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ie品牌創始人劉光耀和和貴陽女首富的離婚瓜,家人們吃了嗎?

省流版總結:名校精英男和百億富家女結婚半年又離婚,富家女爆料精英男欠款千萬不還,整場婚姻就是一個騙局。

這個狗血故事的男主劉光耀是標準的名校精英男,北大+清華+港大+牛津,學歷buff疊加到了頂。


他一手創立的無性別服裝品牌bosie(中文名“伯喜”),是之前那輪新消費熱潮裡絕對的寵兒,創立的前五年,就融了8輪資,總額達到了驚人的5億元。


最春風得意的時候,bosie在寸土寸金的淮海路擁有一個面積兩千多平米的旗艦店,那架勢確實有點劍指優衣庫的意思。


可惜好景不長,他們的生意很快就急轉直下,光是2022年bosie就虧了1.7億元,那家豪華的旗艦店當然也關了。

也許是命不該絕,2023年初bosie又得到了一筆1億元B2輪融資把命給續上了。這個帶著鈔能力解救了bosie的人就是當時和劉光耀訂了婚的貴陽女首富安吉。

故事的女主人公安吉,是白富美中的白富美,貴為上市公司貴州信邦製藥的董事長,說身家過億一點都沒誇張。

倆人的豪華婚禮是年初辦的,離婚是8月宣佈的。

男女主角親自下場撕逼,男方說女方用金錢控制他,女方說男方直男微雙,舍了他5400w,還欠1000w不還。(容我喝杯82年的雪碧壓壓驚……


這就是一齣豪門贅婿狗血劇啊。當然其中的是非我是分不清,我只覺得:現在服裝生意真的好難做啊。

清北出身的高材生,再加上以億為單位的資金支援,也沒能讓bosie力挽狂瀾。現在時尚行業是不是真的已經成了一個誰做誰賠的高危行業了?


雖然現在說這個話有點馬後炮的嫌疑,但其實我對bosie慘淡的現狀一點都不意外,比較意外的是它居然能融到這麼多錢。



投資人們但凡花錢之前諮詢下我,這幾個億也不至於這麼打了水漂(狗頭

真的不是我給自己臉上貼金,對我們做時尚這一行的人來說,其實一眼就能發現bosie的關鍵問題:它主打的“無性別”服裝,其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概念。

打破男女裝界限這件事,在時尚界實在是一個上古時代的話題了。


早的可以追溯到60年代YSL的吸菸裝,當妝容冶豔的女子穿上嚴肅的西裝,雌雄同體的矛盾魅力有顛倒眾生的力量。

近的也可以看看哈卷Harry Styles的穿搭,蕾絲、流蘇、亮片……這些傳統意義上的女裝元素他統統敢於上身,百無禁忌倒也自成一派。

無論怎麼看,無性別穿搭都是一個很陳舊的概念,觀念上並沒有什麼開天闢地的地方,我們編輯要是報這個選題我都不會透過。

不知道各大投資機構是不是被劉光耀的名校光環和說故事能力蠱惑了才心甘情願地掏出了大把的真金白銀。

而且bosie對於無性別的理解也很流於表面。做一堆松身T恤就叫無性別?

