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疼痛與睡眠,浙大竺院團隊用穿戴式神經調控AI硬體撬動海外健康科技市場

神經調控技術以其精準性和低副作用的獨特優勢,正在全球疼痛管理領域掀起一場革命性的變革。
美國疼痛與神經科學學會發布的循證臨床指南,已將外周神經調控列為治療慢性疼痛的I類推薦,而歐洲偏頭痛治療指南也將迷走神經調控技術納入強推薦級別,充分彰顯了其在全球醫療領域的權威地位與臨床價值。
與此同時,海外市場對穿戴式干預技術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藉助如Whoop、Oura Ring等智慧可穿戴裝置,解決睡眠障礙、慢性疼痛、焦慮抑鬱等健康問題,進一步推動了穿戴式健康硬體產業的蓬勃發展。

這一趨勢不僅揭示了神經調控技術的廣泛應用前景,更預示著穿戴式醫療裝置的巨大市場潛力。未來,該領域或將持續吸引技術與資本的關注,成為全球健康科技創新的核心賽道。

在這一領域,一支由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畢業生領銜的創業團隊脫穎而出,其核心成員在神經科學、生物醫學工程和人工智慧領域擁有深厚學術背景,曾參與多項國際前沿研究並具備豐富的產業轉化經驗。他們創立的深圳未來腦律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未來腦律”),憑藉創新的閉環神經調控技術和全球化佈局,僅用兩年時間就實現了技術突破、產品落地及海外市場的成功開拓,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01
團隊深耕神經調控與神經解碼技術,雙輪驅動佈局全球神經調控市場
未來腦律專注於AI與資料驅動的閉環神經調控技術,透過整合人工智慧演算法、多維度資料與精準調控技術,為個性化治療提供高效解決方案。在國內,未來腦律的醫療裝置已廣泛應用於頭部醫院的神經內科、疼痛科及康復科;在海外市場,公司聚焦消費級穿戴式產品,成功開拓歐洲、北美、中東等多個國際市場,形成了“國內醫療裝置+海外消費AI硬體”的雙輪驅動格局。
團隊深厚的技術積澱與全球化佈局能力,是未來腦律快速發展的關鍵。創始人薛耀201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微機電工程與創業管理專業,後赴德國海德堡大學攻讀博士,並在神經科學與神經調控領域深耕近十年,曾在德國貝朗醫療(B.Braun AG)主導開發了全球首個長久植入式顱內監測感測器和癌症晚期鎮痛產品,積累了豐富的神經調控產品研發經驗。
未來腦律薛耀榮獲浙江大學校友創業大賽全球總冠軍
2022年,薛耀與浙江大學神經工程專家張明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神經科學專家肖雪珍研究員共同創立未來腦律。
團隊分工明確:薛耀主導產品定義與硬體研發,肖雪珍負責臨床科研及醫療器械註冊,張明則專注於軟體及人工智慧演算法開發。這種“科研+產品+AI”的黃金組合,成為公司快速突破的核心動力。
短短幾年間,未來腦律已承接國家級科研專案和臨床研究超20項,專利申請突破50項,授權專利及軟著達20餘項,並斬獲多項行業殊榮,包括2024浙江大學校友創業大賽全球總冠軍、人社部“中國創翼”全國總決賽二等獎等。這些成果不僅彰顯了公司的技術實力,也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02
國內臨床合作+海外產品落地,未來腦律投身神經調控商業化浪潮
未來腦律依託國家“腦科學與類腦智慧”戰略佈局及科技部重點研發專案的核心技術積澱,積極把握硬體品牌全球化趨勢,全力投身於品牌出海的浪潮。
在從嚴肅醫療領域向海外消費健康硬體市場轉型的過程中,未來腦律獲得了XbotPark和知行研習院創始人、大疆及雲鯨早期孵化投資人甘潔教授的支援。在甘潔教授的悉心指導下,未來腦律制定了從0到1的完整市場進入(GTM)戰略,精準聚焦睡眠與疼痛管理領域,開發基於神經調控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穿戴式智慧硬體產品,致力於為全球使用者提供針對睡眠和疼痛問題的完整解決方案。
2024年10月,未來腦律在德國柏林釋出海外品牌ZENOWELL,推出全球首款針對睡眠障礙和頭痛改善的可穿戴式神經調控AI硬體,兩個月內實現數千臺出貨量。
未來腦律創始人告訴動脈網:“這也使得未來腦律成為國內腦科學領域首個實現正向現金流的創新企業。
2025年1月,公司在拉斯維加斯CES Digital Health展會亮相下一代神經調控與監測一體化穿戴式迷走神經調控系統,憑藉前沿技術與市場認可,鞏固了其全球領跑者的戰略地位。
未來腦律團隊參加2025 拉斯維加斯CES 數字醫療論壇
