經常表面上收了我的錢,結果一分都不動,說是要給我存著,以防萬一。
拜託,我都多大了~
圖源:《家族的形式》
對這種情況,我也早就積攢了豐富經驗,既然他們自己不花錢,那我就幫他們在他們身上花了吧。
比如帶他們去旅行,從國外到國內,讓他們去體驗我能給他們的,給他們買商業保險,讓他們偶爾生病能去特需或者國際部,有什麼東西能在網上買更放心便宜的,我就在網上給他們買,反正網路支付他們也用不太明白,而且我會說我可以用積分兌換。
我還有個朋友更牛,她和我說,她給父母錢的方式是向父母借錢。
平時有事沒事,她就會先向父母借點錢,千八百的,約定好下個月還他們。
下個月月初,她會在借的錢的基礎上加上個三五百還父母。告訴他們每個月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厲害,這些錢相當於上個月借的錢的利息。
一般這個時候父母都會聯手揍她一頓,怪她欺負他們沒文化,但收的時候是喜滋滋的。
後來這招數用的多了,大家自然都心照不宣了。但父母樂意配合,何不繼續演下去呢?
圖源:《家族的形式》
好,和大家說了這麼多,從理性到感性,從共性到個性,不知是否解答了你們心中的疑慮。
要我說,其實這件事,真不需要有太多疑慮,錢在你手上,主動權是你的。別人再多的意見都是參考,你才是決定者。
所以,你想給就給,給多少都是心意,不想給也不必搞得自己處處被動,讓自己被道德綁架。
不過作為過來人,我還是得給大家提個醒:
給錢可以,但千萬不要讓父母長期幫你保管錢財,更不要讓父母知道你的真實收入。
各種家庭慘劇都是咋釀成的,不用我多說了吧。懂得都懂。
圖源:《我的大叔》
當然我知道,雖然近期有很多朋友都在焦慮這個問題,但他們只是極小一小撮人。
更多朋友,其實還遠遠不用考慮這個世紀難題,畢竟他們現在的狀態還是
——父母倒貼。
*「毯叔盤錢」所有內容繫個人觀點,僅以交流個人想法和分享知識為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參考。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讀者結合個人財務狀況,獨立決策。
最後給大家發兩個春節限時福利:
我的年度陪伴群,加入後可以圍觀我對於財富、金融、投資、副業、IP方面的實操和認知,目前已有1000多個小夥伴加入。
進入2025年,年度陪伴群也要進入新階段,我給大家發個優惠:
原價999,首發早鳥價149元,春節再送一張30元優惠券,到手價是全年最低價119元!
一頓晚飯錢,就可以貼身圍觀毯叔一整年,有一句話啟發到你了就受益無窮
詳細權益見下圖,掃碼即可加入,不拍真的會後悔一整年:
另外,如果你想更深度學習,獲取更多金融和財富乾貨資源,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毯叔金融密友圈】,加入即可享1V1提問等9大權益
春節期間限時贈送160元紅包,抵扣後僅需299元即可加入
另外再贈送2025年度陪伴群相當於買一贈一”,全年最優惠價格,僅此一次
歡迎大家抓住機會,早加入早受益👇
為防失聯,點選👇關注毯叔私人小號
回覆“盤錢”領30本搞錢神書
覺得內容不錯,點個“在看”,分享給朋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