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回家,給父母多少錢最合適?說說我的真實經驗 2025-05-08 08:19 毯叔盤錢 點選 關注毯叔,看更多金融乾貨 猜想此刻,看到這篇文章時,你不是在回家過節的路上,就是已經到家了。 中國人重視親情,每年中秋的團圓相聚都是重頭戲。 可與親情關係總是牽絆在一起的,還有一個誰都不能忽略的關係: 金錢關係。 而且越是長大,這個關係越是迴避不了,尤其是在這種比較重要的節日,好不容易回一次家,免不了要給父母帶一點心意,包一點紅包。 最近就有很多朋友和我表達了他們的糾結和煩惱: 過節回家,到底拿自己收入的多少給父母最合理? 鑑於問這個問題的人實在太多,今天我專門就此事給大家盤一盤。 先說點理性資料。 前兩年,某諮詢機構做了一個問卷調查: “80、90後每個月給父母多少養老費用?” 這裡統計的是月度資料,咱們乘以12就變成了全年。 從調查結果來看,80後給的多點,每個月給500,一年給6000以下的佔了26.44%,一年給500-2000的共佔20.69%,當然也有每月給3000、5000以上,一年給五萬以上的孝子。 而90後相比而言各個數額的人數都少了一些,最多的顯然是一分都不給的,佔了58.93%。 圖源:網路 我還諮詢了一個我大學的教授,他正巧前陣子在做相關方面的研究,基於大量的調研資料給了我這樣一個公式: 子女給父母的年費用=(子女家庭平均收入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20%需贍養人數12 舉個栗子: 假設你和太太組成的小家庭平均月收入5000元,當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線是500元 那你給父母的錢=(5000-500)*20%/2*12=5400元。 當然,是給一個人的,即給父親5400元,再給母親5400元。 圖源:《漫長的告別》 資料和公式僅供參考,教授最後還不忘提示我,這個計算所得出的金額基本屬於“標準線”。 啥叫標準線? 大概就是:往上可以無限延伸,往下有點說不過去…… 教授的公式有科學性麼? 當然有科學性。 但對我們的生活真的有所指導麼? 我只能打個問號。 畢竟,公式就是公式,事實就是事實。 如果真實世界裡所發生的所有事,都能用公式簡單套用,那隻要我們學好數學,就沒什麼矛盾需要處理了。 圖源:《請回答1988》 這些年,我所看到的、聽到的,和父母剪不斷理還亂的無數金錢矛盾和糾葛中,我們所需要考慮的,遠比計算題更為複雜,更為全面,也更有挑戰性。 所以,迴歸到情感和現實的層面,到底該拿年收入的多少給父母最合理? 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可以分成以下幾個維度去考慮: 1,你有錢沒錢? 2,你父母有錢沒錢? 3, 你父母怎麼看你給錢這件事? 第一種情況,你有錢,你父母沒錢。 比如沒有退休金,沒有養老保險,也沒有固定收入。那沒啥說的,你想給也得給,不想給也得給,尤其是獨生子女。 畢竟他們指望你的錢養老呢,至於給多少,建議按月給,保障他們的每月生活,金額可以在自己收入的10-20%左右,當然你收入越高,父母收入越低,這個比重可以越大。 圖源:《今生第一次》 第二種情況,你有錢,你父母也有錢。 這種你給不給,給多少,都是心意了,反正爸媽也根本不在乎你這點錢。當然,如果你能給他們錢,也變向向他們證明你過得還不錯,他們自然更放心。 而且就算拿了錢,他們也不一定會花,反而會給你存著。我一個朋友就和我說,她之前陸續給過母親十萬左右的零花錢,結果去年遇到難事,她母親一下拿出了二十萬給她用。感動。 第三種情況,你沒錢,你父母有錢。 這種情況,你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不讓父母倒貼就不錯了,自然不在考慮的範圍內。 第四種情況,你沒錢,你父母也沒錢。 這可以說是最悲催的一種情況。而且我發現,在這個問題上飽受折磨的,大多是這類人群。 圖源:《都挺好》 這裡面就涉及到了第三個維度,你父母怎麼看你給錢這件事。 如果你父母雖然沒錢,但首先希望你能過好,那你就先別考慮孝道,抓緊時間投資自己,早日脫貧。等以後有的是時間回報父母,明事理的父母也會懂。 如果你父母沒錢,眼巴巴指望著你的錢用,暗示甚至明示你要錢,這種情況也不少,尤其是在多子女家庭、農村家庭、重男輕女的家庭,父母觀念裡,養兒就是用來防老的,不管你要管誰要。 這種情況,躲是躲不掉的,能給點就給點,但也不能打腫臉充胖子。