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外星來人,恐怕會以為中國生物醫學的院士共同投身的主要公開事情是:
評論其他人,特別是沒有當選院士的科技工作者的論文。
因為,有微信公開號,專門發表評論。某某某某某某評論某某某最新論文。
凡是中國人都知道,院士不可能公開評論其他人的論文,首先很多院士知道自己知識有限,不排除出洋相。其次院士哪有時間讀論文,有時間也不會讀中國那些沒有當選院士的人的論文,他們屁顛屁顛排隊擠著來彙報還不一定召見呢。第三,院士憑什麼公開給誰站臺?
奇葩的是,就有很多院士被迫公開“發表”評論。
他們叫苦連天:這是某某某要我當評論員的。他們自己寫的,我一字沒改/我還是修改了。我是被綁架的。
其實,論文的一般介紹/科普,由各個實驗室自己釋出就行,所屬院校也可以。
給一個盈利為目的的微信公眾號,不僅害了院士,也害了作者,誰都知道作者是自己擔心科普不夠而希望加上評論,自己誇獎自己,還把美言塞到院士和其他“評論員”嘴裡。這也是造假的一種,因為根本不是其他人自願的評論,而且他人的評論應該沒有作者參與才對、應該作者事先不知道才公平。
有些人,還要召開記者招待會。
這些人不知道新聞越多,在中國的負面反彈越多。在中國,不僅壞事應該藏著,就是好事也應該藏著掖著。
發表偽評論的公眾號是利用作者的虛榮心而無本萬利。把自己對自己的評論塞到“評論員”嘴裡的作者是無恥。被綁架的“評論員”是缺乏自尊自重。
院士也落到被綁架的境地,太可憐了。
寫這篇文章,是給以後被綁架的院士和其他評論員用的:任何人來找你,就說如果“饒議科學”下次點名怎麼辦?
2025年1月16日10:0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