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個週末不是快開學了麼?經過兩個月的貼身帶娃,我煩的實在受不了了,號召閨蜜群裡面有娃的大家一起帶娃聚一下,團體帶娃不是能給老母親省點心麼

結果,閨蜜和她娃坐地鐵來,人還沒到,就給我發了個微信,說在地鐵看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胳膊上都是刀劃過的傷口,作為媽媽,看了真的是很揪心。

因為這件事,那天下午我們見面後,情緒都不太高,呆呆坐在沙發上,看著孩子們瘋玩。
閨蜜非常不解的說:“你說現在這孩子,怎麼會這麼傷害自己呀?這刀割開自己的肉,不疼嗎?”
我說,這一點不罕見。我外甥女不是剛中考完嘛,她就和我說,她們從去年10月開始,初三孩子備戰中考體育,女孩子們隨機兩兩一組輪流仰臥起坐,結果,她經常看見有人胳膊上有數道淺淺的、已經癒合的傷疤。我外甥女還說,就因為這個,很多女孩子夏天也不肯穿短袖,就是為了遮蓋新新舊舊的傷疤。

我說,最震驚的,是我外甥女說這句話的語氣,就好像少年少女自傷這件事,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
可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反正我是被震驚了。
我是知道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2021年做過調查,中學生心理抑鬱的佔比已經達到了24.6%。

而2023年的中國精神心理健康藍皮書揭示出的資料更嚴重,初中生抑鬱檢出率都到30%了!

雖然抑鬱的孩子這麼多,我是已經知道的,但我不知道孩子們自傷的比例,竟然也已經這麼高了!

為什麼孩子會自傷?
自傷/噶自己並不一定就是孩子輕生的標誌,很多孩子是透過傷害自己釋放短暫的快感,在壓力過大的環境撐下去。
但很多家長會理解不了,為什麼孩子會自傷?

我覺得有這麼幾個原因。
正好毛豆小學快畢業了,他們的學業壓力也越來越大,我結合身邊看過的案例,試著分析一下。
1.調節情緒
其實孩子也不想自傷,他們確實是沒有更好的發洩出口。他們對學校的教育方式不滿,卻不能反抗老師、學校。他們不喜歡父母的管教方式,卻不能和父母對著幹吧。
學校和家都是會傷人的。於是,在學校和家中,孩子就是弱勢一方,他們的發洩只能透過自己解決,很多孩子就選擇了自傷。
有的論壇中,青少年會說:“隨便劃之際,一不舒服就劃,劃完就爽。”




所以現實就是:不是孩子喜歡自傷,而是,自傷是他們解決困境緩解壓力的一種方法。

這些自傷的孩子真的很可憐。
不要責罵這些自傷的孩子,因為在“做傻事”之前,其實已經找了一圈了,既沒有找到能夠支援他們的親人和朋友,也沒有能夠舒緩他們的焦慮和壓力的渠道。

最後,他們只好透過自傷去短暫的逃離現狀。
很多自傷的孩子說,看著自己的傷口,會有“鬆一口氣”的感覺。
說明這種自傷的行為對於一些孩子來說,能夠帶來短暫的解脫,使他們暫時忘記痛苦,是這些孩子情緒的發洩口,讓孩子的心理壓力能夠從中得到舒緩。

2.引起關注:
很多精神壓抑或者抑鬱的孩子,他們一般和同學親友的關係都不夠親密,與親友之間交流也很少。

這類孩子很難透過溝通,向周圍親友講述自己內心的壓抑和痛苦,只能透過自傷自殘來表達出來。
他們希望父母能夠關注到自己,但又沒勇氣用語言表達出來/用語言父母也不管。不是所有人都是負責任的父母的。
所以這些孩子只能寄希望於希望與自傷、自殘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這些孩子希望養育者能夠提供更多的支援和溫暖,希望周圍人知道自己很痛苦,也是在向周圍求救的一個訊號;

3.逃離環境
孩子透過自傷、自殘可以短暫的逃離壓抑的情景,讓自己得到短暫的喘息。
這部分孩子可能是受困於學業壓力,長期處在焦慮和壓抑的環境下,當達到孩子難以承受的程度時,孩子想要逃離的理由又說服不了父母時,他們就會想到極端措施,用自傷的方式,去短暫逃離壓抑的環境,從而讓內心壓力和焦慮得到暫時的逃離和緩解。
比如,有的孩子與同學關係不好,受到排擠而不願意去學校,孩子透過自傷,就能留在家裡,不去學校。
哪怕是短暫的一兩天休息,也能讓孩子緊繃的神經得到放鬆,壓抑和焦慮的情緒得到緩解。
所以,自傷本質,是一種笨拙的解決自己的困境和苦惱的方法。
而不幸的是,現在的孩子們,自傷越來越多了。
大環境咱們改變不了,只能給各位父母提個醒,留意孩子的身體、外表和心理、情緒訊號,如果孩子持續出現傷痕,一定要找孩子聊聊,是不是孩子有了太多靠自己無法排解的壓力。
關鍵詞
父母
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