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lvypedia再次幫助中國籍學員拿下斯坦福轉學錄取offer,並且是難度極高的CS專業。
今天,我們特意邀請了外籍顧問Emanuel Zornberg和大家分享學員J同學從USC轉入斯坦福帶給我們的幾點啟示。Emanuel Zornberg本科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文學系,後獲得杜克大學的教育學碩士學位。


所有申請者都有弱點,斯坦福的申請者會很好地隱藏這些弱點
J同學是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天才。在我們剛接觸他的時候,他對自主智慧體和人工智慧的理解已經非常深刻。然而,這是有代價的。他把幾乎所有時間都投入到了科研和STEM課程中,這給他的個人形象帶來了問題。他的活動相對單一,所以他在完成“多元化文書”時遇到了很大的挑戰。
同時,寫作也並非他的強項。他一開始無法在文書中將自己各種CS相關的經歷(包括不同領域的研究)串聯成一個主題。他在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上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即使在自主智慧體這樣的前沿領域,他也傾向於從計算機科學的角度出發,較少關注其在社會層面可能產生的更廣泛影響。

由於J同學的簽約時間較早,為了彌補多樣性的不足,我們建議他投入時間去一家利用人工智慧幫助移民的公司實習,這與他自己因為身份問題而就業受阻的經歷相關。雖然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卻是我們整整兩個月頭腦風暴的結果。
至於文書,斯坦福大學每一篇文書的難度都很大。比如有的小文書,需要在50詞的篇幅內回答“社會面臨的最大問題”和“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這兩個問題。J同學在斯坦福大學申請截止日期的十個月前就開始了準備。我們每個問題都會花大約5-6個小時透過視訊會議進行頭腦風暴,然後再根據需求進行進一步的修改、打磨和完善。

Ivypedia連續兩年
幫助USC兩位學生
轉學斯坦福
斯坦福的申請者知道哪些失敗造就了他們
J同學曾做過一件很後悔的事情:他不小心把自己初創公司的控制權交給了另一家公司。在我們寫文書的時候,J同學問了好幾次這個話題是否合適。他擔心這會暴露自己當時思考問題不夠成熟或周全,沒有做出正確的決定。我堅持要保留這個話題。斯坦福大學知道每個申請者都會犯錯,我認為他們提出這個問題是有原因的。

失敗是一種寶貴的成長經歷,但如何在文書中展現出這一點,又不落入俗套,這確實很難。我們花了大約5個小時,才在J同學的文書中找到了平衡點。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J同學的轉學文書和關於學術靈感的文書中都寫了他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犯過的錯誤。一個人在學校和生活中犯過的錯誤,和他取得的成就一樣重要。
斯坦福的申請者從不找藉口
“我忙著準備期末考試”,“本科生沒有可以加入的實驗室”,“我沒有時間參加那麼多社團”……J同學從不找任何藉口,一次也沒有。當我們告訴他,他需要透過去移民公司實習,來增加自己的多樣性時,他沒有回答說:“我有4個科研要做。”不僅如此,他還超額完成了任務。

同樣地,當我告訴他,他有一篇文書沒有達到斯坦福的標準,我們需要再進行一次頭腦風暴時,他也沒有回答說:“我想放棄了。”相反,他如期赴約,即使他沒有任何想法,他也拖著疲憊的身軀參加了那次視訊會議,並盡全力與我們合作。
這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之一。我們能提供轉學申請過程中全部的指導和支援,我們非常善於發現學生的弱點並且找到解決方案,但並不是每個學生都能聽取我們的建議並付諸行動。

總結:沒有哪個申請者是完美的
如果你認真閱讀完了以上所有內容,那麼你應該已經得出了結論:沒有哪個學生是完美的“六邊形戰士”,即使是被斯坦福大學錄取的學生。關鍵在於正視自己的不足,然後透過努力和方法去實現“揚長避短”。這將決定你最終收到的是offer還是拒信。
不完美有很多種形式。有些可以透過努力彌補,比如活動較弱;有些只能坦然承認和接受;有些兩者兼而有之。即使你做到了這一切,將自己的人生經歷清晰地呈現在文書中仍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斯坦福大學每年只招收1-2名中國轉學生,如果你真的渴望進入這所世界頂尖學府。你必須儘早做好準備,積極聽取意見,並且全力以赴……

斯坦福大學*1
範德堡*15
埃默裡*2
明德學院*1
持續更新中
想了解我們的轉學服務?
具體請諮詢中方顧問曹老師
微信:umm-sh

想看轉學乾貨文章?
<向下滑動檢視更多文章>
轉學必須先去差學校?
為什麼你轉不到夢校?
從Brandeis到Top20
杜克錄取分析
活動和故事有多重要?
名校轉學錄取率統計
優秀到哈佛也不敢錄?
<向下滑動檢視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