在國內,未來腦律與浙江大學,復旦大學,解放軍總醫院、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頂尖科研及醫療機構深度合作,驗證了產品療效。目前,產品已透過國家二類醫療器械認證,落地60餘家三甲醫院。海外醫療版本已啟動美國FDA和歐盟CE註冊,並完成多項臨床研究,獲得國際認可。
在海外市場,未來腦律與瑞士BEE Medic AG、德國生物反饋協會Neurofeedback Network建立戰略合作,拓展歐洲市場;同時攜手劍橋大學、海德堡大學等國際權威專家,推進迷走神經調控技術在焦慮和疼痛領域的多中心臨床研究。目前,公司構建了成熟的銷售網路,在歐洲覆蓋超1萬家物理治療診所和超5000家醫療輔具專門店,為全球化推廣提供有力支撐。
與瑞士BEE Medic 醫療集團戰略合作
03
資料驅動、硬體創新、AI賦能,穿戴式神經調控硬體潛力無限
未來腦律專注於閉環神經調控領域,打造全新一代可穿戴醫療裝置,徹底革新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與管理模式。透過四大核心優勢,他們實現AI技術與穿戴式硬體的深度融合,貫穿產品的全生命週期,致力於成為疼痛,睡眠障礙、焦慮抑鬱、認知障礙等神經系統疾病的資料入口與創新療法硬體載體:
一、資料驅動的睡眠與疼痛評估
未來腦律積累了超萬例神經電生理資料,並與瑞士HBiMed 腦科學研究所、德國夏裡特醫學院等頂尖機構合作,構建了覆蓋疼痛睡眠、情緒、認知等多維度的資料庫。透過AI演算法對資料的即時分析,系統能夠精準捕捉患者的生理與行為訊號,動態調整神經調控方案,實現個性化治療。他們的人工智慧技術,將傳統的睡眠、疼痛、焦慮抑鬱量表評估與客觀量化生理資料相結合。例如,透過分析患者的腦電訊號(EEG/ERP)、心率變異性(HRV)和睡眠週期,結合量表評價,自動生成更精準的診斷報告與治療建議。
二、無創可穿戴裝置的創新設計
未來腦律的產品採用輕量化、小型化設計,可貼附於體表,無需手術植入,極大降低了使用門檻和患者的心理負擔。裝置結合生物相容性材料和柔性電子技術,確保佩戴舒適性與長期使用安全性,同時支援全天候監測與治療,成為患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健康管理工具。
三、AI賦能的使用者全週期管理
從產品設計到臨床使用,AI技術貫穿始終。在資料積累階段,AI持續學習並最佳化模型,為未來產品迭代與適應症拓展提供支援,在治療階段,AI演算法即時分析生理資料,動態調整刺激引數,實現精準調控。透過AI Agent,他們還將傳統的量表評估與客觀生理資料結合,構建更全面的疾病評估體系,讓診斷與治療效果更加精準可靠。
四、未來多適應症拓展的巨大潛力
未來腦律的穿戴式神經調控產品不僅覆蓋了神經病理性疼痛、偏頭痛、關節痛等基礎適應證,還延伸至睡眠障礙、焦慮抑鬱、認知障礙等常見神經系統疾病。透過AI技術與可穿戴硬體的深度融合,他們正在構建一個覆蓋“監測-分析-干預”的閉環系統,成為神經系統疾病全週期管理的入口與創新療法的硬體載體,為全球患者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無感的治療選擇。
穿戴式神經調控AI硬體資料與場景
作為浙江大學孵化的硬科技企業,未來腦律將“求是,創新”的校訓融入企業基因,靜心深耕技術和產品,持續為使用者創造價值。依託國內深厚的研發實力與供應鏈積澱,同時整合全球品牌與科研資源,未來腦律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醫療創新路徑。其成長軌跡,正是中國醫療創新“換道超車”的縮影——以臨床痛點為驅動,以技術創新為基石,以全球化為視野,在硬科技領域實現突破。
未來腦律的穿戴式神經調控AI硬體產品,不僅為患者提供了更優的解決方案,更在全球化競爭中樹立了“中國標準”。隨著腦科學上升為國家戰略,未來腦律將繼續秉持求是精神,肩負使命,推動醫療技術革新,為全球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帶來更高效、更普惠的醫療選擇。這是一份源自浙大、立足中國的科技力量,也是一場面向未來的健康革命。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專案,或您的專案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釋出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宣告: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映象等任何使用。
動脈網,未來醫療服務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