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吹風會,請《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陽,《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並答記者問。

圖片來源:中國網
吹風會重點:
對全年完成5%左右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充滿信心
沈丹陽表示,今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是經過反覆研究論證設定的。綜合考慮了國內外形勢和各方面因素,兼顧了需要與可能後設定的。這個目標可能高於國外一些機構的預測,但任何經濟預測都是假定條件下的推演,預測結果往往也會隨著環境條件、宏觀政策的力度、改革舉措有所改變。綜合多方面因素,我們對今年實現這一目標充滿信心。
樓市股市穩住了,就可以釋放財富效應
陳昌盛表示,價格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訊號,是經濟執行的“體溫”,過高了、過低了都不好。大家可能關注到,近兩年我國物價水平總體是偏低的。從消費者靜態角度來看似乎是好事,同樣一百塊錢可以買到更多東西。但從國民經濟大迴圈和動態角度來看,物價持續偏低並不好,會造成實際利率偏高,債務負擔加重,這樣企業就不願意增加投資,老百姓也少了就業和增加收入的機會。從歷史經驗和世界各國的實踐來看,物價溫和上漲是經濟執行健康的一個表現。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物價漲幅預期目標調整為2%左右,跟往年有所不同,背後是一個更為積極、政策導向更加鮮明的訊號。主要考慮是,在當前我國物價下行壓力大於上漲壓力背景下,向全社會和市場強化價格指標的導向作用,努力透過各種政策推動物價溫和回升,這樣既可以保障老百姓基本民生不受影響,同時有利於提振市場預期、促進企業增加投資,使得老百姓有更多就業增收機會,有利於改善整個國民經濟迴圈。
從今年的部署來看,大家可以仔細讀《政府工作報告》,大致有四方面的措施。第一,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綜合運用財政、貨幣等政策來改善供求關係。第二,著力提振消費,釋放需求側潛力。消費是終端需求,提振消費有利於帶動整個國民經濟迴圈,也有利於理順價格。第三,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和價格戰。價格戰背後有深層次的原因,要透過強化標準、強化監管、強化行業自律、規範政府招商引資行為等措施,使得價格反映質量,“一分價格一分貨”,防止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第四,更大力度穩住樓市股市。樓市股市是經濟執行的重要“風向標”,房地產是老百姓資產最大的一部分。樓市股市穩住了,就可以釋放財富效應,也可以更好地提振消費,更好地促進價格溫和回升。
把穩住樓市股市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總體要求 這是第一次
陳昌盛表示,如果大家持續關注報告或者仔細讀報告,可以看到這次報告充分體現了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以來,黨中央對宏觀調控思路的創新。比如,報告明確提出,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如果再仔細看,還有一些新的提法。比如,打破了“消費是慢變數”的常規,把提振消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且強調促消費和擴投資之間要形成互動。再比如,宏觀調控中重視資產價格,把穩住樓市股市寫進總體要求,熟悉宏觀經濟的記者們可能會看到,這是第一次。還有,強調將政策資源更多投資於人、服務於民生,這些都是宏觀政策的一些創新,旨在透過形成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良性迴圈,在穩增長、穩就業中更好地促進高質量發展。
可從四個方面理解今年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
陳昌盛表示,當前外部的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內部總需求壓力尤其是消費問題比較突出,需要宏觀政策加大逆週期調解。從政策空間來看,我國也具備條件。可以從四個方面理解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為。
第一,從取向看,這是我們首次提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將連續實施了14年的“穩健的貨幣政策”調整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樣的宏觀政策組合就是要向全社會傳遞清晰有力的宏觀政策訊號。
第二,從力度看,今年的赤字率提高了1個百分點、達到4%左右,赤字規模達到5.66萬億元。另外,超長期特別國債達到1.3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也達到4.4萬億元,都是創歷史新高。合計起來今年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達到11.86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9萬億元,這個規模很大。貨幣政策將更好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適時降準降息,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第三,從節奏看,要儘可能早落地,這本身也是政策力度的體現。有的政策看準了就要做,要能早則早、寧早勿晚,與各種不確定性搶時間,看準了就一次性給足,儘可能發揮政策的最大效能。
第四,從組合看,進一步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一致性評估,加強各個部門間的協同配合。還要聚焦突出問題,整合政策資源集中發力,打出組合拳,發揮“1+1>2”的政策效果。

