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巴黎工坊的絲綢堆裡,在紐約街頭的塗鴉牆下,在元宇宙的畫素矩陣中——時尚從未停止與人類文明對話。
從維多利亞時代的華服陳列到當代多元文化的解構主義,BAZAAR的造型師始終處於審美浪潮的尖端。他們用顛覆性的創意重新定義“風格”的邊界,將服裝從功能性的遮蔽物昇華為文化符號,將模特從衣架轉化為故事的講述者。每一組大片、每一件華服、每一次顛覆,150年,32000頁,超過2000場視覺實驗——BAZAAR的每一場造型革命,都是時裝留下的時代印記。

19世紀末,高階時裝屋的崛起催生了最早的“造型”概念。

Charles Frederick Worth
被譽為“高階定製之父”的英國設計師Charles Frederick Worth,不僅於1858年在巴黎創立了首家高階時裝屋,更透過搭配成套服飾與配飾,奠定了現代時裝造型的雛形。

1858年在巴黎創立了首家高階時裝屋
他要求模特(當時多由其妻子Marie Vernet擔任)在沙龍中動態展示服裝,頭戴羽毛帽、手持陽傘,將單品組合為完整的“造型”——這一概念徹底改變了貴族女性隨意混搭服飾的習慣,而這種以實際人體著衣的模特展示也成為後來時裝模特表演的開端。

《Harper's BAZAAR》1867年創刊號封面
1867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年,《Harper's BAZAAR》以大開本16頁的形態誕生。創刊號上,主編瑪麗·路易絲·布斯(Mary Louise Booth)以“為優雅女性提供知識、品味與靈感”為宗旨,開創性地將時裝插畫、文學短篇與生活指南結合。
彼時美國社會正經歷戰後重建,女性開始走出家庭參與公共事務,而每週六準時送達的芭莎雜誌,以20版內容為上層女性提供精神慰藉與實用指南——從巴黎最新裙撐設計到家庭園藝技巧,從簡·奧斯汀小說連載到女性參政討論,不知不覺間成為女性啟蒙的隱形課堂。

1894年,《Harper’s BAZAAR》首次以插畫形式呈現Worth設計的晚禮服,畫中貴婦的蓬裙、手套與珠寶的搭配比例,成為當時美國上流社會的著裝模板。這種透過雜誌傳播“完整造型”的模式,悄然播下了時尚民主化的種子。

第一位傳奇編輯Carmel Snow執掌《Harper’s BAZAAR》後,確立了現代時尚雜誌的超前審美意識。在20世紀20年代的經濟蕭條期,當女人們還穿著標準尺碼的及膝長裙時,《Harper's BAZAAR》就開始討論有關“迷人程式碼”的話題。
1947年,Carmel Snow在巴黎秀場觀看Dior首場時裝釋出會時評價說:“我親愛的迪奧先生,你設計的禮服真是展現了‘新風貌’(NEW LOOK)!”緊身胸衣以更隱秘的方式迴歸,將戰後女性從實用主義軍裝風拉回奢華夢境——不再是束縛,而是對女性重獲經濟主導權的禮讚,這陣由BAZAAR率先颳起的風潮風靡至今。

Richard Avedon拍攝作品

Peter Lindbergh拍攝作品
20世紀50年代是一個誕生大師和偶像的年代,巴黎的高階時裝業開始進入巔峰狀態,Dior、Balmain、Chanel等人決定了50年代巴黎時尚女性的形象。與《Harper's BAZAAR》有過密切合作的Richard Avedon、Peter Lindbergh 、Patrick Demarchelier等攝影大師為BAZAAR留下了許多歷史上的經典造型,直到現在也時常被用來致敬。

在20世紀初,造型師的角色還沒有明確定義,時尚雜誌編輯和攝影師通常自己負責模特的造型。

時尚編輯雖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造型師,但時任BAZAAR時尚編輯的Diana Vreeland以“編輯即造型師”的理念,開啟了造型藝術的革新時代。

Diana Vreeland豐富的行業經驗塑造了她獨特的審美和開闊的視野,使她勇於打破傳統束縛。在比基尼風潮剛剛湧動時,她就預見到這款單品將引發變革,將比基尼形容為“一顆時尚界的原子彈”。她力排眾議在雜誌刊登了首組比基尼大片,拍攝時模特的肌膚露出程度令整個編輯部譁然。
面對不理解的聲音,Diana Vreeland毫不畏懼地回答“你們這樣的態度,就像文明倒退了一千年”。她透過這場視覺革命,實質性地推動了女性身體自主權的討論。

Diana Vreeland熱衷於自由張揚的美學風格,她讓模特不必像過去一樣身著盛裝擺出優雅姿勢,而是以自然隨性、充滿生活氣息的狀態出現,甚至忘記鏡頭的存在。
Diana Vreeland與攝影師Louise Dahl-Wolfe曾為雜誌拍攝了一組名為“飛向太陽谷”的時裝系列。模特的小麥色皮膚在亞利桑那州充足的陽光下略顯粗糙,與身上絲滑精巧的圍巾形成對比,帶來了極具衝擊力的時尚敘事。

Loulou de la Falaise
最具有革新精神的20世紀60—70年代撲面而來,這個年代湧現出的靈感和思路,令設計師在今天都取之不盡。1966年,Yves Saint Laurent以他的摯友Loulou de la Falaise 為靈感繆斯,設計出了YSL品牌舉世經典的“吸菸裝”,一發布便引起當時時裝界的轟動。

