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子透過體育特招進入斯坦福後,卻在第一年退學了……

本文轉載自:IVYPEDIA留學私塾
本文作者莉莉·韋克斯勒(Lily Veksler)在文章中以細膩的筆觸記錄了兒子法比安(Fabian)的成長曆程。在面對兒子遭遇的種種挑戰時,她始終給予無條件的支援和鼓勵,陪伴他走過每一個艱難的時刻。
我的兒子法比安自幼就展現出過人的運動天賦。然而,在他八歲那年,他患上了格林巴利綜合徵。這種免疫性疾病導致他身體大部分部位癱瘓,他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重新學習走路。這對他的身心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也讓他開始懷疑自己。
但法比安沒有放棄,並取得了遠超預期的成就。他在高中二年級時獲得了州鐵餅冠軍。2021年,他繼續參加全國錦標賽,並在俄勒岡州尤金分站賽中獲得第四名。這只是他故事的開始。
全國錦標賽結束之後,我們接到了來自斯坦福大學的電話。我欣喜若狂,法比安的臉色卻異常凝重。他覺得自己不配成為一名斯坦福大學的學生,他覺得自己根本不屬於那裡。
我鼓勵法比安先去和斯坦福大學的教練聊聊,不必急著做決定。於是,我們安排了第一次電話會議。在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裡,我和兒子並排坐在沙發上,他緊張得汗流浹背。招生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了斯坦福大學各種令人心動的專案,我們還一同觀看了製作精美的校園宣傳片。
當我們掛掉電話後,我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多麼千載難逢的機會!這或許是法比安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但當我轉過身時,法比安用斬釘截鐵的語氣和我說:“我不會去那兒。”然後他走進房間,關上了門。
一番長談之後,我意識到,童年時那場疾病帶來的陰影又一次浮現。法比安對自己的學術能力缺乏信心,他覺得斯坦福大學看重的只是他的運動能力。
我們不斷鼓勵法比安,強調他令人矚目的成績,以及他在運動場上獲得的肯定與嘉獎。或許是這些鼓勵讓他重拾了信心,他最終同意給斯坦福一個機會,尤其是在參觀完斯坦福校園後。漫步在斯坦福的校園裡,感受著那份寧靜而自由的氛圍,他似乎找到了某種歸屬感。
送法比安到斯坦福大學宿舍的那天,他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似乎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這段新的征程。我看著他,心中也充滿了欣慰和期待。然而,這份好心情只持續了大約兩週。
法比安患有“冒充者綜合症(Imposter Syndrome)”,這讓他在大一這一年過得異常艱難。這是一種心理現象,指人們無法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身的能力,反而會覺得自己是靠運氣、人脈或其他外在因素才取得的成就,並擔心有朝一日會被他人識破自己其實是“冒牌貨”。
每天與法比安通電話時,我總能從他的語氣中捕捉到一絲揮之不去的憂傷,他一遍遍地訴說著對家的思念。我耐心地傾聽著,試圖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在我們的交流中,“格格不入”是他反覆提及的一個詞。
感恩節回家時,法比安不幸扭傷了腳踝,韌帶撕裂。寒假結束後回到學校,他不得不一個人待在房間裡,看著曾經並肩作戰的隊友們去參加比賽。他原本就因為學術上的壓力而感到格格不入,如今作為特招的學生運動員,他又因為受傷無法參賽,他再次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無助。
當法比安聖誕節回家時,他萌生了退意:他不想再待在斯坦福了。我內心十分掙扎,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幫助兒子走出困境。我希望他能明白,眼前的這個機會對他來說是多麼重要,它很可能為他開啟通往未來的大門,我實在不忍心看到他輕易放棄。
在反覆權衡各種選項後,我們最終決定等法比安完成這個學期的學業後轉學。隨著學期末的臨近,我越來越擔心他的未來,但我也同時注意到他身上發生了一些積極的變化。他越發放鬆,學業表現也很出色,他還結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
學期末,當我和丈夫準備最後一次去斯坦福接法比安回家時,他卻出乎意料地決定留下來。或許是卸下了學業的壓力,他整個人都輕鬆了下來,也終於在斯坦福有了歸屬感。
他融入了斯坦福的校園生活,也真正成為了校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現在,法比安終於可以站在賽場上代表斯坦福比賽,追逐他人生的夢想和意義……
近期活動推薦
可預約直播場次如下,點選【預約】開播提醒👇🏻
1月16日在上海,我們會組織1場"留學機構深度線下探訪",探訪3家各有特色,風格不一的【英本留學機構】。活動適合願意花時間、不喜歡流水線機構並且正在給孩子選機構的家庭。歡迎掃描對應的二維碼報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