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聯儲降息之前最後一份可供市場參考的資料公佈,美國CPI同比2.5%,基本持平預期。核心CPI3.2%,有點略高。
這份通脹資料表示通脹的下滑速度並沒有那麼快,整體略高於市場預期,因此完全打破了市場對於降息50個基點的預期。美股市場隨後透過下跌快速調整了這一交易假設。
那麼對於美國市場來說,目前降息25基點的機率大概在70%以上,對於市場來說基本上沒有懸念了。
但其實對於美聯儲來說,事情依然有一定變數,因為實際降多少和應該降多少其實是兩回事。
從實際上來說,當然現在的通脹資料沒有那麼低+就業資料10萬人以上,降息50個基點似乎沒必要。
但是從理論上來講,目前的資料還沒有衰退,但是為了預防可能到來的衰退,是否應該提前做好預防性降息?等到衰退真的到來時是否為時已晚了?
因為目前看起來還好的資料中,隱含著未來可能進一步下降的可能性。
具體說來有這麼幾個擔憂:
1、 CPI資料中導致通脹下降的因素主要是石油價格下降,導致通脹堅挺的因素主要是房租。
但是其中房租主要是去年的合同定好的,而且房租受移民潮的影響更大。這就導致房租的高企可能並沒有反應當下的實際情況,以上兩個因素會導致房租的因素被高估。當這兩個因素消退,房租可能會一轉趨勢,變成通脹的下降因素。
2、 衰退不是線性下降的,而更可能是“突然到來”。
也就是說,衰退並不是一個肉眼可見緩慢下降的過程,大部分衰退都是矛盾積累到了一定階段,突然爆發,出現斷崖式下跌。類比我們這邊,房地產、人口出生率等等,前一年看起來衰退似乎還遙遙無期,沒想到轉眼間就到了眼前。速度快得讓所有人都反應不過來,等到發現衰退已至,一切都已經晚了。
3、 一些先行指標已經到了歷史極值,暗示衰退的各種條件都已經具備。
比如美國人均儲蓄、美國商品庫存、製造業PMI等。都暗示美國那邊居民的消費能力已經到頂,美國商品庫存已經結束補庫存,製造業新訂單放緩將會拖累經濟…
這些都預示著現在的寧靜很可能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夜。
4、 美國總統大選再生變數,未來如何更添不確定。
美國總統第二輪辯論剛剛結束,民主黨那邊採用了中華傳統智慧“田忌賽馬”,先用下等馬拜登對上特朗普,在特朗普槍擊案風頭正盛時換下下等馬,待其銳氣稍減再換上哈里斯這匹中等馬。
在之前面對下等馬時,特朗普反覆強調拜登年紀大了,老年昏聵,認知有障礙等等。結果對面換上來個年輕得多的哈里斯,特朗普就傻眼了。原先指責對面的年齡問題轉眼間就成了攻擊自己的武器,十分被動。
第二輪辯論之後,市場分析的機率從原來的特朗普大比分領先變成雙方五五開。
如果哈里斯當選,她承諾將要對底層人民增加福利,比如發放補貼等等,但是她又主張對中產減稅,所以資金來源將主要是增加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國債發行規模。
這會導致更大的財政支出,更強的經濟消費力,更大的國債規模和更堅挺的通脹。為了對抗可能回頭的通脹,美聯儲就將不得不減少降息的步伐。這無疑又會增加帶來金融風險的機會。
所以呢,以上這麼多因素交織在一起,對美聯儲來說是一個很複雜的局面。從當前市場的定價來看,降息25基點似乎已經板上釘釘。
但是實際怎麼做和應該怎麼做是兩回事。也許從純經濟角度,美聯儲應該降50,但是現實中還要考慮很多其他因素,或許美聯儲實際會選擇先降25個基點,等到資料無可爭議了,再選擇降50,以做到無可指摘。
無論如何,距離美聯儲降息日還差1周,在這之前該公佈的資料都已經全部公佈,市場在經歷了一輪大波動後,將在更為平靜的環境中安靜等待美聯儲最終的抉擇。
我是財經圈少講點真話的鵝少,能不能給鵝少點個免費的“贊”,支援一下少說點真話的鵝少!謝謝各位朋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