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升初的雷,又又又劈中了朝陽家長…

中產父母雞娃盛況在之前的文章中,家長君已經分享過很多次了,從擇校到成績,再到興趣班,他們生怕孩子一步落下步步落下,最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小升初,北京父母們又要焦慮壞了,尤其是朝陽父母更是崩潰,畢竟多校劃片政策,拼的是學運,玩的是心跳。
文|mikizhou
From Miki粥
微訊號:mikizhou520
哎,又了一年一度小升初。
雖說5月初只做資訊採集,但由於各區多校派位政策紛紛落地,很多家長都坐不住了。首當其衝是朝陽爹媽。一擲千金買學區,買了發現劃片年年變啊…
全區排名第一、九年一貫的陳經綸,派位主打一個不穩定輸出。
前年實行多校址,去年變本加厲:房產對應學校查詢系統裡單校劃片,進了報名系統就是多校統籌。而且,統籌的學校很多家長見都沒見過,統籌的範圍連嘉銘桐城的業主都不放過…
今年更神奇了,同一小區被碎切,複雜到看得我生理性頭暈。
歡迎邏輯強者踴躍嘗試:
在專業人士的眼裡,這不是上學的問題,是一個數學問題。
而在嘉銘的爹媽眼裡,這也不是上學問題,而是生與死的問題——
之前我朋友想為小孩穩一個陳經綸本部學位,花10萬/平的代價把房子買到了嘉銘中央。本想樓下本部直入,結果錄取名單公佈,被派去了幾公里外的分校區…
而且這幾年,越發僧多粥少。
一些原來不敢想的小區,在多校劃片之後膽也壯了,為了小孩教育和房價拼上洪荒之力。
金泉家園,經過家長們努力,從原來對口的3個初中嘉銘,朝外,化大附變成了只有兩個學校,朝外和嘉銘。
原來金泉初中好多人就分流到化大附了,這一下朝外和嘉銘雙選,立馬原地起飛。@匆匆說
不過我也說了,朝陽嘉銘哪怕就是被劃成碎渣,也左右跳不出陳經綸和芳草地,任何一所拎出來都能羨慕死其他區的爹媽。
之前講過一個真事兒,朋友孩子幼升小被分配到了某校新收的城郊分校,紅磚平房校舍帶著80年代的復古感,宣傳欄玻璃是破碎的,牆上掛著黑色的碳灰。
接送十幾公里,村口逢雙週四大集,大爺大媽在街上擺攤賣菜,一條路堵得水洩不通,小電驢都無能為力…
那學上的,才叫一個考驗。
所以教育這件事,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當朝陽家長為牛小裡搶不到尖兒貨夜不能寐的時候,不知道還有很多家長為不落袋村小薅光了頭髮…
多校劃片,拼的是學運,玩的是心跳。
有人說,朝陽房子多少錢五環外多少錢,這能比嗎?我還真不怕告訴你,郊區中產買房錢一點不少花,也是千萬起~
門口也不是沒好學校,就是太稀少。所以每年都提心吊膽,怕某人手指輕點,200平豪宅裡的娃就得排隊去蹲村小。
前年有個朋友為小孩上學,跑到六環買房。原因是科學城引進了一堆帝都最頂尖的學校牌子,有北師大實驗、十一、皇城根小學等,光聽名字就覺得好牛逼啊。
新學校一般來說,都會容易進——
如果是北師大實驗本部,入學劃片精準到單元,不在圈內哪怕是大廠股東也要碰壁碰到頭破血流。新校人少就不會那麼卷,片區內基本都錄。
所以朋友決定先下手為強,購置了一套千萬級的房。買房前為了慎重,還專門研究了對口校政策,是個極其有鑽研能力的家長。之後努力搞積分落戶,終於在資訊採集前搞定了一切…
臨門一腳,天雷滾滾。學區突然變天重新劃片,原本距離小區一公里的小區被劃出去,取而代之的是七八公里外的小區,被劃拉了進來…
理解無能,但卻只能服從。不然怎麼辦?讓孩子當失學兒童嗎?
這還是有戶口的,重金置業砸回個菜小,把朋友的雞娃熱情一股腦澆滅了,現在躺得很平。
所以,為啥老學區房多年不倒,如今依然在驚濤駭浪裡保持穩健,新學區卻扛不住一絲風浪,因為北京家長都明白:
學區教育平均質量 > 學區單體牛校的高度
前者中大獎機率就算變小,也有小獎託底,後者只有中獎和不中兩種結果,中不了只能轉軌…
去年「單校劃片」讓家長沸騰了一把,但熱情過後發現單校是別人的,多校永遠屬於自己。
也是奇了怪了,這兩年明明生育率坡度下降,但牛校的壓力一點兒沒減小。開頭提到的陳經綸,去年嘉銘東西兩區差別對待,今年全部多校,一碗水端平了…
所以,每年小升初都是民辦擇校的旺季。
不少轉軌的家長甚至不理解國際教育,換了賽道就嫌學校:老師管得松,學術卷得少,成績給得太高,轉來轉去沒一家滿意——
朋友的小孩好優秀,公立班級排名第五,轉軌之後成績變第一。學霸老母親當時就慌了,這肯定是生源質量不好。
其實,不是這樣的啊。
國際和公立追求的完全不一樣。
國際化教育追求廣度,無論從學術科目,還是藝體愛好都很重要,評價一個小孩的維度是多元的,數理化平凡,可能語言能力強,會六七種語言的娃也是一種巔峰的存在;
老師管的松。是因為國際化教育培養小孩自驅力,老師的角色不是管理者而是支持者,不是操控方向盤的人而是坐副駕的人。副駕要有副駕的覺悟,多看路少嗶嗶。只有小孩主動才能得到更多的資源…
至於學術簡單。國際課程為出國做準備,留學用啥就學啥,而公立卷的是高考,所以沒必要用國際課程跟公立的內容做比較,覺得不刷高考題就虧了。
如果抱著「只要卷不死,就往死裡卷」的心態,建議考慮公立國際部,雙軌齊下卷出天際,可能才合你心意…
Miki粥,資深媒體人,教育紀錄片總策劃,創造了"順義媽媽"一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