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獲取清單:
(持續更新中…)
資料中心網路知識全解(PPT)
人工智慧基礎知識全解(含實踐)
CPU基礎知識全解(PPT)
GPU基礎知識全解(PPT)
雲災備分類與定義
本文來自“一文詳解:雲災備技術”。雲容災技術是指保護雲資料中心業務持續性的災備技術,它是雲災備的基礎;雲備份技術則是指基於雲的資料備份技術,它以公有云提供的儲存能力為備份介質,透過備份技術將生產儲存資料直接備份到公有云上,它是雲災備對外提供災備服務的具體形式。
雲容災定義與主要應用場景
雲容災定義
雲容災是指對外提供雲計算服務的雲資料中心自身的容災體系建設,它用於保障雲計算系統在災難事故發生後,雲計算系統依舊可以按照指定策略正常對外提供服務,其邏輯結構如圖2-1所示。它的關鍵特徵如下:
-
提供跨可用區(Availability Zone)的雙活和跨域(Region)的冗餘;
-
支援物理機故障場景下的虛擬機器自動遷移,虛擬機器負載均擔;
-
提供資料庫跨可用域的只讀或雙活副本;

應用場景
雲容災的主要應用場景在私有云資料中心。特別是政府、金融、公安、電信等對業務連續性要求比較高的行業客戶在建設私有云資料中心時都後部署了雲容災。因為這不僅是為了滿足監管的要求,同時也是為了提高自身服務的競爭力。
雲備份定義與主要應用場景
雲備份定義
雲備份是指基於雲的資料備份技術。雲備份是指使用標準網路協議透過WAN將資料遠端備份到資料中心(企業的中央資料中心或服務提供商的資料中心)。雲備份具有基於服務、隨處接入、彈性靈活、按需使用、共享和安全等特徵。
應用場景
雲備份將系統容災備份軟體和雲計算平臺技術結合為一體,可以透過充
分的雲計算資源共享,實現成本低廉、部署迅速、靈活彈性的遠端資料容災備份服務。不同雲備份技術需要適應不同平臺下如Windows、Linux平臺以及虛擬平臺上的各種應用資料的保護,包括SQL Server、Exchange、DB2、Oracle、MySQL等不同的資料庫型別。
公有云備份應用場景主要指使用者購買公有云服務商的雲資源(雲主機或雲端儲存),將資料與應用在公有云上進行多份冗餘。使用者可以選擇把資料定期或即時備份到華為雲、AWS、Azure、阿里雲、騰訊雲、天翼雲、英方雲等雲平臺,需要恢復時直接從雲平臺進行快速恢復,適合接受公有云的企業和個人使用者,費用低、免維護、易擴充套件。
例如,由於傳統個人網盤的安全性與永久性存在不確定性,高校師生可以選擇將資料透過學校提供的第三方災備軟體備份到公有云,或者家庭、店鋪等使用者可以即時地將影片監控資料備份到公有云。
混合雲備份應用場景主要指使用者將本地或雲主機上的資料應用備份到公有云或私有云上,可形成簡單“兩地三中心”的雲容災模式,適合已有公有云和私有云業務或未來計劃做混合雲業務的企業使用者。


雲備份參考模型與關鍵技術


但無論是有閘道器模式還是無閘道器模式,除了傳統備份系統所必選具備的關鍵技術外,下述技術都是雲備選系統必須具備的關鍵技術:
-
1)增量備份技術。雲備份的應用場景決定了所需備份的資料量通常較大,所以在大資料量的背景下,增量備份可以大大提高傳輸效率,節約傳輸時間,提高備份能力。
-
2)重複資料刪除技術。該技術是一種資料縮減技術,通常用於基於磁碟的備份系統,旨在減少儲存系統中使用的儲存容量。它的工作方式是在某個時間週期內查詢不同檔案中不同位置的重複可變大小資料塊,並將這些重複的資料塊用指示符取代。高度冗餘的資料集(例如備份資料)從資料重複刪除技術的獲益極大,使用者可以實現 10 比 1 甚至 50 比 1 的縮減比。
-
3)多租戶管理技術。雲備份需要同時為多個租戶提供備份服務,因此在許可權管理上必須支援多級使用者和管理員角色管理,並支援為不同使用者角色分配不同許可權,實現分權分域管理,在保障資料高效共享同時守住安全的底線。
-
4)資料可信保障技術。基於雲的資料備份技術能否得到廣泛應用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使用者信任問題。當用戶資料備份到遠端公有云上時,雲備份系統必須保障資料傳輸、儲存等環節的安全,並能滿足相應法律、法規的安全、審計和合規要求。所以,資料可信保障技術是雲備份提供商需要重點研發的關鍵技術。
關於容災備份詳細技術及資料獲取,請參考“關於容災及備份的關鍵指標”、“金融級資料庫容災技術”、“災備技術:容災與備份區別、災備規劃”、“資料中心“容災”和“備份”的區別”、“核心交換機鏈路聚合、冗餘、堆疊、熱備份”、“災備技術:容災與備份區別、災備規劃”、“收藏: 資料備份技術知識梳理”、“收藏:一文詳解備份解決方案知識”、“業界主流儲存雙活仲裁方式比較分析”、“資料中心的雙活與災備方案設計”等等。
相關連結:
-
一文詳解算力網路技術 -
一文掌握中介軟體技術基礎
-
一文全面掌握超融合技術
-
一文掌握微服務技術:概念、架構與實現
-
一文詳解信創技術(軟體篇)
-
一文通俗理解國產CPU指令集
-
一文掌握企業儲存磁碟陣列技術
-
一文掌握DPDK技術
-
一文掌握ASIC半導體晶片知識
-
一文了解InfiniBand和RoCE網路技術
-
一文詳解信創技術(軟體篇)
-
一文詳解信創技術(硬體篇)
-
一文看懂國產AI晶片玩家
-
一文掌握信創SAN儲存轉型路線
-
一文掌握RDMA、NVMe和NVMe-oF
-
一文詳解雲計算基礎知識
-
一文介紹儲存基礎技術
-
一文詳解信創基礎知識
-
一文掌握網路技術發展趨勢
-
一文掌握資料儲存技術趨勢
-
一文全解5G基礎入門知識
-
一文掌握算力技術發展趨勢
-
一文掌握DMA技術原理
-
一文讀懂Dragonfly網路拓撲
-
一文讀懂胖樹(Fat-Tree)拓撲結構
-
一文最全科普FPGA技術知識
-
一文全面梳理PCIe技術原理
-
一文詳解微服務架構知識
-
一文詳解各類DDR系列記憶體技術
-
一文深入理解快照技術
-
一文快速理解NVMe SSD I/O處理流程
-
一文詳解微服務架構的資料設計
-
一文掌握InfiniBand技術和架構



免責申明:本號聚焦相關技術分享,內容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可追溯內容均註明來源,釋出文章若存在版權等問題,請留言聯絡刪除,謝謝。
推薦閱讀
更多架構相關技術知識總結請參考“架構師全店鋪技術資料打包(全)”相關電子書(44本技術資料打包彙總詳情可透過“閱讀原文”獲取)。
溫馨提示:
掃描二維碼關注公眾號,點選閱讀原文連結獲取“架構師技術全店資料打包彙總(全)”電子書資料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