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的矽谷,傳統辦公樓轉正轉變為資料中心……

圖片 | 來源於網路
作者:TOP創新區研究院
近兩年來,矽谷出現了一個現象:不少傳統辦公樓都在被轉為資料中心Data Centers。
就在2023年11月,Novva Data Centers收購了舊金山南部一個佔地 7.5 英畝的辦公園區,計劃投資至少5億美元,計劃建設一座28兆瓦(MW)的資料中心。
圖片來源:https://www.novva.com/
2022年,總部位於香港的RiCloud耗資 1 億美元,也在聖何塞(san jose)將一棟空置辦公樓改造成了託管資料中心,這棟建於80年代中期辦公樓現在容納了多達 1,500 個伺服器機架,容量為 10 兆瓦。
2022 年 11 月,專門做資料中心的Vantage,計劃將聖克拉拉(san clara)研究大樓改造成 4.4萬平的資料中心園區——其實在矽谷運營著數量龐大的資料中心的Vantage,起家就是因為收購了英特爾的一個辦公園區,現在運營的不少資料中心都是從老舊辦公園區改造過來的。
Vantage其中的一個數據中心
資料巨頭Digital Realty Trust也一直在積極收購矽谷地區的辦公地產,將其改造成資料中心。
Digital Realty在聖克拉拉的一個數據中心
資本也大量湧入資料中心、數字基礎設施:
自疫情以來,KKR、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EQT AB、黑石等資本大舉進軍該領域。
就在上個月,Blackstone(黑石)與剛剛說到的資料中心巨頭Digital Realty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投資70億美元在德國法蘭克福、法國巴黎和美國北弗吉尼亞州開發四個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園區建設10個數據中心。
在這個合資公司中,Blackstone出70億美元的錢,佔合資企業80%的股權,而 Digital Realty 保留20%的權益,並負責日常運營。
其實,不僅僅是黑石,還有GI Partners、TPG Real Estate等資本,也跟Digital Realty這樣玩過。
23年上半年,GI Partners以1.51億美元從Starwood和Digital Realty的合資企業中收購了一個位於弗吉尼亞州阿什本的資料中心。
在2022年,Digital Bridge與資本IFM以11億美元收購Switch(這是美國一家資料中心,不是那個遊戲),成為該領域年度最大的交易之一。
那問題就來了,為什麼開發運營方與資本方都看好資料中心呢?
資料中心需求旺盛
市場持續增長
隨著ChatGPT等通用AI技術的興起,我們正邁向一個由資料和智慧驅動的未來。
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紛紛佈局政策、資金和人才,以搶佔這一領域的制高點。這不僅是科技競賽的一部分,更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
正如ChatGPT之父Sam Altman所預言,“一個全新的摩爾定律可能很快就會出現,即宇宙中的智慧數量每18個月翻一番。”
在這個過程中,算力——作為AI三要素(演算法、算力和資料)之一,已成為推動AI產業化進一步發展的關鍵。
CBRE釋出的2023年上半年北美資料中心趨勢報告顯示:資料中心供應量在主要市場(Primary Markets)增加了驚人的491.5兆瓦(MW),相比2022年下半年增長了12%,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9.2%。
供給增加的同時,租金竟然也在漲:
圖片來源:https://www.cbre.com/insights/reports/north-america-data-center-trends-h1-2023
根據國際資料公司(IDC)的預測,全球對資料中心的建設投資將保持快速增長狀態。2022至2026年間,全球新建資料中心的數量預計將以8.6%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不少資料中心為的是支援高速超低延遲的通訊應用。當下出現了新的需求,如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以及電影和影片遊戲行業的數字動畫渲染,需要的是大量的計算能力,而非超低延遲。
如果有時斷電,或者資料來回傳輸到客戶端需要更長的時間,這也沒關係。
這推動了高效能計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HPC)這個子市場的發展。
HPC資料中心中,大約90%的AI伺服器採用GPU作為加速晶片,同時在在硬體配置、冷卻需求、能源消耗等方面都顯著高於普通資料中心。
根據Verified Market 研究 ,北美的HPC市場持續增長,預計到 2030 年該行業的收入將達到近350億美元,近乎翻倍,可見增長之快。
在增長的誘惑下,各路開發商、運營商、資本方早就看好了這個賽道,佈局資料中心。
矽谷是一個戰略位置
但供給有限
矽谷,不僅是全世界科技創新的心臟地帶,還是北美第二大資料中心市場,僅次於北弗吉尼亞州。這裡聚集了眾多科技巨頭、初創企業和頂尖技術人才,造就一個強大的技術生態系統。
然而,正是這一地位使其面臨著獨特的挑戰。
一方面,矽谷是一個戰略位置,科技公司們不論如何都需要在這裡建立資料中心,這樣才能夠更緊密地與這個創新生態系統合作,快速採用新技術和解決方案;此外,科技公司產生的大量資料需要高效的儲存和處理能力,在當地建立資料中心可以幫助這些公司更好地管理和分析資料,以支援業務決策。
而隨著資料量迅速增長,矽谷對資料中心的需求也水漲船高。
另一方面,矽谷地區面臨著供給的挑戰,很難滿足預期需求。
矽谷的地價和電力成本異常昂貴,加之可開發土地和電力資源日益稀缺。而適合建設資料中心的綠地在這裡幾乎是不存在的,幾乎只能從棕地與老舊辦公樓尋找空間。更重要的是,矽谷的電力連線和許可流程異常緩慢,這對於要求快速交付、且造價比傳統辦公樓昂貴數倍的資料中心行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阻礙與風險。
供給稀少,但需求連年上漲,自然誰能有供給,誰就能賺錢。
預計2035年,矽谷的資料中心對電力的需求將會較現在翻番
灣區的傳統辦公市場
在衰退
之前我們說到,遠端工作的普及使不少北美市中心的辦公和零售遭受打擊。一些城市的寫字樓空置率高,公共交通的客流量和零售支出大幅下降。而知識和技術工人等高收入群體的轉移,更是加劇了市中心的疲軟。
特別是舊金山,其市中心的大部分工作(近30%的職位)都可以透過混合辦公或完全遠端完成,於是,市中心寫字樓的空置率在2021年以來就一直飆升,屢創新高,現在已經到34% 的歷史新高,辦公樓類資產也不斷減值。
點選圖片,閱讀舊文:舊金山的市中心陷入了“死亡螺旋”?傳統城市運營面臨著怎樣的挑戰?
有了辦公類資產這個“牛夫人”的頹勢襯托,資料中心鐵塔和光纖的數字基礎設施領域的資產就變成了“小甜甜”,機構資本大量湧入,資料中心從以往無人問津的利基資產類別轉變為“安全地帶”。
比如Digital Realty這個Reits,2023年初來,股價就上漲了30%多。
有人說,這個漲勢也有大盤帶動的結果。
好,那我們對比看看如果是普通的,甚至有不少生物醫藥物業的Boston Properties的Reits的漲幅,不到8% ↓
風險與未來
不過,這門生意看著勢頭不錯,風險也是有的。
首先,美聯儲的高利率/經濟環境的高通脹對資本融資相當不友好,這對建設和運營需要鉅額資金的資料中心來說,提高了專案的總成本,大大影響了專案在長期盈利性。
我們拿CoreSite 的資料中心簡單估算一下,CoreSite的建設成本較高,因為資產主要在矽谷(聖克拉拉)、洛杉磯和紐約,它每平方英尺造價為 2200 美元。
如果考慮到電力、冷卻、冗餘、其他基礎設施的空間,可出租平方英尺(NRSF)約佔總平方英尺的50%,也就是說,每個NRSF 的總開發成本為4400美元。
相比之下,最好的高層寫字樓的每平方英尺造價也不過800美元。
注意,我們用的單位是平方英尺與美元。
其二,技術的迅速發展也為資料中心帶來了挑戰。隨著雲計算、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資料中心需要不斷升級其硬體和軟體,需要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更新。
此外,隨著能源價格的波動和環境保護法規的加強,運營成本可能會進一步增加,盈利變得更加有挑戰性了。

