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的「六邊形戰士」如何養成?一個斯坦福男孩的成長故事

美國大學早申輪放榜後,不少準留學生家庭羨慕又好奇——這些學生為什麼會被美國名校錄取?他們在進入大學後又會遇到怎樣的挑戰?
今天我們分享5年前被斯坦福大學錄取的男孩故事,希望他的成長經歷,能給那些渴望在「無效內卷」中有所突破的學生和家庭一些啟發。
作者:蠍子號。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在留學圈內,有個詞爭議還挺大——六邊形戰士。意思是那些在學術、活動、能力各領域都毫無短板的申請者。
我們看到很多被頂尖大學錄取的學生,他們學術突出、能力出眾、活動豐富,在藝術、體育、社科等多領域四面開花。但很多時候關於他們的故事是由簡歷構成的,他們的面目非常模糊。
因此,很多申請者對「六邊形戰士」盲目模仿,不知其所以然地堆砌材料,造就的是一份份毫無個性的簡歷,在同質化嚴重的海外申請賽道上,脫穎而出變成一門“玄學”。
個性化的「六邊形戰士」如何養成?
今天要分享一位來自上海德威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浦東)畢業生的故事。從簡歷上看,Jay Yu毫無疑問是個「六邊形戰士」。
2019年,他以SAT1550+、6門AP、IB滿分,以及在各項活動中突出領導力和創新精神,拿下了斯坦福大學的錄取。
Jay Yu
最大限度利用資源、發掘內在潛能、但又不失個性特點,Jay Yu敲開斯坦福的大門的經歷,希望能給那些渴望在「無效內卷」中有所突破的學生和家庭一些啟發。
興趣,是試出來的
Jay出生在上海,在墨爾本長大。2011年,他加入德威浦東,直到2020年畢業。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塑造最關鍵的9年,Jay都在德威浦東度過。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德威浦東對自己的影響,Jay選擇了“多元”。
多元首先體現在生源構成上,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背景經歷的學生構成的校園,是孕育文化理解的土壤。
多元更體現在校園活動中。學校透過編織網路,尋找連線點,探索發現並延伸各種主題的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多可能。
生性喜歡倒騰事兒的Jay,在德威浦東如魚得水。
中學時期的Jay(右)
2017年,十年級Jay和小夥伴創立了德威駭客馬拉松,並舉辦了第一屆程式設計大賽,有接近60名學生參與進來。如今這項賽事已經成為德威品牌專案,是德威程式設計愛好者一年一度的盛會。
玩得了程式設計,也玩得了音符。從小學習鋼琴和大提琴的Jay在音樂創作領域頗有天賦。在2019年度的Karl Jenkins作曲大賽中,他的原創作品《西湖亭閣》(West Lake Pavillion),靈感來自宋代詞人柳永的《東南形勝》,並獲得比賽大獎。
德威浦東的聯合活動,涵蓋10個領域,200多個活動
辦過校刊、參加過樂隊、建立過社團、參加過模擬聯合國、拿過作曲獎……透過這些活動中,Jay不斷認識自己、發展自己。
同時,小班化教學形式和充滿熱情的老師,也讓Jay感受來自導師的託舉。“在德威,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針對性指導,獲得大量資源和關注,老師瞭解我們每一個學生。”
Jay參加大提琴演出
對Jay影響最深的莫過於學校的計算機老師,他對計算機的熱愛感染了Jay,也引導他在程式設計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到最後升學階段,Jay的目標已經非常明確,他希望能加入斯坦福大學,學習與程式設計相關的專業。
許多國際學校都強調全人教育,都在說多元文化,但在日常教學中卻很難真正落實。在Jay看來,並不是每所學校都能給學生那麼大的空間,把一個由中學生創立的社團,變成學校的大型活動(指的是駭客馬拉松)。
德威浦東駭客馬拉松宣傳影片,文末有對Jay的採訪
“你擁有的不只是技術”
光“撒網”最後只會淪為簡歷上毫無亮點的堆砌,能獲得名校青睞的學生,一定是那些在自己的領域講好故事、有思考的人。
在明確了自己對程式設計興趣後,Jay很聰明地將活動與特長做了結合。很多人的申請簡歷上,大都有“模擬聯合國”這一條,但在Jay的故事走向有點與眾不同。
八年級開始,Jay開始參加模擬聯合國。“有一年,我去北京、新加坡參加會議,討論環境保護話題,為此我列印了30多頁的檔案。”Jay回憶說,“我覺得這一切實在太諷刺了,在一次討論環境保護的會議上,竟然產生那麼多廢紙!”
於是Jay就思考是否能創造一個APP,將部分會議內容線上化,從而減少紙張浪費?利用自己在IB 計算機科學所學,Jay用JAVA寫出了一個APP,在模擬聯合國會議上成功實現了“無紙化辦公”。
“德威教育教會我的是,你擁有的不僅是技術,你還必須有解決這些社會問題的方式。”這個思維方式來源於德威對通識教育的重視,他告訴我,“無論主修專業是什麼,我們都必修一套核心課程,要學習科學、人文、數學等等。”