1967年《Harper's Bazaar》內頁的吸菸裝女郎
那時保守的大眾審美認為,女性如果效仿男士穿西裝,會被認為不倫不類,更有甚者認為這樣是侵犯了男性尊嚴。但主編Nancy White堅持用8頁篇幅展示女性穿西裝抽雪茄的形象,宣告性別界限的消融。


20世紀60年代“迷你裙”的誕生掀起了一場服裝革命,女性再也不用受到裙襬的限制,釋放了雙腿,開始渴望展現自己的身體。黑色絲襪被Edie Sedgwick帶進了大眾視野,一度成為當時最時尚的單品。

《Harper's BAZAAR》也開始摒棄50年代沉悶整齊的穿衣風格,帶領女人們嘗試太空服、A-Line高腰剪裁、緊身衣、金屬塗層的外套、吊帶裙、半透明風衣、網眼襪……

1990年6月,美國版《Harper's BAZAAR》以“Not So Virginal”為題釋出封面故事,記錄了流行歌后Madonna在“Blond Ambition Tour”巡演中的革命性造型——由讓·保羅·高緹耶(Jean-Paul Gaultier)設計的香檳色錐形緊身胸衣。身著錐形胸衣的麥當娜像一名身披鎧甲的女戰士,不僅展示出了女性的身體美,更展示著女性獨有的力量美。
這場視覺風暴不僅重新定義了女性身體表達的邊界,更透過BAZAAR的鏡頭,將“內衣外穿”的理念推向全球輿論中心,成為了一種女性力量與自由的象徵。

用太空服預言科技革命、用超模身體挑戰種族偏見,《Harper’s BAZAAR》這150多年間始終在回答同一個問題:什麼是時代認為“值得追求的美”?

1959年,BAZAAR以一張封面改寫了時尚界的“膚色敘事”。China Machado,一個名叫“中國”的混血模特,眉眼之間流轉著東方美的韻味,身穿一襲粉色禮服的她,出現在《Harper's BAZAAR》1959年2月刊封面上,成為首位登上BAZAAR的非白種人模特。

1965年,被譽為第一位黑人超模的Donyale Luna
登上英國版《Harper's BAZAAR》

《Harper’s BAZAAR》1997年2月刊
超模Naomi Campbell
20世紀90年代是“群星閃耀”的年代,也是模特界開始變得“有色”的年代。1965年,被譽為第一位黑人超模的Donyale Luna登上英國版《Harper's BAZAAR》。時隔30年,以超模Naomi Campbell為代表的黑人模特們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就如發表於《Harper’s BAZAAR》1997年2月刊,主題為“The Fresh Tones” 的大片,不僅是攝影史上的傑作,更是時尚圈向世界遞交的和解信箋:美的光譜,從未有邊界。


直到21世紀的今天,這場和解仍在延續。英國版《Harper’s BAZAAR》2018年拍過一組攝影專題:由造型師Charlie Harrington精心裝點的五位女孩身穿華服,恣意地在莊園內穿梭。跳繩、爬樹、探險,在這場只屬於女孩的派對裡,不同膚色的模特享受著最純粹快樂的相處。

《時尚芭莎》2019年8月刊
歌手Rihanna

《Harper's BAZAAR》美國版2020年5月刊
歌手Rihanna

《Harper's BAZAAR》美國版 2020年3月刊
模特Anok Yai
從Naomi在20世紀90年代掀起的“黑色風暴”,到如今封面故事中不同膚色的面孔交織共生,BAZAAR始終在用視覺語言對抗著隱性歧視。每一張跨越種族的封面,都是對時尚界血統論的無聲反擊,亦是多元時代最優雅的註腳。
21世紀,隨著全球化浪潮來襲和網際網路的發展,BAZAAR成為跨文化的翻譯者。2001年中國版《時尚芭莎》創刊號面世,構築起國內讀者與國際時尚潮流的橋樑。



在《時尚芭莎》2009年1月刊中,鞏俐演繹了海盜爺John Galliano時期的Christin Dior 2007春夏高定“蝴蝶夫人”等系列,她眼角的東方神韻與服裝造型中的西方輪廓在自然中共生,既復刻了Dior黃金年代的極致工藝,亦以東方皮囊重構西式骨架,讓大洋彼岸的巴黎工坊聲息穿越半個世紀,與東方美學交織出文明碰撞的鋒芒。

《時尚芭莎》2010年10月刊
李冰冰曾連續11年登上《時尚芭莎》封面,其中最經典的要屬2010年10月刊黑髮紅唇搭配紅色髮飾的造型,這張封面也被評為《Harper's BAZAAR》2010年全球最佳封面,在中國時尚攝影史上繪製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時尚芭莎》2011年12月刊
2011年由李東田擔任造型師,為章子怡打造的《時尚芭莎》封面造型把中國造型的水準推向亞洲的巔峰,那張復古中帶著柔美、大氣中夾雜冷豔的臉驚豔了世界。

《時尚芭莎》2024年9月刊
當讀者翻開最新一期的雜誌,仍能聽見1867年那個紐約深秋發出的聲音——美,是永不妥協的自由。那些曾被別針固定、被絲線縫合、被畫素重構的瞬間,終將連綴成一部關於自由與創造的史詩。而BAZAAR所引領的時尚潮流,始終是這部史詩的第一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