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

藍色字,輕鬆關注 ~~~~~

1.
上個週末是長週末, 有一陣子沒和老大一起吃飯聊天了。想著反正兒子是自己的,老媽約,應該隨時都可以吧。再說了,長週末,時間應該一大把,我就沒把約他吃飯這事放到頭等大事。直到緩過勁來,給他發了一個簡訊,要求一起吃飯。
結果兒子不到一分鐘就回復了我:媽媽,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我?這個週末是我們輔導青少年的專案啟動日,我的時間已經都跟家長,孩子約好了。
老媽我當即吃了一悶棍,剛想耍一耍當媽的“微風”,兒子把他的日曆截圖給了我。我一看傻了眼,真的,一個接一個,有的時間段還over book了。
看了那個截圖,真的,我連“耍”的底氣都沒了。

兒子大了,就真的不屬於媽媽了。
可是,當媽的有點不甘心啊,不想一個回合就縮回來了,沒條件見面,咱就創造條件切入唄!
於是我就琢磨,使勁的琢磨,這啥事都怕琢磨。灣區長週末是歷史高溫,老媽我靈機一動,給兒子回了一條:“你們當天有多少家長和孩子啊?這麼熱的天,我給你們準備點冷飲如何?”
這下切中他的需求了,他當即回覆:“謝謝媽媽,很需要。我統計人數後告訴你啊。”
老媽我,竊喜。
2.
竊喜之餘,想著要給他們準備啥冷飲。珍珠奶茶,挺好,可是我自己沒單獨做過,好多工序呢,還要準備原材料,這要是做砸了,有點露怯。檸檬汁?也不錯,簡單實用,但好像孩子們不太喜歡喝檸檬汁。。。。。。

那幾天正趕上美國華裔優秀劇作家,《海外剩女》原創編劇和總導演張西來灣區參加《海外剩女》的演出儀式。週末到了,說好了,我要帶張西到斯坦福逛逛。
想著這一逛,大半天就出去了,我是無論如何也沒時間和精力來給老大他們準備帶著媽媽愛心的自制冷飲了。
於是我就就給老公下了一道軟命令:你去商店買些飲料,放到冰盒裡,準備準備唄?
老公一臉不忿:對兒子,你就知道溜鬚,然後把任務甩給我!
可是,有這麼個兒子,你不溜鬚,咋整?
3.
週末,還真是高溫,和張西在斯坦福逛了半天,中午和幾個朋友在斯坦福食堂約著吃了一頓午飯,一不留神,就到2點半了,兒子他們的活動3點開始。
不想活動開始了,冷飲還沒到,把我主動爭取來的機會給毀了,連斯坦福著名的Hoover 塔也沒來得及登,我就和張西匆匆趕往活動現場。
一路上,張西開玩笑地和我說:有人家的兒子,是給自己生的,你這兒子,好像是給社會生的。
我也笑了,這社會學家,感覺就是敏銳!
可我也納了悶了,我,也就一普通老媽,往茫茫人海里一站,絕對是被淹沒的找不到的那個,老公也就是一個技術碼工,不善言語,不善交際,我們,怎麼就生出了一個社會兒子呢?
我們到了活動現場,和兒子擁抱打了招呼,然後竟然發現,媽呀,怕啥啥就發生,冷飲真的沒到!
我有點氣急敗壞了,拿起電話就呼老公。老公在那一口無辜:我都準備好了啊,我還以為,你要回家取呢!
咳,我什麼時候說回家取了?真暈!趕緊送過來!
老公掛上電話,呼哧呼哧地把一箱冷飲運過來,也加入了溜鬚兒子的行列。

活動現場,滿滿一屋子人,有孩子,有家長,有媽媽,也有爸爸。我和老公作為自報奮勇的後勤人員,把飲料抬進屋裡,指地給兒子看了看,然後悄然坐下,不知道兒子和他的夥伴們,要講些啥。
4.
兒子目前在灣區一傢俬立高中教書,對教育有滿腔的熱情。每週週一到週五在學校工作,工作之餘,他和幾個年輕人成立了一個以引導,啟發青少年為主,幫他們找到自己的內動力的 Orenda Academy Program ,從此,他的週末基本上就滿了。和學生,家長約會一個接一個,我看他忙得,真沒時間好好享受青春。
想想當年我在他這個年齡,談戀愛, 做白日夢,覺得世界有那麼多事情可以探險,什麼都新鮮,什麼都憧憬,真美好。看到他滿滿的日程,我看著都覺得有點累。
我常常勸他要享受生活, Enjoy Your Life。可他反問我一句:媽媽,什麼是Enjoy Life?看電影,逛街還是旅遊?目前我很Enjoy我的Life,和學生,家長在一起,幫他們解決問題,看著學生們成長, 我很Enjoy啊。

不得不承認,我的Enjoy和他的Enjoy不在一個軌道上。目前,他還不能懂我的心。我呢,懂他那麼一點點,也有一點點心疼。
5.
活動一開始,他們專案的五個年輕人先後登場,他們用高高低低的曲線畫出了他們到目前為止的人生軌跡。

他們說自己在高中成長的過程中,有高有低,起起伏伏,有過迷茫,困惑,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的時候,也有高峰順利的時候。
其中一個年輕人說,他初中時還挺乖的,6年紀時就進了7年紀的足球隊,他原本以為媽媽爸爸因此會為他驕傲,可當他興高采烈地向媽媽爸爸彙報時,媽媽說了一句:那有什麼了不起的,足球又不是學習!
這句話把他打入低谷,讓他鬱悶,覺得怎麼做爸爸媽媽都不會滿意。再加上他最好的朋友突然在學校的球場上倒下去世,讓他的生活陷入低潮:人,為什麼要好好學習?學習好了又能怎樣?人生的意義到底又在哪裡呢?。。。
另外一個在德州長大的女孩子,在學校時學習成績一直是很好的,可她仍然不知道自己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在學校拼命追求認同和受歡迎,有很多困惑,她最後用課外活動來填補自己的內心。。。