和我們刻板印象中的技術型學霸不同,Jay用哲學探討數學、用社會學思考科技。“我不僅對技術感興趣,我對技術如何影響社會更感興趣。因此擁有跨學科學習,是我始終追求的方向。”
Jay的小紅書賬號,分享哲學思考的日常
在技術大行其道的今天,只有帶著人文主義視角,才能看到指標和演算法囊括的具體的人,共情並反思。
斯坦福只是故事的開始
就像人和人的性格不同,美國最頂尖的大學也是如此。
斯坦福大學強烈的創業者氣質和創新文化,很早就讓同樣渴望創新的Jay心馳神往。“對我來說,斯坦福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地方,有獨特文化、傳統和個性。”
Jay舉了一個例子,斯坦福有一個專業是Symbolic systems(符號系統),融合了認知科學、計算機科學、語言學、人工智慧和心理學各方面的知識,非常前沿。“這個專業是斯坦福大學特有的,其他頂尖大學不具備的特徵。”
圖源斯坦福官網:https://symsys.stanford.edu/
2018年,Jay參加了斯坦福「矽谷創新學院」,為期一個月的夏令營上,他見了許多灣區初創企業的創始人,認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那種理想主義和實用主義深度融合的精神,深深吸引了Jay。
再次前往斯坦福,是2019年的夏天,Jay參加了人文學院的夏令營,學習關於幸福和哲學的內容。Jay記得,這是一個競爭激烈、含金量超高的專案。當時班上25個學生,有4-5個都被斯坦福錄取了,他也拿到了當時東亞研究系主任李海燕教授的推薦信。
2019年12月7日,Jay如願拿到了斯坦福大學的offer,早申輪上岸。
Jay在小紅書上分享自己被斯坦福錄取那天的心情
這只是故事的開頭,接下來的全球疫情,就讓他不得不在15個小時時差的網課,和Gap一年中做個選擇。Jay選擇了後者。
現在回想起來,這真是一個“因禍得福”的經歷。接下來的一年裡,Jay難得空下來,有閒暇去做各種嘗試——機構教託福、和朋友們聚會、在科技公司實習。
更重要的是,他如飢似渴地閱讀了超過35本文人科學的著作。包括《紅樓夢》、《瓦爾登湖》、《單面人》,哲學家約翰·穆勒的作品等等。
“我對人文、尤其是語言、哲學有濃厚的興趣,人們如何利用文學來講故事?福樓拜使用了哪些文學技巧?如何用科學的方式描述不同的心理狀態?”Jay強調,能講好自己的故事,是斯坦福乃至矽谷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人文世界汲取養料,不斷梳理自己的故事。一年後,當Jay去斯坦福報到時,他比任何時候都準備得更充分。
斯坦福校園
你必須很努力,
才能毫不費力
關於斯坦福學生,有一個非常出名的比喻——斯坦福的鴨子。意思是鴨子必須要不斷划動腳蹼,才能維持表面的平靜和鬆弛。
到了斯坦福,Jay發現這裡最不缺的就是「六邊形戰士」,大家看起來都能在學業、社交、娛樂、運動、實習、創業各方遊刃有餘。
Jay承認,剛到斯坦福時的確花了一些時間尋找平衡。比如第一學期他少選了幾門課,事實證明他對自己的實力有點低估,一個月學期又給自己加了點料。經過幾個學期的調整,終於找到自己舒服的節奏。
但更重要的是,在IBDP期間,要考6門AP,完成各項活動,並完成申請的Jay,已經將精力管理融入了血液。“這裡有些小竅門,比如我用同一篇文章主題,修改一下就足以給校報投稿,或者參加作文競賽,再編輯一下就是辯論隊指令碼。”
德威浦東對學術的高要求,培養了Jay超強的寫作能力,無論在EE(IBDP核心課程之一,拓展論文)還是期末考試周,一週要產出7500字的論文是司空見慣,這項技能讓他很快適應了斯坦福的學習強度。
另一方面,IB的數學課和計算機科學,讓Jay跳過大學基礎學科並獲得學分。使他不必像個瘋狂的鴨子拼命煽動腳蹼,去享受斯坦福的生活,探索職業方向。
“有許多方法可以讓自己變得‘十項全能’,首先去學會用1-2倍的努力,撬動5倍的成就。”
雖然已經畢業4年,但Jay依然非常熱情參與母校的活動,給學弟學妹們分享斯坦福的生活。如何在高壓的高中學業脫穎而出,Jay分享了兩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時間管理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克服自己的拖延習慣。儘早完成既定任務,就會有更多時間改進和反思,騰出手做更多有意義的事。焦慮情緒與未完成的事情呈正比,儘量把事情做完,減少壓力。
第二個建議是:常常進行自我反思,即便答案總在不斷變化。每一個階段的反思都是建立在上一個階段之上的自我迭代,去想想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把答案當成自己前行的方向。”
回顧自己在斯坦福的4年大學時光,Jay經常能夠聯想到自己在德威做過的那些事,大學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是他高中的延續。
Jay在美國參加了斯坦福的駭客馬拉松,上千人的規模、10萬美元的獎金。無論組織還是流程,德威的“創客馬拉松”經歷給了他最初的經驗;Jay在斯坦福校園創立了一份區塊鏈雜誌,源頭卻可以追溯到他高中時辦的德威校刊。
“你在高中階段做的事情真的很重要,這些事能讓你評估自己在不同領域的優勢和劣勢,在進入大學後依然能不斷啟發你,為自己的職業生涯鋪路。”
令人振奮的是,在2025Fall早申階段,德威浦東又

