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一個大訊息

3月16日晚,新華社播發中辦、國辦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其中對股市的表述意義重大。

方案中提到:
(二)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多措並舉穩住股市,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加快打通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堵點,強化央企國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依法嚴厲打擊資本市場財務造假和上市公司股東違規減持等行為。進一步豐富適合個人投資者投資的債券相關產品品種。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幾個細節:
1、方案對股市的表述佔較大篇幅,而且放在比較靠前的位置,可見對股市非常重視。
2、方案中的第一大點是“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而“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當中又分為四個點,分別是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紮實解決拖欠賬款問題。
可見,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是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主要一環,而且是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主要說了股市,其次是債市。
如何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股市的持續回暖是關鍵。
我此前曾說過:
中國居民主要資產在股市樓市,如果要增加居民消費有兩大條件不可或缺。一是工作要穩定、工資要保持適度增長,保持工薪層對未來的樂觀預期。二是居民財富要穩定增長。工資收入增加不意味著居民財富增加。中國居民主要資產在股市樓市,如果收入增加了,股市樓市等居民主要配置的資產卻在下降,居民的消費意願也會受影響。
方案中樓市不在“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表述裡,而是放到“大宗消費更新升級行動”當中。表明國家對樓市的重心主要是穩為主,不走房地產刺激短期經濟的老路。
而國家對股市的重視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方案中提到: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主要作用就是避免股市異常下跌,保護投資者合法利益,央行已經在2024年9月創設了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工具‌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工具,接下來還將會最佳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甚至不排除平準基金的出現。
同時,股市的長期利好也落地了,監管層已經明確: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同時未來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長10%。
此外方案提到:強化央企國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對“中特估”概念是積極利好,也有助於指數上行。我此前曾說過,2025年將是AI科技之年,中特估+科技股有望成為今年反覆活躍的主線。
在方案中,股市已經成為促進消費的重要一環,意義重大!意味著股市在國家、機構、個人當中的角色更加重要,也意味著未來股市將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出來。


相關文章