老大也說了,他高中時有一段時間也迷失了自己,對學校的活動不感興趣,因為找不到自己,就沉浸在遊戲裡。在遊戲裡,他可以過五關斬六將,充分的發揮自己,好爽!。。。

他們共同的感覺是:當我們困惑時,多想和人說說啊,有人能引導啟發一下我們該多好!可和誰說呢?
朋友,和我們差不了多少。
父母,離我們的內心好遠,好遠。
6.
看他們自己在黑板子上劃曲線,坐在底下,我就有點悶。你說現在的年輕人,怎麼這麼多困惑啊?我們長大的時候,每天吃飽肚子,幫父母幹活,然後瘋玩,還真沒有這麼多想法。
我拼命地回放,老大困惑那個時候,我是啥狀態。應該是,老大初中時,我生了雙胞胎,然後就是鍋碗瓢盆交響曲了。每天困得不行,累得不行,把家裡家外,生活,工作運轉得正常,我就很滿意了。至於,他的內心想的是啥,哎呀,那時哪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啊?
他們說,當時覺得父母離他們的內心好遠,不能理解他們。。。
可父母說,我們也不想啊!我們做了那麼多事,還不是為了這個家,為你們好?你們怎麼就不能多理解一些父母的內心呢?
剛好又是青春期對上更年期,咳,不知道哪句話,就成了導火索。“戰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基於他們自己都有過這樣困惑,現在回頭看,他們覺得引導,疏導青少年是一個很值得做的事情,所以他們幾個年輕人開辦這麼一個專案。
他們知道灣區現在很多升學輔導,課後補習,這些program教孩子什麼(What),如何(How),這些技巧當然重要,但他們覺得,引導孩子想為什麼(Why)更重要。只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了,孩子的動力就來了。
7.
接下來的活動,學生和學生在一起,家長和家長在一起,分別做自己的活動。
孩子填一份表,說說自己的夢想是什麼?目前的狀態是什麼,想要和父母有一個什麼樣的關係。

家長也一樣,填一下自己想要和孩子有個什麼樣的關係,目前是什麼狀態。

我看到學生那邊圍成一圈,他們幾個年輕人帶著學生暖身做活動,老公屁顛屁顛地忙碌著給他們照相,錄影。
孩子們不時傳出哈哈的笑聲,老公低聲和我說了一句:兒子正拿我當反面教材呢。
我心想,呵呵,你呀,真慘,溜著須還墊著底!

家長這邊呢,也是滿腹苦水,這幫孩子,太不懂我們的心!
我正忙著照相發飲料,被家長叫住,和我們說說,你是怎麼教育你兒子的?
哎呀,你看他現在為人師表,其實當時也是刺頭一個啊!你們的現在,就是當初的我啊。可你看他現在,不是挺好的嗎?
誰能想到呢,當初那麼一個不服管的孩子,如今成了老師,對教育這麼熱衷?
其實很多時候,家長和孩子的問題,不都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
於是,我把自己也給奉獻抖露出來了:那時的我。。。我學到是功課是。。。

感情,我和老公也差不多,溜著須還墊著底。
8.
活動之後,和兒子聊了一會,感覺挺熱乎的,看來溜鬚墊底這事還得接著做。
參加完活動,覺得挺受鼓舞,我自己也學到不少。於是我戴上老花鏡,在他們網站上尋摸,看看到他們還有點啥新鮮事。
我看到,他們和學生討論的WHY:
·為什麼我要給自己施加壓力,努力學習上大學?
·為什麼學校那麼無聊?
·為什麼即使我對自己目前的狀態不滿意,甚至很羞愧,也不能改變自己?
·為什麼我在學校交不到朋友?如何交朋友?如何增強自信心?
·生活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我老是拖拖拉拉的?如何改正?
·如何能讓我的父母理解我,為什麼他們聽不進去我說的話?為什麼他們不信任我?

家長的WHY呢?
·為什麼我的孩子不願意跟我分享他在學校的生活?
·為什麼我的孩子不聽我的話?
·如何能和孩子少吵點架?
·我應該如何和孩子溝通交流?
·我的孩子現在在網上都幹些什麼?

真心覺得,這些問題,看似不大,其實,哪一條都不那麼容易解決。
你說要是補個AP,教個微積分,寫作啥的,那可比這立竿見影多了。
可是,他們年輕人願意幹這事啊。年輕要是和理想,朝氣,激情碰到一起,那就是大爆發了,誰也擋不住。
算了,他接著奮鬥他的,我時不時地溜溜鬚就行了。
9.
看到他們文章裡發的一張照片,他們兩個老師咧著嘴搞怪,老媽我實在沒忍住:兒子,你們還是老師呢,這照片真難看,換一張吧。

兒子不解:為什麼,挺有趣的啊,不必那麼嚴肅吧?
老媽我最後回他:也許年輕人覺得有趣,可家長不一定這樣認為。
他,沒回我。
Gap,仍然在。
其實,兒子何止週末不屬於我,平時,也屬於他。
~~~~~~The End ~~~~~~
版權歸作者所有,照片來自作者和網路。

閱讀更多公眾號文章,點選左下角“Read More”。

更多文章:

《北美養娃那些事兒》
公眾號, 分享養兒育女,
申請大學,
以及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真實故事。關注《北美養娃那些事兒》,請掃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