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十三姐
今年我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去媽味。
眾所周知,去媽味可比去爹味難太多了,因為媽味是一種與生活細節緊密融合的氣質,它和粉塵蟎一樣,雖然沒用,但到處都有。
可是少了它,我們會不自在,所以媽味有些許安撫情緒之功效,有人甚至會覺得媽味可以起到保佑和辟邪的作用。
比如,有個媽媽告訴我,她的孩子每天出門上學之前,她一定要給孩子“施法”,反覆唸叨幾遍:“上課認真聽哦,下課別亂跑哦,過馬路注意安全哦!”
一套「媽味三件套」組合拳打完,她就舒坦了,感覺“今日份的保佑”已經啟動,“辟邪”效果盡在掌握。
如果她不念完這個三件套,她的孩子今天肯定上課不認真聽,下課亂跑,過馬路還不注意安全。

所以不同於頤指氣使、自上而下的爹味,媽味是有功能性的,雖然通常看起來更雲淡風輕,藏匿於諸多細節之中,甚至聽了就好像沒聽一樣,但少了又覺得怪怪的,對他人來說副作用不大,對自己來說正能量很足。
如果在做作業的時候說一句“認真做,別磨蹭”,就覺得孩子能突然高效利索起來。
如果在考試前來兩句“好好複習,超常發揮”,就感覺娃也許能打通任督二脈,成績一下子突飛猛進。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這麼有用,我們為什麼還是要去媽味呢?
因為如果媽味太多,我們對誰都會有媽味,只是你察覺不到。就像昨天我的朋友告訴我,由於她新來的領導年齡比她小,還是個男的,她就媽味突然上升,下班的時候居然對領導說:“早點回家!別老刷手機!”

世界上有三種東西藏不住,愛,咳嗽,媽味。
大家看到《再見愛人4》裡的麥琳了吧,可以說字裡行間幾乎全是媽味。
媽味重的最重要標誌之一:要讓自己“顯得很忙”。
我也見過很多媽媽,總是要營造一種“停不下來”的既視感。
儘管她們洗衣服用洗衣機,拖地板用拖地機,買菜用的是外賣app,甚至家裡還有保姆……可她們總是要在老公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特別忙,有做不完的事,然後跟每個人要強調一遍自己的事太多了,太忙了。
東翻翻,西弄弄,不行再把孩子的課外書整理一遍,再不行還能替娃先刷點課外題。
一邊忙活一邊感動自己:我可真是一個捨己為家、犧牲小我成全他人的偉大老母親啊!
更重要的是,不光手頭上忙,腦子和嘴必須要更忙。
核心程式是:要絮絮叨叨個不停。
她擔心你忘了這個,叮囑一下;操心他搞不定那個,再囑咐一遍。說著說著還要抱怨你們都不行,都依賴她。
總之,整個人就像個螺絲釘,哪裡需要往哪裡釘。而且她覺得哪裡都需要她,於是忙活得不得了,就算沒什麼事也要硬找出點什麼事來,然後還要自我感動,順便啟發別人思考:你看我累哇?

麥琳就是一個由於媽味太足而經常假忙的人。
真忙和假忙最大的區別在於:真忙是沒空囉嗦的。
只要看到一個人一邊說自己忙死了一邊還絮絮叨叨、陰陽怪氣、吐槽一下這個抱怨一下那個,還不斷暗示別人要回報自己的“忙碌”,那麼她就是在假忙,也就是說,她忙活的這件事,即使她不做也壓根沒問題。
她只是需要手頭上或者腦子裡要展現出“忙碌”,好讓自己在所有人面前豎起一個“離了我不行”的招牌。
其實呢,喜歡假忙的人,比較缺乏安全感,沒有自信,也害怕被忽略。

媽味最常出現在一些NPD媽媽身上。
她們最愛表達的就是“我又為你付出了什麼”。
比如同樣是叮囑孩子出門注意安全,普通媽媽說一遍就好了,已經覺得產生了避邪效果了,可NPD媽媽不行,她們說完還要加點乾貨:“我真是天天為你操碎了心,你還不知好歹,blablabla……”
直到說到山窮水盡,她才能柳暗花明——終於舒服了,今天又是孩子超級感恩我的一天!
媽味這麼重,還幻想著孩子一天比一天更感動……
大孝子都能讓你燻跑了。
這種無限迴圈、不分場合、不擇時機的媽味,別說孩子聽了嫌煩,大人聽了都受不了。

我感覺我以前也媽味挺重的,我自省了一下,有時看不慣老公做事,其實壓根不是他做不好,而是我媽味重。
真把自己當他媽了,啥事都想指導一下,指導不好就自己上,最後凡事都成了自己上。
後來痛定思痛,反覆打磨,終於找到一個小竅門:把自己當白痴。
親測有效。一旦覺得自己這也不會,那也不行,是個生活白痴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老公和孩子逐漸強大起來,他們什麼都能自理了,一切都不需要你操心了,甚至逐漸有了爹味:“你行不行啊,還是我來吧!”
我的修煉還只是達到了初階水平,我聽說有的朋友去媽味特別徹底,我認為那是另一種境界,也是我今年需要前進的方向。她們的徹底性在於:不光沒有了假忙,連真忙也沒有了。
所以,我們時常感覺無法peace下來,並不一定是因為全世界真的離不開自己,可能僅僅只是因為放不下那點嗎味。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公眾號「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了不起的中國媽媽》《帶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影片號「格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