圖片來源:中國網
、
我國物價比較低 貨幣政策的空間可以開啟
陳昌盛表示,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具備條件和空間,比如,我國政府負債率在70%左右、比主要經濟體都低,尤其中央政府負債率是比較低的,有比較大的舉債空間。從全球來看,現在不少國家貨幣政策是寬鬆的態勢,而且我國物價水平不高,所以貨幣政策的空間應該說也是開啟的。
今年要重點抓人工智慧終端應用、場景培育
陳昌盛表示,當前中國的“人工智慧+”跑出了加速度,目前很多人工智慧應用在加速落地。近期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資產進行重新評估的積極態勢。這是觀察人工智慧發展對經濟發展驅動開啟的一個新視角。我們要抓住這次機遇,使我們的數字技術與中國製造業的優勢、市場規模優勢充分結合,推動人工智慧真正賦能千行百業。有關部門正在抓部署,今年重點要抓產業賦能,要把人工智慧儘可能到工業、農業、服務業去利用起來,積極支援大模型垂直領域的開發和應用,讓人工智慧賦能產業轉型也賦能新質生產力;抓終端應用,推動智慧網聯汽車、AI手機、AI電腦等終端儘快發展;抓場景培育,比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低空經濟的發展,加快教育培訓、醫療等領域的場景示範行動。
不搞統一大市場相當於自廢武功
陳昌盛介紹,大家知道中國擁有一個超大規模市場,我們擁有14億人口,任何1%的需求看起來可能是小眾的,對應的就是1400萬的大市場。宏觀資料看,我們一年有近50萬億的消費,有超過50萬億的投資,我們進口的商品和服務也是超過20萬億的,這是一個很大的規模。還有一個大家可能日常感覺到最大的,我們的交通物流體系是強大的,這也是很多國家羨慕的地方,這都是我們的獨特優勢。怎麼發揮出這個優勢?如果各個地方都自己搞保護、搞小迴圈,甚至搞小的分市場,優勢怎麼發揮?企業也沒法充分競爭,規模經濟的優勢也沒法發揮。如果不搞統一大市場,相當於自廢武功。
將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 配套方案政策儘快出臺
就促進消費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沈丹陽提及,第一,要解決消費能力不足的問題;第二,要解決優質供給不足的問題;第三,要解決消費環境進一步改善的問題。因此,我們今年在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維基礎上,在提振消費或者促進消費過程中要突出“三個發力”和實施“一項行動”。沈丹陽解釋稱,所謂“三個發力”就是主要從促進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解決消費能力不足的問題,要增加優質供給,創造有效需求,要改善消費環境,提升消費意願,這三個方面來共同發力。並且我們要專門實施一個專項行動叫做“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政府工作報告都已經明確了,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制定行動方案和配套政策,會盡快出臺實施。
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有利於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沈丹陽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這是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的重要改革舉措,對老百姓好處很多,對社會發展的好處也很多,有助於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也有利於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只要外國投資者抓住有利時機在中國投資合作,就能更好分享到中國的新商機
沈丹陽表示,今年要大力鼓勵外商投資,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準入,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的開放試點,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拓展外商投資領域和範圍。類似這樣的開放措施其實還有很多,這將為境外企業和外國投資者在中國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機會。我們相信只要外國投資者抓住有利時機,在中國進行長遠佈局,積極投資合作就一定能夠更多更好分享到中國不斷擴大的市場新商機。

圖片來源:中國網
宏觀經濟政策實際上還留有後手 將會依據形勢變化動態調整、積極應對
沈丹陽表示,要看到宏觀經濟政策和各方面政策舉措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一攬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正持續發揮作用,特別是今年實施多年未有的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組合,勢必為經濟增長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還要看到,宏觀經濟政策實際上還留有後手,將會依據形勢變化動態調整、積極應對。
推進部分品種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的改革不會增迦納稅人納稅負擔
沈丹陽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改革舉措涵蓋方方面面。今年將加快推進部分品種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並下放地方這項改革。這是一個影響面比較大的改革。好處在於有利於減輕生產企業資金壓力,不會增迦納稅人的納稅負擔,也有利於引導地方改善消費環境,積極拉動本地消費等。
首次出現!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裡的新詞↓↓↓







編輯|何小桃 杜恆峰
校對|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公開訊息、中國網、
澎湃新聞、證券時報等
感謝關注每日經濟新聞,每天都有精彩資訊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