咱們消費者雖然不是各個都有清北的學歷,但我們也不是傻,掙錢最起碼也要拿出點誠意來吧……


bosie的第二個弱點劉光耀自己也承認過,貪大求快。



開一間店就花了超過3000萬元,同一年bosie投了幾千萬的廣告。那段時間,我關注的所有b站up主都在給bosie打廣告。宇宙大牌也經不起這麼瞎燒錢啊。


這一點,我覺得也是這一批近幾年崛起的新消費服裝品牌和一些穩紮穩打做起來的老牌國產服裝品牌很大的不同。

bosie這樣的牌子花的不是自己的錢而是投資人的錢,說白了就是撒錢的時候不心疼,和那種從小服裝廠一點點摸爬滾打做起來的國產品牌不是一個邏輯體系的。

而投資人的錢,既是幸運也是詛咒。資本的遊戲真不是那麼容易玩的。很大程度上,bosie的貪大求快也是投資人介入的結果。

投資方希望的是bosie能儘快把盤子鋪大,不管最後能不能成,起碼要看起來像下一個優衣庫,這樣他們才能適時退出,賺得盆滿缽滿。


說句殘酷的真話,很多資方對這樣的操作會不會消耗品牌和背後的團隊,其實是不在乎的。


這讓我想到了另一個前陣子關停的品牌Calvin Luo。

Calvin Luo關停,對很多人來講是個巨大的意外,只因這個設計師品牌在外人看來實在是如日中天。

名氣上來說,Calvin Luo上過巴黎時裝週官方日程,在Vogue Runway擁有姓名。

從商業體量上來說,他們擁有6家品牌旗艦店,線上線下渠道全面鋪開,整間公司有上百位員工。


但這種光鮮的表象背後,是快速擴張帶來的可怕壓力。資本的介入像一條冷酷高效的皮鞭,催著設計師不斷地增加SKU,不斷開新店,招人……

像陀螺一般旋轉的設計師本人就在鮮花掌聲紛至沓來的時刻達到了內耗的極點。

Calvin Luo宣佈關停之後,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明明一切都看上去蒸蒸日上,但我其實能懂這種感覺,再不停下,就真的燈油耗盡了。


我身邊其實有很多設計師朋友,和他們聊天最大的感受就是現在的設計師品牌真的不好做。

每年都有一批又一批聖馬丁、帕森斯畢業的學生加入創立品牌的行業,但有幾個能成為下一個SHUSHU/TONG呢?

這場遊戲的殘酷程度可能不輸給《魷魚遊戲》。

設計師品牌那些複雜的款式和他們有限的銷量就註定了生產成本高昂。

逛小紅書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質疑的聲音,***品牌憑什麼賣得這麼貴?都快和大牌一個價了。

其實是因為如果不這麼定價,那麼這個系列從生產線上下來的那一刻就註定虧錢。生產成品、營銷成本、運營成本都要靠這個定價來覆蓋。

如果你知道在巴黎、米蘭辦一場時裝秀要花多少錢就會明白這些品牌們的財政壓力有多大。


但殘酷的是,當品牌力支撐不起這個溢價的時候,清倉甩賣又成為一種必然。


雖然有便宜不佔說不過去哈,但其實看到這些超低的定價我的內心感受還是很複雜的,這是實在沒有辦法了,只能少虧一點是一點了。

這條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都不好過。就算是那些已經上了正軌的設計師品牌也是這樣,比如Jacquemus。

每年時裝週,Jacquemus的秀都算是重頭戲。地點每次都選得很巧妙,也從來不缺熠熠星光。




在獨立設計師品牌裡,Jacquemus無論是從體量還是從討論度來說,都是第一梯隊的了。


可是直到他們原計劃在2025年開設的幾家店,在簽訂租約前被臨時取消,大家才意識到,原來華麗的袍子上也爬滿蝨子,當紅炸子雞的生意也危機四伏。


其實我覺得Jacquemus的設計能力在同儕中不算最為出眾的,品控也一般,能做到今天這個體量,他們的營銷能力功不可沒。



那種時髦裡帶點瘋感的路線挺另闢蹊徑的,或許轉行做廣告公司倒會是一騎絕塵。

但設計力的虛弱,再加上盈虧自負的獨立運作也就意味著Jacquemus的容錯率很低,一步錯,或許就會迎來步步錯。

如今的時尚生意真的好難好難,努力支撐的老玩家,和剛入場的新玩家,或許只能是因為熱愛了吧。家人們最看好的設計師品牌是哪些呢?留言我們討論一下咯~



文字:tt
編輯:宇博
圖片:膠膠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文字原創

往期回顧

點選獲取更多精彩
想常常看我的文章,就去我的主頁標個🌟~
想看會動的我,就關注👇這些影片賬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