如果給了以後,父母還對你進行人生攻擊,那在法律上情理上你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圖源:《天道》 還有一種也得說下,如果你父母沒錢,管你要錢,但他們基本沒有理財的理念和思路,甚至拿著你給的錢,去瞎霍霍。買保健品,買P2P,或者逞強借給親戚要不回來那種。這種一次被你踩了雷,以後就趁早別給。 事實上,世界上所有這些涉及和父母產生爭執的經典問題,都只有一個統一答案: 看你父母在相關領域是否成功。 如果他們在相關方面表現平平,甚至還不如平均水平,那你最好的方法就是,視家庭和睦程度,給與不同表達形式的拒絕。 當然,世事哪有那麼絕對,三個維度也不是永恆不變的,會隨時根據你自己和家庭的情況無縫切換。 拿我自己舉個例子: 剛畢業還是單身的時候,我基本屬於第三種情況,自己沒錢,但父母有錢。 每月工資太低,日常花銷房租付完,基本不剩錢了,甚至還得父母補貼點。這種情況下,我自然沒錢給父母。但逢年過節還是會買他們喜歡的酒、禮品等等,到年底給父母一個紅包,也就1000元,意思意思。 圖源:《家族的形式》 後來工作幾年了,也結婚後,手頭相對寬裕很多,但也不會每月給父母錢,年底一起給雙方父母包個大紅包,金額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多點。 再後來,有了孩子,很多錢就花在了孩子身上,父母又幫忙照顧孩子,我總不能讓他們花錢,於是開始每月給他們幾千塊生活費。這個錢夠不夠用我也沒問過,但最起碼是我們的態度。 當然過節的紅包是不能少的,也會隨時買點東西,不會刻意,總體上遵循著我們來擔負開支的原則。 畢竟,他們能幫忙,已經是我輩修來的福氣了,不是用金錢能衡量的。 總體來說,給父母錢其實很容易,找個藉口就給了,給多給少都是心意。但在我看來最難的是,還是讓父母在他們自己身上把錢花掉。 我父母就是,經常表面上收了我的錢,結果一分都不動,說是要給我存著,以防萬一。 拜託,我都多大了~ 圖源:《家族的形式》 對付這種情況,我也早就積攢了豐富經驗,既然他們自己不花錢,那我就幫他們在他們身上花了吧。 比如帶他們去旅行,從國外到國內,讓他們去體驗我能給他們的,給他們買商業保險,讓他們偶爾生病能去特需或者國際部,有什麼東西能在網上買更放心便宜的,我就在網上給他們買,反正網路支付他們也用不太明白,而且我會說用我的能攢積分。 我還有個同事更牛,她和我說,她給父母錢的方式是向父母借錢。 平時有事沒事,她就會先向父母借點錢,千八百的,約定好下個月還他們。 下個月月初,她會在借的錢的基礎上加上個三五百的還父母。告訴他們每個月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厲害,這些錢相當於上個月借的錢。 一般這個時候父母都會聯手揍她一頓,怪她欺負他們沒文化,但收的時候是喜滋滋的。 後來這招數用的多了,大家自然都心照不宣了。但父母樂意配合,何不繼續演下去呢? 圖源:《家族的形式》 說了這麼多,從理性到感性,從共性到個性,不知道是否解答了你們心中的疑慮。 其實這件事,真不需要有太多疑慮,錢在你手上,主動權是你的。別人再多的意見都是參考,你才是決定者。 所以,你想給就給,給多少都是心意,不想給也不必搞得自己處處被動,讓自己被道德綁架。 不過作為過來人,我還是得給大家提個醒: 給錢可以,但千萬不要讓父母長期幫你保管錢財,更不要讓父母知道你的真實收入情況。 各種家庭慘劇都是咋釀成的,不用我多說了吧。 圖源:《我的大叔》 當然了,人類向來只相信倖存者偏差。雖然有很多朋友,近期都在憂心這個問題,但我相信,他們仍然只是極小的一小撮人。 更多朋友,其實還遠遠不用考慮這個世紀難題,誰讓他們現在所處的狀態還是 ——父母倒貼。 【毯叔說】 給父母錢的前提是,你自己得有錢,不能在家人的面前還打臉充胖子。 當然,現在這個時候,賺點錢不容易,一定要想辦法開闢自己的第二曲線,增加收入管道。 這也是我的重磅產品【第二曲線創富掘金會】的核心關注點。 什麼是【第二曲線創富掘金會】? 這是毯叔首創的助力普通人第二曲線啟動&創富的全週期、多維度、體系化合夥人賦能專案,為期三年。 一共包含10大獨家權益,全面幫你解決第二曲線的多個卡點,助你起飛! 如果你也想啟動第二曲線,實現多元變現,【毯叔年度閉門會】期間限定福利,只需支付【300元】定金,即可與毯叔預約一次語音稽核諮詢,溝通你的問題和卡點。 諮詢透過,定金可膨脹為3000元,僅需【6980元】就能加入毯叔賦能三年的【第二曲線創富掘金會】,還有五大超值福利限時贈送! 未來3年,與毯叔同行,進化超級個體,高效創富變現,我等你! 點選 關注毯叔 回覆“盤錢”領30本搞錢神書 覺得內容不錯,點個“在看”,分享給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