收穫一枚斯坦福!

此外,學弟學妹們錄取的院校還包括來自美國的西北大學、杜克大學;來自英國的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倫敦大學學院、愛丁堡大學;以及中國香港大學等在QS榜單上名列前茅的院校。
上下滑動檢視更多
結語
Jay的成長經歷讓人不得不感慨:他對自己的認知和定位實在太清晰了,這一方面離不開學校的託舉,也跟他父母充分的信任有關。
但更珍貴的是,他始終保持自我反思的習慣,很早就知道自己的熱情所在。因為如果不是足夠熱愛,目標足夠堅定,在如此重壓之下很難做到每個環節盡善盡美。
我們很多時候看到的只是「六邊形戰士」表面成就,忽視他們實現這些成就的內在動力,內在動力永遠不可能外在賦予——就像照顧花園,玫瑰沒有按照計劃爬上離地面不到半米高的欄杆,但依然會在園丁的細心呵護和適應的環境下怒放。

不久前,來自德威浦東社群的1500名學生、
家長和員工齊聚學校操場,
以匿名形式進行了禮物交換,
最終完成全球最大規模“神秘聖誕老人”挑戰,
打破世界紀錄!
如果你正在為孩子尋找一所,
將全人教育、多元校園文化
做到極致的國際學校,
掃描下方二維碼,
報名上海德威浦東開放日
掃描下方海報中的二維碼
報名德威浦東大學展
面向全體學生家長

100+所大學與您面對面

廣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