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港交所5個IPO敲鐘了

名場面。
作者 I 楊繼雲 劉博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此時此刻,港交所人潮湧動。
今天(7月9日),港股再度上演熱鬧一幕——藍思科技、極智嘉、峰岹科技、訊眾通訊、大眾口腔,5家企業集體鳴鑼。
其中,藍思科技一舉引入10名基石投資者,開盤市值一度突破1000億港元;極智嘉也登頂港股機器人IPO規模之最,市值220億港元;峰岹科技、訊眾通訊、大眾口腔則開盤大漲。
放眼望去,赴港IPO隊伍人頭攢動。這一幕註定將載入港股史冊。
一天5個IPO
“港交所的鑼不夠用了”
如此盛況,令人驚歎。
先看今天港交所的巨無霸——來自湖南的藍思科技,掌門人是周群飛。她出生於1970年,從一位輟學的打工妹成為兩度敲鐘的董事長。早在2015年,周群飛就成功帶領藍思科技掛牌創業板,最新市值超1100億元。據招股書披露,在整個業績記錄期間,蘋果為藍思科技最大客戶。
藍思科技此次赴港IPO,從今年3月31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到6月20日迎來上市聆訊,再到今天正式掛牌上市,用時只有100天時間。速度之快,堪稱港股IPO市場的生動寫照。
備受矚目的還有機器人獨角獸極智嘉。來自北京的極智嘉,創始人鄭勇是學霸出身,他本碩畢業於清華大學,也是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碩士,後來曾加入了新天域資本。早年鄭勇在考察亞馬遜倉庫物流專案時被震撼到,於是他與幾位好友在2015年創辦極智嘉,專注於倉儲機器人行業。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極智嘉已為不同地理區域和行業領域的約806家終端客戶提供服務,已累計向全球40餘個國家和地區交付AMR裝置約56000臺。
不同於藍思科技,極智嘉身後站著一支龐大的投資人隊伍。招股書披露,公司至今完成十一輪融資,其中最早的A1輪要追溯到2016年5月,由火山石資本、高榕創投共同投資。隨後VC/PE紛至沓來:華平投資、祥峰投資、Granite Asia、D1 Capital、雲暉資本、鴻為資本、CPE源峰、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中金啟辰、建瓴資本、英特爾資本、清悅資本、B Capital、大灣區基金、合肥建投……堪稱創投圈現象級專案。
今天一同敲鑼的還有來自深圳的峰岹科技,這是一家專注於BLDC電機驅動控制晶片的公司,已在2022年登陸科創板;另外兩家——訊眾通訊和大眾口腔都有新三板掛牌經歷,前者是一家雲通訊公司,後者則是華中地區最大民營口腔醫療商。
至此,港交所上演一天5個IPO敲鐘的名場面。
赴港上市潮
赴港上市潮呼嘯而來。
猶記得半個月前,港交所迎來3家企業同一天上市——週六福、聖貝拉以及穎通控股,三家消費公司集體鳴鑼。好久沒有這麼熱鬧,“港交所被擠爆了”這樣的感受並不誇張。
正如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已有超過40家企業在港股主機板成功IPO上市,IPO募集金額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達到1067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135億港元大幅上升688.56%。
當中,我們目睹了多個超級IPO誕生——以1.3萬億的市值締造今年全球最大IPO的寧德時代、成為今年最大醫藥IPO的恆瑞醫藥、“醬油一哥”海天味業、新茶飲巨頭蜜雪冰城、以及浙江巨無霸三花智控…..他們不僅市值龐大,IPO募資更是創下新高,寧德時代、恆瑞醫藥、海天味業的募資額紛紛超過百億,這是以往港股不敢想象的。
早在2025年初,港交所CEO陳翊庭就透露:目前正籌備的IPO有100多宗,當中包括一些“令人興奮的名字”。這個數字還在暴漲,不久前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申請在港IPO的個案在快速增加,至今已收到約200宗申請
赴港上市的隊伍浩浩蕩蕩。
其中,“A+H”軍團尤為壯觀。7月5日,立訊精密釋出公告,確認尋求在港交所主機板上市。早在2010年,立訊精密已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市值超過2500億。至此,又一個“大傢伙”奔向港股。
同樣印象深刻的,還有今年“港股三姐妹”——泡泡瑪特、老鋪黃金、蜜雪冰城,股價連連大漲燃起了港股消費IPO的熱情。
我們看到,布魯可、滬上阿姨、椰子水if、安井食品等消費公司紛紛登陸港股,大門之外,還有巴奴火鍋、老鄉雞、潮玩公司52TOYS、鳴鳴很忙、溜溜果園、始祖鳥平替伯希和、卡遊、遇見小面、三種松鼠…..大大小小的消費公司都在爭搶時間視窗。
此外,半導體公司也來了:兆易創新、豪威集團都已公告將赴港;納芯微、芯邁半導體、基本半導體則遞交赴港IPO申請,江波龍、天嶽先進、傑華特、和輝光電、廣和通等也披露了香港上市計劃。
各方匯聚,港股迎來一個難得的熱鬧年份。
風水輪流轉
爭搶視窗
“到香港去,到港股去。”
這樣的情緒也傳導到一級市場。投資界獲悉,今年投資機構內部幾乎都會內部動員,梳理合適的專案推動港股上市。此時退出不易,每一個上市機會都顯得彌足珍貴,“到港股去,可以暫時緩解部分退出焦慮”。
相比前幾年的冷清,大家對港股的信心又回來了。
以往說起港股,總擔心找不到基石投資人、估值低、沒有流動性、解禁即大跌,新股一度發不出去。那時的境況,正如VC調侃:如果投的公司如果去港股上市,就把創始人腿打斷。
時過境遷,現在情況改變,港股基石投資人不愁了,估值也有吸引力了。
一個細節是,港股基石輪火了。正如在蜜雪冰城、寧德時代、恆瑞醫藥、海天味業等超級IPO背後,無一例外都有一個豪華的基石陣容,大家認購火爆,份額爭搶激烈。
資料顯示,縱觀上半年在港上市的42家公司中,36家IPO出現基石投資人身影,甚至基石投資金額佔IPO募資總金額的43.7%——可謂基石投資者撐起了IPO半邊天。
粗略算下來,一級市場熟悉的頭部機構都出現在基石陣容裡。高瓴一連做起了蜜雪冰城、寧德時代、恆瑞醫藥、海天味業等基石投資人,紅杉中國也出現在蜜雪冰城、海天味業等公司的基石名單裡,還有CPE源峰、博裕資本,都是今年港股基石的常客。
更重要的是,基石投資能賺錢了。截至7月3日港股收盤,寧德時代、蜜雪集團、恆瑞醫藥背後基石投資者持股浮動盈利金額約62.43億、24.04億、12.14億。換言之,投進就是賺到了。
時至今日,港股依舊是海外資金參與中國公司唯一或主要的渠道。尤其出海大潮背景下,香港仍是我們連線全球資本市場的重要橋樑。
“赴港上市的企業應當加速。”加華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宋向前向投資界說起,“當前情況,國內企業融入國際資本市場的視窗期非常短,可能就一年半的視窗期”。
留給大家的時間愈發緊張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