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國際學校的家長心裡發愁得很。
前幾天還發布學校開放日預約的北京房山諾德安達學校,有家長接到訊息稱7月5日正式關閉。

中考結束,很多家長都開始觀望著是否為孩子選擇國際學校,但國際學校卻接二連三暴雷,讓人防不勝防。
對於家長們來說,比起找一所優質的國際學校,恐怕找一所無風險的國際學校更加艱難。

最近有家長收到訊息,北京房山諾德安達學校將要關閉,所有學生要轉到順義校區。

很快校方就確認了訊息,並且對校內學生做出轉學安排。所有在校學生將按順序轉移到順義諾德安達校區。願意接受轉學的家庭將免除第一學期的學費。
學生家長表示難以接受,訊息來得太突然。
而且把學生從房山校區轉到了順義校區,一個北京西南角,一個北京東北角,這就不只是跨區,還是跨了整個北京。

對於家長和同學來說,轉學不是小事,而且目前新學年的招生工作基本結束,進入暑假期間想要臨時找其他學校也不是容易的事。
而且也有家長擔心,房山校區暴雷,天知道會不會下一個就是順義校區。
關於學校關閉的具體原因目前還沒有官方說法,網傳房山校區由於地理位置、辦學口碑、資金鍊緊張等原因,再加上開辦之初遭遇3年疫情,招生困境一直都存在。
也有知情人士透露,北京房山諾德安達學校關閉是由於業主單方面解約,學校被迫搬走,與順義校區合併。

北京房山諾德安達學校關閉,很多家長對此已經見慣不怪,畢竟這幾年來國際學校停辦、關閉、倒閉的新聞並不少見。
單單是諾德安達學校就已經暴雷不止一次了。
諾德安達教育集團是一家全球性的高階教育集團,成立於1972年。在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56所學校。
學校提供國際文憑(IB)課程、英國國家課程、雙語課程等多元化的教育課程。並且與世界頂尖學府茱莉亞學院、麻省理工學院等建立合作,為學生提供獨特的學習機會。

2002年,諾德安達進入中國市場,收購了多所知名外籍人員子女學校。2016年轉型為雙語學校。
目前諾德安達在中國北京、上海、廣東、四川、江蘇、浙江、遼寧等城市開設了9所外籍子女學校和12所雙語學校。
北京市房山區諾德安達學校是北京第一家諾德安達學校,自2019年正式開始運營,至今也不過只有短短的5年。
就在北京房山諾德安達學校關閉的前幾個月,深圳龍華諾德安達學校因運營資金問題,學校宣佈下學期起停止辦學。
令家長感到欣慰的是,學校提供的善後安排較好,學生可以選擇轉學到廣州諾德安達雙語學校或深圳愛文學校。

而且學校公佈的時間比較早,很多父母也來得及重新擇校。
除了兩個已經確定關閉的校區之外,寧波校區和佛山校區也有關閉的跡象。
目前寧波諾德安達官方公眾號最後一次更新在2024年1月,而佛山諾德安達從已轉為民辦普通高階中學(民辦高中),學費由18.3萬元/年下調至2.85萬元/學期。

接二連三的校區關閉,讓人不禁懷疑諾德安達整體運營能力,更擔心集團會不會乾脆退出中國市場。
不過諾德安達已經明確表示:集團並不會全面退出中國市場,而是基於市場反饋與政策導向,進行校區資源的合理最佳化與戰略調整。

北京房山諾德安達學校關閉其實是國際學校生存和發展的一個縮影。
早些年國際學校四面開花、蓬勃發展,國際學校野蠻生長的背後其實隱藏了不少危機。

不知從何時起,一批批國際學校已經消失在大眾視線。
2024年才過去了半年,就已經有好幾所國際學校熬不到秋季學期正式關閉了。
國際學校“倒閉潮”並非偶然,其背後是多重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
1.辦學政策收緊
民辦資質不給審批,純外籍資質對學生身份有要求從而限制了招生,國際學校在夾縫中生存。
深圳哈羅禮德學校停辦原因是無法拿到雙語學校的辦學牌照,導致小學和初中階段無法開學,民辦學校將暫時停辦。
深圳查特豪斯書院同樣是因為無法拿到辦學牌照,不能合規辦校,再加上招生等困難導致辦學一年後迅速倒閉。