資料中心在我國
2022年標誌著中國資料中心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2022年“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這是我們在新基建背景下推出的一項關鍵國家戰略,旨在把計算資源的地位提升到與水、電、燃氣等基礎資源相同的層面,並全面佈局和建設國家級的一體化計算力網路樞紐節點。這個工程不僅是對中國長期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補充,而且標誌著國家對計算力基礎設施化的全面推進。
https://www.ndrc.gov.cn/xxgk/jd/jd/202203/t20220317_1319467.html
早在1961年,美國的John McCarthy教授就提出了類似的觀點,認為計算力應當像電話系統一樣普及,讓使用者能夠隨時獲取所需的計算資源,並根據使用量付費。1990年,美國的Ian Foster教授進一步提出,算力應該像電力一樣成為一種公共服務。
中國的“東數西算”工程正是基於這種思想,旨在實現計算資源的高效、廣泛分佈和便捷利用,從而推動國家整體的技術發展和社會進步。
2022年的資料顯示,中國的資料中心相關企業超過156.7萬家,新增註冊企業近40.2萬家,年增長率達到35.41%。
在世界上最大的5個數據中心中,排名前二的都來自中國。
第一是中國電信,佔地100萬方。第二是中國移動的大型資料中心,面積達65萬方。
中國電信的資料中心
然而,從數量上看,我們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Cloudscene, Datacentermap, Statista蒐集整理的資料,截至 2023 年 12 月,全球約有 10,978 個數據中心位置。
資料中心最多的前 5 個國家/地區是美國(5,388 個)、德國(522)、英國(517)、中國(671)、加拿大(336)、法國(315)。
https://brightlio.com/data-center-stats/
可以看到,美國佔據著明顯領先的地位。
同時它在資料中心設計、建設和運營方面擁有先進的技術和經驗,比如高效的能源管理、創新的冷卻技術、以及複雜的安全和隱私保護措施等等。
當然,我們中國擁有龐大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基數和迅速增長的數字經濟。這為資料中心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尤其是在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領域。
發展前景非常可觀。
特別是隨著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的確定,中國的推動資料中心也轉向綠色低碳發展轉型。政府出臺的近60份相關政策中,超過六成專注於資料中心的綠色低碳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製圖:https://www.21jingji.com
資料中心的綠色轉型也吸引了資本和新技術的注入。
例如,江蘇沙鋼和杭鋼集團透過收購方式進入IDC業務,分別全資控股英國資料中心運營商Global Switch和增資建設杭州杭鋼雲計算資料中心。
透過這些創新和政策的推動,中國的資料中心行業不僅在技術上取得了進步,而且在環境可持續性方面也取得了重大進展。
我們想象,在資料中心領域,中國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獨特的機遇。
轉自TOP創新區研究院 作者 趨勢研究組
本文由「華爾街俱樂部」推薦,敬請關注公眾號: wallstreetclub
宣告: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意見,並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
版權宣告:「華爾街俱樂部」除釋出原創市場投研報告外,亦致力於優秀財經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圖片和資料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新增WSCHELP微信聯絡刪除。謝謝授權使用!
關於我們

華爾街俱樂部凝聚華爾街投行的高階資源,為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顧問服務,包括企業赴美上市、戰略投資、併購、私募路演和投資者關係等。在投資理念和技術方面提供華爾街投行專家實戰培訓,為您進入華爾街鋪設成功之路。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