2.資金鍊問題
經濟下行,市場環境變化,很多學校難以實現當初的發展計劃,投資者發現投資與回報之間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就會選擇撤離。
房地產行業低迷也讓國際學校雪上加霜,很多學校的背後金主是房地產商,現在也自身難保,不得不棄卒保車。
但老師的工資、校區運營的成本依然在增加,國際學校運營經濟壓力非常大。
深圳龍華諾德安達學校停止運營的原因就是運營資金和管理不善,北京朝陽區BISS國際學校自2018年就深陷資金危機,據傳連教職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
深圳德威書院位於深圳灣一號片區,校區有2000平戶外空間,運營成本非常高,辦學兩年後就停辦了。

3.招生困境
頭部國際學校的擴招,造成“虹吸效應”,大家紛紛向頭部集中。
名校不缺學生,除了頭部的國際學校之外,其他學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招生困境。
而且出生率逐漸降低,適齡入學的學生人數減少,也為國際學校招生困難埋下了伏筆。
4.家長國際教育觀念轉變
越來越多家長意識到追求國際教育不必花費高昂的費用讀國際學校。
而且出於對“中產破產三件套”的擔憂,一些家長甚至逃離國際學校,重新回到公立學校國際部的懷抱。
以往中產父母對教育豪擲百萬,如今也明白了國際教育花錢是砸不來的,於是開始走經濟實用型路線。

總之,國際學校關閉不外乎幾個原因,那就是招生困難、資金不足、經營不善。無論如何,學校關停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學生和家長。
只是希望學校關停時能夠儘早通知到家長,而不是今天通知,明天就關閉,讓家長和學生措手不及。

從好的方面來想,國際學校迎來“倒閉潮”是國際教育的一次大洗牌。
一些資質不過關、教學水平不過關、升學成績不夠好、管理不善的國際學校會被市場淘汰掉。
能夠留下來的學校自然就是有足夠實力、抗風險能力和經濟力的優質國際學校。
那麼,對於家長來說如何選擇一所風險係數較低的國際學校呢?
1.關注辦校資質
國際學校的辦校資質是硬性要求,辦學牌照是決定一所學校能否正常招生的決定性因素。
沒有牌照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雷區,家長們要特別關注一所國際學校的資質問題。
學校辦學許可證與營業執照(或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書)可在當地教育局的通知公告、全國社會組織信用資訊公示平臺上進行查詢。

2.關注資金情況
國際學校不僅是家長燒錢,學校也在燒錢。
因此國際學校通常都是背靠較大的企業集團或者教育集團,充足的資金來源是保證國際學校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

近年來越來越多家長意識到關注一所國際學校不僅是教育質量那麼簡單,很多家長會在開放日上提出關於股權結構和投資人背景的專業問題。
家長對學校背後的資本運作和投資背景有著更加深入的瞭解和關注,才能夠幫助規避那些資金有風險的國際學校。
3.關注管理能力和教學質量
管理能力和教學質量是國際學校的綜合能力體現,學校需要有靠譜的運營團隊、教師團隊來保證正常運營。
教學質量主要從學校的師資、教育資源和口碑幾方面進行綜合衡量。如果有傳聞學校的外教流失、口碑下滑等問題,其實都是管理不善的表現。
家長們在擇校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教師團隊的資質,還需要關注學校管理團隊的履歷。

4.關注招生情況
新開辦的學校難以評估教育質量,所以一般情況下,比較穩妥的選擇是有一定辦學歷史、生源穩定的老牌學校。
正常運營的學校都會保障一定招生人數,如果發現一所國際學校的招生人數持續下滑或者新生報到低於預期,那麼這可能連帶著有其他麻煩的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際學校“倒閉潮”只是剛剛開始。
國際學校接二連三暴雷,並不代表國際賽道窮途末路,恰恰相反,這是國際賽道迴歸理性,恢復冷靜。
本文系授權釋出 ,From Letsight,微訊號:letsight520。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